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岩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文学名: 大岩桐
拉丁学名: Sinningia speciosa (Lodd.) Hiern
别 称 : 六雪尼,落雪泥
界 : 植物界
门 : 被子植物门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 : 合瓣花亚纲
目 : 管状花目
亚 目 : 茄亚目
科 : 苦苣苔科
属 : 大岩桐属
种 : 大岩桐
命名者及年代 : (Lodd.) Hiern,1877

大岩桐(学名:Sinningia speciosa (Lodd.) Hiern)是苦苣苔科,大岩桐属多年生草本。又叫落雪泥、六雪尼。整个外形较为娇小、秀气、美艳,是温室中最常见的观花植物。整株高度最高只有25厘米,其叶子是两两相对而生,花朵色彩丰富,每个种类的都不相同。甚至还有两种颜色混合的,多重花瓣重叠的等。一年可以开两次花,是很值得观赏的花卉。在室内进行养殖,它可以分解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让室内空气保持清爽干净。[1]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块茎扁球形,地上茎极短,株高15-25 cm,全株密被白色绒毛。叶对生,肥厚而大,卵圆形或长椭圆形,有锯齿;叶脉间隆起,自叶间长出花梗。花顶生或腋生,花冠钟状,先端浑圆,5-6浅裂色彩丰富,有粉红、红、紫蓝、白、复色等色,大而美丽。蒴果,花后1个月种子成熟;种子褐色,细小而多。花期3-8月,夏季盛花。[2]

地理分布

原产巴西。一般作温室培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各地植物园正式引种试种。

生长环境

养殖大岩桐要用疏松、腐殖质的酸性土壤。它是一种半阳植物,若阳光太强烈就要为它遮荫,不能被强烈的阳光直晒,夏季最好将它放在有散光照射的地方,不然叶子很容易变枯萎。在冬季若处于幼苗时期,那就要充分接受光照。浇水的时候要适量,量大会造成根茎腐烂,严重会造成整株死亡,浇水的时候要均匀,不要洒到花朵或叶子上。开花期间要避免被雨淋。大岩桐喜肥,在开花前每周施一次稀薄的有机液肥,形成花芽后追加磷肥。[3]

品种介绍

在园艺栽培上,大岩桐的品种主要是依据其花的外形,分为单瓣和重瓣两大品种群。1957 年,园艺专家培育出了第一个重瓣大岩桐品种,之后经过数年的选育,又培育出许多极具观赏价值的重瓣大岩桐品种。这些品种的花形巨大,花径可达10—13cm,波形花瓣2—3层甚至更多。花瓣颜色既有纯色的,也有如红白相间等杂色的,十分美丽。

目前市场上的重瓣大岩桐品种主要有“锦缎”系列和“神秘”系列。其中“锦缎”系列的重瓣率达90%以上,是目前重瓣率最高的系列,“神秘”系列的重瓣率60% 左右;单瓣大岩桐品种主要有“灿烂”系列、“花神”系列和“迷你”系列,其中“灿烂”系列的花期较早,一般可以比其他品种早开花10天。

主要品种简介:

锦缎:重瓣类品种,植株矮生,叶片较小而紧凑,花大,有桃红、深红、蓝和橙红等色。

辉煌:重瓣类品种,植株矮生,花期早,花朵状,有猩红、蓝以及白色镶边等系列。

神秘:重瓣类品种,植株极矮,叶片较小,花期早,花大色艳,有粉红、紫红、红及白色镶边等系列。

花神:单瓣类品种,植株矮生,花朵钟状,有红、紫红、淡紫及镶边系列。

迷你:单瓣类品种,植株矮生,花大色艳,有橙红、深红、褐红等系列。[4]

繁殖方式

繁殖有播种法,分球法,枝插法,叶插法和芽插法。

第一种是用种子洒在土里。第二种用球置于土中,再把它种在新的花盆里。第三种是把它的叶柄斜插到基质里,让土壤湿润。第四种则需要等到它的球长出几厘米的芽后把它掰下来插在土里。

1、播种法

这个是需要选择一些长得好的种子,把它泡一天左右,这样做可以促使它发芽。不过水不要太多。之后需要准备花盆,里面放上土。把土弄平整后,把种子撒在上面,之后用水湿润一下花盆,再盖上玻璃,将它置于十八到二十度的环境,发芽大概在十天之后。

