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大司农

增加 33 位元組, 2 年前
秦制
== 秦制 ==
本名治粟内史, [[ ]] 置, [[ 西汉 ]] 沿置,为 [[ 九卿 ]] 之一。 [[ 汉景帝 ]] 后元年(前143),更名为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为大司农。新莽时称羲和,后又改为纳言,东汉时复称大司农。从西汉到东汉,或简称为官名。掌钱谷,为国家财政长官,与管理 [[ 皇帝 ]] 私财的少府并列。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及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共六十五长、丞。王莽改大司农为羲和,又改为纳言。东汉复原名,职掌如旧,仅将盐铁划归郡国管理。汉末以后,财政收支划归尚书的度支,各种理财之官,陆续出现,大司农的职权缩小。据记载﹐ [[ 西汉 ]] 时大司农每年从百姓赋敛所得达四十馀万万钱。凡 [[ 百官俸禄 ]] [[ 军费 ]] 和工程造作等用度﹐都由它支付。另外﹐它还管理一些官营的农业和手工业。分布于各地的官田﹐其中有些便由大司农派人耕种﹔官营的煮盐和冶铁也都归大司农主管。武帝时设置平准﹑均输﹐这类官府商业也归大司农经管(见两汉均输﹑两汉平准)。 
== 汉制 ==
72,6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