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的九曲畫卷(曹王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山裡的九曲畫卷》是中國當代作家曹王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大山裡的九曲畫卷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一座大山一劈兩面,輕點一筆逶迤綿延的曲曲彎彎,便雕琢成了一條巨龍似的,盤旋在深溝峽谷之間。
九曲溝,陡峭幽深,地形複雜,因山套山、溝套溝而得名,位於榔樹園村到虹梯關鄉克老峧村李家河自然莊之間。2006年春天,縣交通局開始勘測九曲溝,當年10月6日九曲溝做為後石公路的咽喉工程為全線旅遊公路貫通了隧道。
去九曲溝的公路,多是一道道深溝。那天我們冒雨前去,走的匆匆,看的朦朧。
車子停在山前的路口,一行10餘人,撐着雨傘,順着亂石嶙峋的山路,在南河溝總支書魏建北的帶領下,向山中邁進。
步行不足百米,一道斜斜的碎石陡坡便橫隔在我們的眼前。魏建北支書告訴大家,翻過前面的斜坡,裡面的路會越來越不好走。我們唏噓着,還沒開始,便感覺到了行路之難。腳下的碎石乾淨利落,純粹的沒有一點泥濘,松鬆散散的,在濕轆轆的雨中越發光滑,不時地把我們滑個趔趄。於是,便一個拉緊一個向上攀爬,手中的傘已經收起,任憑雨打濕身。
翻過斜坡,前面的一段路平整了些許,一派濃碧也盡收眼底。細雨濛濛下,山裡的空氣格外清新,這是在剛進山時所不曾察覺到的。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天下深山曲溝,山山溝溝都有神靈一說,但九曲溝更為奇妙。地域研究專家趙偉平老師給我們講,當地老百姓傳說中的蛇神就隱居在九曲溝的深山中。漫山遍野的青翠蔥蘢間,我們順着趙老師的指向看去,一個不加修飾的凹陷處,一個栩栩如生、吐着長長蛇信子的天然雕塑,在大山的深處,汲取着大山的精華和靈氣,凸顯出一股仙風道骨的氣勢,貌似張開的喉舌之處,被虔誠的人們規規矩矩地掛了一布鮮紅,山凹口,一大片晶瑩溫潤的青草點綴其間,裝飾着夏日的山野,靚麗成一處世外之清雅,不禁令人感嘆神仙之逍遙!
細細的雨還在不停地下着,路隨着山勢的鋪開,開始難走起來,鞋子已不能顧及,被大小不一的山石、沙土、泥土,和着雨水,粘的面目全非。一路上,我成了大家的負擔,感覺很是難為情,申主席很輕鬆地開玩笑說: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團隊的力量,戰無不勝的力量,這是坐在辦公室里所感受不到的。
是呀,蜿蜒的山路把我們引向更深處的時候,我們小心翼翼的只顧着看腳下的路了,因為稍不留神就會滑入山間的溪流中,窄窄的積流並不算深,但卻也看不見底,可終歸也是要小心的。
綠,是生命的本源。曲里拐彎,接連走過幾個灣灣潭潭,終於平緩了些,或濃或淡的綠色,使我們的心情得以豁然起來,趙老師給我們講起身後剛看過的溝谷兩側罕見的石鑿方眼,老百姓傳說是「鬼道」,鬼道,是古代郊祭與祭壇相接的通道,是古代君王為感恩上蒼、為百姓和國家祈福的神聖的地方;後來有人發現這些方眼是漢朝的銅錢;再後來有研究認為是古棧道遺蹟,應是朝廷和官方所為;也有猜測是與「先秦」歷史上發生在太行山上的軍事活動有關;趙文賢老師則翻閱大量資料後,引出了《完璧歸趙》的故事,無論哪朝哪代、何種說法,石壁上驚奇的45對方眼,是不可多得的太行山歷史文化研究的實證。
聽着趙老師講說,不知不覺間,猛然抬頭,發現我們已經進入兩山的夾縫間,一股清泉分散着從高處流下,不知怎的聚在眼前就成了紅褐色,是大山的血液嗎?疑惑間,方知是前幾日魏建北一干村幹部用樹幹捆綁的木梯、在山間溪水的沖刷下變成了污的顏色。他們令我們難忘和感動,在行路進退兩難的困境下,我們只能選擇前進而不能後退,因為後退比前進更為困難。於是,他們扛來一根根木頭,毫不猶豫捲起褲腿,深入漫過小腿的水中,為大家搭起了通往山頂的路,真是應了「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九曲溝,沒有險灘急流,沒有奇峰異山,但一步一景、一灣一潭,便增添了九曲溝無窮的魅力,當我們終於順利地走過光滑的大小不一的山石,爬過長滿苔痕的大石頭,爬過一截又一截臨時用木頭捆綁的梯子,踩着木頭搭架漫過的細流、溪流,登上九曲溝的山頂,站在山間的掛壁公路上,回望並俯瞰九曲溝時,不禁感嘆:確實,正如民謠所傳唱:「九曲十八彎,灣灣裡面有神仙;一個神仙一潭水,一個神仙一座山,站在溝底往上看,看天只有一耮寬,站到山頂往下觀,好像神龍下凡間」。
九曲溝的魅力,在於大自然的匠心傑作,它從遙遠的時空中走來來,孕育了遠古的文化,向人們呈現出一副色彩斑斕的神秘畫卷。相信總有一天,山之靈、水之媚、人之歌,一定會把這片生態的美,打造成人文的、自然的、神奇的景觀。 [1]
作者簡介
曹王平,女,山西長治人,文學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