2、分球法

球茎的要求是长了两三年的,而且需要处于休眠状态。之后的步骤是,先把它埋于土中,然后浇透水并放置在22℃的室内进行催芽,当芽长到差不多0.5厘米的时候把球茎挖出切成两到四块。要注意每块上都必须带有至少一个芽,把每一块都放置在一个新的花盆中,就会形成一棵新的植株,这个是在秋季进行的。

3、枝插法

选取它的球茎上刚刚萌发的嫩枝,枝条的长度在二三厘米,插入细砂或土壤中。之后把它放在有阳光但又直接照不到的地方,温度保持在十八到二十之间,15天左右就会长出根来。

4、叶插法

叶子需要健壮而且长了一段时间的。把它连同叶柄取下来,把叶子的二分之一剪去,将它倾斜植入基质中,要保持土壤的湿润,然后把玻璃盖上,并让它处于阴凉环境,保持室温25℃和高湿度,插后20天左右就会有根长好。

5、芽插法

一般在春季进行这项操作,种球萌发出的新芽要长四六厘米左右,之后把刚长出来的新芽掰下,然后插在土壤中,并保持土壤的湿度,如果悉心呵护的话,在次年6月至7月就会开花。[5]

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若想使大岩桐多开花,首先应选择那些开花繁多、株型矮壮、抗病力强、生长迅速、管理容易的进口杂交一代优良品种做母株,单瓣品种较重瓣品种开花更多。育苗一般采用播种法。出苗后,要及时加强日常管理,并留意其中同时具有三枚子叶的小苗,这样的实生苗开花往往会更多,而且具有遗传性,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来加以利用。

2、打顶催芽

传统栽培大岩桐,一般多做小品式独本栽培,这种栽培方法一般是盆小花少,难以达到“花团锦簇”的观赏效果。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抹顶摘心,促发更多的侧枝,这样才会开出更多更好的花来。在一次栽培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一株小苗不知不觉间竞长成两个侧枝(当时疑为虫害所致或外力所伤),结果在很小的盆中同时丌出了16朵花之多。所以摘心宜早不宜迟,及早摘心有利于早日成型、开花。摘心后,及时选留2~3个高矮一致、位置适巾的新芽。

3、加强肥水

传统栽培大岩桐所用花盆实在太小,虽然也可根据长势继续使用口径12厘米左右的小花盆,但最好的办法还是及时换入更大的花盆(如口径15~16厘米)中,以满足其生长需要。新根遇新土,长势会更旺,而打顶后的大岩桐由于枝繁叶茂,需肥量大,要及时追肥育壮,最好是随水浇施。此外,还可叶面喷肥,其浓度不能超过2~3%。。据同行介绍,他将一盆未经任何打顶的大岩桐,用速效肥定期喷施,也同时开出7朵花,美不胜收。

4、虹吸取水

大岩桐叶片肉质,表而密布绒毛,浇水时很容易弄脏叶片,导致叶片局部腐烂,成为众病菌侵染的目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利用虹吸原理,通过花盆底孔取水和供肥。这种办法的最大好处,不仅是能有效地防止搞脏叶片,而且可使肥水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利用,管理上十分方便。实践中还发现,叶片上滞留水分也并非绝对不可以,只要是清水,或偶尔含有少量无机肥(含量不超过喷施浓度,即2—3‰),即使留在叶片上也无妨。事实上,我们经常用清水喷洗叶片,并无大碍,生长更好。

5、栽培基质

为了促进大岩桐多开花、开好花,必须养好根系。大岩桐根系纤弱,呈毛细状,不耐水渍和粘重土。栽培用土应选用疏松透气利水的栽培介质,如腐叶土、珍珠岩、泥炭、锯末(已腐熟)、蛭石、松针、种菇废料(已腐熟)等,肥料可用麻酱渣(已腐熟)、禽粪及复合肥等。播种用土,以素土较好,如泥炭和蛭石等。尤其是苗期,肥分越少越好,以免出现肥害(可以通过淡肥勤施的方式来完成)。

