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奉先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奉先寺,简称奉先寺,是密教祖庭,乃龙门十寺之一。是唐代一所木构寺院,位于洛阳龙门大卢舍那像龛之南。始建于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毁于洪水。后与龙华寺合并,遗址位于龙门西山阙口南侧、魏湾村北的一高台地上。

奉先寺始建时间晚于大卢舍那像龛的完工时间。“敕于大像南置大奉先寺”,并不等于大卢舍那像龛,二者并非一回事。后人将大像龛称作奉先寺,实为误解。

大奉先寺建立不过四十余年,却毁于洪水之灾。据《旧唐书·五行志》载:“(开元)十年二月四日,伊水泛涨,毁都城南龙门天竺寺、奉先寺,坏罗郭东南角,平地水深六尺以上,屋舍树木荡尽”。

大奉先寺是一所由高宗皇帝亲自书额、深受皇室器重的重要寺院,同时负有管理大像龛的重任,它的被洪水冲毁,自然引起朝廷的极度关注。同年(开元十年)十二月五日,便急“敕旨龙华寺宜合作奉先寺”。

原奉先寺址大约在今魏湾村东、地震台下侧一带。现奉先寺遗址即位于龙门西山阙口南侧、魏湾村北的一高台地上[1]

中文名:大奉先寺

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阳市西山石窟

所处时代:唐代高宗李治时期

开放时间:8:00-18:00(2月1日-3月31日)7:30-18:30(4月1日-10月7日)

寺院考证

奉先寺为唐代一所木构寺院,非今龙门西山俗称之“奉先寺”石窟。

据现存、刻于唐开元十年的《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碑知,今龙门西山之奉先寺窟时称“大卢舍那像龛”,完工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碑载:“调露元年(679年)己卯八月十五日,奉敕于大像南置大奉先寺,简召高僧行解兼备者二七人,阙即续添,创基主持范法、英律为上首。至二年(680年)正月十五日,大帝书额……”。大奉先寺可简称奉先寺。

也就是说,奉先寺的始建时间为679年,晚于大卢舍那像龛的完工时间。即“敕于大像南置大奉先寺”,说明奉先寺并不等于就是大卢舍那像龛,二者并非一回事。后人将大像龛称作奉先寺,实为误解。

推测可能是在奉先寺建成后,将“大卢舍那像龛”交由大奉先寺代管有关。

但是奉先寺建立不过四十余年,却毁于洪水之灾。

据《旧唐书·五行志》载:“(开元)十年二月四日,伊水泛涨,毁都城南龙门天竺寺、奉先寺,坏罗郭东南角,平地水深六尺以上,屋舍树木荡尽”。

奉先寺是一所由高宗皇帝亲自书额、深受皇室器重的重要寺院,同时负有管理大像龛的重任,它的被洪水冲毁,自然引起朝廷的极度关注。同年(开元十年)十二月五日,便急“敕旨龙华寺宜合作奉先寺”(见《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

该《卢舍那像龛记》明确指出了奉先寺的位置是在大像龛南,即被洪水淹没,当地势较低。

考察龙门西山的地形,原奉先寺址大约在今魏湾村东、地震台下侧一带。现奉先寺遗址即位于龙门西山阙口南侧、魏湾村北的一高台地上,该遗址可能系原龙华寺、即与奉先寺合并后的新奉先寺遗址。二者相去不远,方有合并为一寺的可能性。

寺院地位

奉先寺亦是唐密(又称密教、瑜伽宗,即瑜伽密教)祖庭之一,唐“开元三大士”另一人金刚智圆寂后葬于此。

交通状况

因这些景区的交通比较便利,若时间紧凑,可以从洛阳早些出发,先到可以从洛阳早些出发,先到龙门石窟,游览完后,在大门可以乘81路无人售票车,1.5元/人,30分钟后到老集下车,吃些当地小吃,然后乘56路无人售票车,1元/人,约45分钟后到56路终点站白马寺,当天还可游览白马寺一线。

出了龙门石窟,也可直接坐返回的公交车去关林。关林是纪念关羽的地方,同时也是洛阳民俗文化博物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