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埔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埔镇处桂中偏北,东与太平镇毗邻,西与洛崖乡接壤,南与沙埔镇凤山镇紧靠,北与凉水山林场、融安县龙山村交界,水陆交通便利。[1]

中文名:大埔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

下辖地区:1个居委会和9个村委会,48个屯

电话区号:0772

气候条件:夏热冬寒,四季明显,气候温和

人口数量:49648人

方 言:客家话,壮话

概况

2001年8月20日获自治区文明镇称号。2001年9月3日,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自治区重点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大埔镇总人口数为49648人,户口本地住在本地人口数为41659人。大埔镇聚居有壮、土家、仫佬、苗、瑶、侗、满等少数民族。主要语言有壮语、汉语(其中汉语方言包括:客家话(俗称麻界话)、百姓话和官话(柳州话)。

环境

大埔镇地形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面山岭起伏,西南为黄土丘陵。主要山峰有白面山,海拔705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热冬寒,四季明显,气候温和,光照能量和余量丰富,适宜各种植物生长。年平均日照时数1647.6小时。平均年降雨量1300~1400毫米。年极端气温最高39.4℃,最低2.5℃,年平均气温20.2℃,无霜期334天左右。主要河流有融江、南村河、杨柳河、保大河等。

经济

2001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132万元,同比增长1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92万元,同比增长8.56%;第二产业增加值5823万元,同比增长33.53%;第三产业增加值9717万元,同比增长16.75%。农业总产值8121万元(现价),同比增长7.51%。财政收入18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35元。

工业

概述

民国时期,境内成规模的有制糖业、土陶业和纺织业。解放后,机械、缫丝、造纸、制药、建材、化工、水泥、食品等逐步发展。2001年,属镇管理的企业共有775家,其中工业企业68家,个体720家,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1395人,其中工业企业8430人,位居全县首位。

柳城糖厂

民间传统生产蔗糖的工具主要是牛拉木榨、石榨,用大铁锅煮糖。1959年,柳城糖厂建成投产,才开始机制糖的生产。从1994年起,该厂生产的“杨柳牌”一级白砂糖连续4年获中国轻工会授予的“产品质量优良奖”,1995年被评为广西优质产品、优质食品。2001~2002年榨季进厂甘蔗70.56万吨。生产白砂糖7.11万吨,赤砂糖1.22万吨,酒精5781.88吨。产值约16381.8万元。2002年10月22日,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生产的“网山牌”一级白砂糖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云片糕厂

前身是县糖果糕点加工厂,成立于1958年。1972年,改名为云片糕点厂,年产云片糕250吨,其他糕点180吨。云片糕已有2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柳城县的传统特产。产品以色如白雪、薄如蝉翼、甜而不腻、味道芳香、细腻柔软享誉省内外。该厂产品宫灯牌云片糕曾获省区优质食品奖。

日田药业

前身是县卫生局制药厂,建于1971年6月。1978年,定名为柳城县制药厂。1987年,生产中成药10种。后改名为广西清源药业有限公司,属国有企业。2001年5月10日,因负债多,企业改制,更名为广西日田药业有限公司。改制后,能生产胶囊、片剂、冲剂、擦剂、糖浆、口服液等6种剂型50多个品种。改制当年,工业总产值2000多万元,工业销售产值2000万元。2002年,该公司主导产品清火栀麦胶囊被自治区评为全区优质产品。产品销全国大部分地区。

圣特药业

是广西生产中西成药的骨干企业。前身为柳州地区制药厂,始建于1970年。1976年,厂址由融安县长安镇迁到大埔镇。生产中成药45种,剂型以冲剂、片剂、酊剂和散剂为主。板蓝根冲剂、感冒咳嗽冲剂和陈香露白露片,曾两次获得自治区优质产品称号。2001年,柳州地区制药厂工业总产值922万元,工业销售产值876万元。同年,板蓝根冲剂系列还获得中国市场信誉十佳品牌,入编中国市场信誉品牌网。2002年1月,与广西华力集团合作改制成立广西圣特药业有限公司,公司的拳头产品藏青果喉片曾获自治区“百花奖”等奖项。产品销往全国30个省、市和自治区。

鹏鑫源茧丝绸

始建于1992年7月,前身为柳城丝绸厂。投产后,企业连年滑坡。2000年7月3日,县政府出售产权,转制为私营股份合作制企业,更名为柳州市柳城县鹏鑫源茧丝绸有限公司。企业现有8组飞宇牌自动缫丝机166台(3200绪),设计能力年产白厂丝350吨。2001年产白厂丝220吨,产值3500万元,年交税金160万元。

鑫宏化冶

公司于1999年10月创建,属私营企业。产品有磷酸、磷酸二氢铵、焦磷酸钠等。年设计能力磷酸5000桶,磷酸二氢钠150桶。2001年营业收入430万元,总产值460万元,年交税金10万元,利润20万元。同年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九五”星火计划项目实施工程优秀科技型企业称号。

农林业

清乾隆年间开始种蔗榨糖,品种为竹蔗。20世纪30年代,开始引进、推广良种种蔗,但仍以竹蔗为主。蔗糖产量,1950年超过1000吨,1958年超过万吨。1987年糖蔗产量32177吨。2001年,甘蔗种植面积17603亩,总产量约82620吨。种植台糖16号约占90%。

大埔镇历有种植蔬菜的习惯,建立有木桐村老都六屯、靖西村蔬菜基地和正殿村食用菌、桑蚕和莲藕基地。老都六屯生产的春辣椒、生姜、香芋、大白菜享誉区内外。正殿村的枫森双季莲和食用菌也颇受欢迎。品种有南丰蜜橘、美国脐橙、马水橘、矮化板栗、靖西山楂果、葡萄、美国红提等。2001年,粮食种植面积29558亩,粮食产量总计9063吨,油料总产量397吨;蔬菜面积12500亩,总产量12389吨;水果面积5400亩;桑园面积600亩,鲜茧产量1600担;生猪出栏20618头,商品牛626头,家禽13.2万羽,肉类总产量1844吨(其中猪肉产量1546吨);水产品产量797吨。

民国期间,全镇自然林生长茂密,人工林较少,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树、油茶、黄竹等。民国后,群众逐步人工植树。1965年,在柳州参加全国竹子会议代表300多人到黎田村参观竹子埋杆造林育苗。1965年和1966年,由国家投资在融江两岸补种竹子846亩。1971年,镇内开始采用飞机播种造林,至1977年共进行了4次。2001年,全镇林业用地4133.2公顷,用材林、经济林、竹林共计2773.3公顷,灌木林1099.7公顷,森林覆盖率37.2%。

视频

航拍乡村系列之大埔镇田垌村田垌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