6、适当遮荫

传统栽培大岩桐多进行遮荫养护,其不足之处是容易造成植株徒长、细弱。所以有资料介绍,将其置于阳光下,在不引起叶片灼伤的情况下,充分满足其对光照的需求,可促株型矮壮,节问密实,开花更多。但我在实践中发现,过分追求光照,而不考虑光照强度,叶片会出现生理性黄化,远不如遮荫环境下叶片碧绿光润,生机盎然。囚此,我认为凡事要从实际出发,首先还足要适当遮荫,在不影响正常生长的情况下,稍稍加强光照,以保证其顺利安全度夏和正常生长。

7、开花处理

大岩制开花时,如果花朵四周的叶片妨碍花的开放,可根据需要剪掉其中部分叶片或将相关叶片剪掉半张,使花朵全部集中开放于植株顶部,形成一团花束。安全越冬人冬以后,将大岩桐种球(块茎)保留一段无叶茎干(约3~4厘米长)并及时沙藏,保持温度不低于5℃。越冬期间,沙上不能太湿,以防球茎腐烂。如沙土过干,应酌情喷洒少量清水,以防块茎干瘪。 待到春暖花开时节,球茎发出芽来,根据需要酌情选留2~3个位置适当、高矮协调且饱满健壮的新芽,随之挖出种球移栽卜盆,进入正常养护。 经过上述方法栽培的大岩恫,最多可一次开出18朵花。其中,一株用口径12厘米花盆栽培的大岩桐,株高不逾15厘米,仅2个分枝,即同时开出16朵花来,花团锦簇,甚为美丽。[6]

病虫害防治

1、大岩桐枯性线虫病

枯性线虫病是大岩桐常见病害,由线虫侵染所致,危害嫩茎、幼株、地表茎部和叶柄基部,呈水浸状软化腐烂,病部逐渐上延,从叶基扩展到叶片,被害叶皱缩褐变而枯死。成熟植株从叶柄被害开始,逐渐扩大,不软化。

解决方法:苗床用土和花盆都要用蒸气或氯化苦等消毒,块茎放在60度温水中浸5分钟或用乌斯普隆消毒,拔除被害株烧掉或深埋。

2、大岩桐腐烂病

腐烂病主要为害大岩桐叶、茎和幼株,在叶片上产生水渍状暗褐色坏死斑,斑中呈现轮纹,严重时上部的茎歪曲和矮化。成株在近地茎上产生大而黑色凹陷病斑,并裂开,病斑上的小黑点排列呈轮纹状,边缘有白色菌丝。

解决方法:栽植前用甲醛3份兑1份水喷洒地表面,并盖薄膜,或用70%敌克松粉剂7份兑3份细土混匀,撒于地表消毒。平时注意花田清洁卫生,及时拔除病株,并集中烧毁,浇水时避免把水喷洒到植株上。

3、大岩桐灰霉病

灰霉病是大岩桐的主要病害,叶片、叶柄、花瓣等均可受害。在花梗上表现为褐色软腐,往往从边缘发生褐色病斑,表面有轮纹折皱,可扩大到全叶。潮湿时着生灰色霉层,后变为黄色。严重时整叶、整花以及整枝变褐枯死。

解决方法:发病期间用80%代森锌500倍液,或1%波尔多液、75%百菌清500倍液,间隔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4、大岩桐疫病

疫病在大岩桐叶、块茎、根上都可发生,叶片染病后呈暗褐色水渍状软化,扩展到叶柄后造成叶片腐烂,并有水渍状狭窄凹陷斑,病斑常扩展融合成大斑或长条形大斑,有时茎部发病蔓延至叶柄,引起叶片折倒。

解决方法:发病初期喷施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蓟马

蓟马是大岩桐常见虫害,主要为害叶片和花朵,造成叶片畸形,产生黄斑,植株停止生长等。

解决方法:平时注意及时清除蓟马的寄主植物,如杂草等,喷洒毒死蜱、七星宝乳油、杀虫双水剂、风雷激等进行防治。

大岩桐在高温闷热不透气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病虫害,所以摆设在家居中美化环境时也要保持室内的通风透气问题,以免大岩桐发生病害等,影响株植生长与美化效果。[7]

视频

1、美拍视频: 大岩桐花[8]


2、大岩桐怎么扦插[9]


3、大岩桐的养护方法,你见过吗[1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