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延圣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延圣寺

中文名;大延圣寺

外文名;Big Yin monastery

年份;1085-1094年

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县境内

庵堂;72座

重建;1125年

大延圣寺亦名延寿寺、法华寺。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县境内,银山南麓。

寺始建于辽代大安年间(公元1085-1094年),公元1125年曾重建。延圣寺兴建时,银山上下共有僧寺、庵堂72座,而以延圣寺规模最大。

介绍

延圣寺建军后数百年间香火旺盛,僧侣众多,曾与江苏镇江寺齐名,人称"南金北银"。十七世纪中叶后,由于战乱频仍,香火渐稀,寺殿颓废。本世纪四十年代又遭侵华日军洗劫焚烧,寺殿尽毁,唯余寺院中历代高僧墓塔,人称银山塔林,寺名已渐被遗忘。

塔林现存塔7座,5座为十二世纪时金代所建,均为密檐式砖塔;两座是建于十三、四世纪的元塔。

最后一座遗址

金朝是在北京建都的第一个王朝。金海陵王完颜亮金熙宗后即位。由于北京自古是四通八达,物产丰富的地方,为了便于统治。金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年),在辽燕京城(又称南京城,即唐幽州城)的基础上扩建,并重建宫城。于天德五年正式迁都,改元贞元。改燕京为中都,定名为中都大兴府。现在金代都城遗址。在北京市旧城外城的西南部。现在羊坊店街道的"会城门"就是金中都北面的一座城门。还有大悯忠寺是城内的寺庙。[1]

中都

中都大延圣寺于宣武门外南横街西口。 今存只剩下天王殿山门(民国间尚有山门、大雄宝殿、后殿、瑞象亭、天王殿、东西配殿和庭院。大雄宝殿内有明代壁画及殿内三世佛像)。大延圣寺和上文的大悯忠寺相隔不远,同处唐辽金的北京故城。大延圣寺在金代受到了格外的尊崇。后来又改称大圣安。圣安寺金天会年间(1123一1135)为皇家寺院。在北京最早的地方专志《析津志》(元末熊梦祥著)写到:"在旧城(即金中都城),金皇统(1141-1148)初赐名大延圣寺。大定三年(1163 年)新堂成,崇五仞,广十筵,轮奂之美,为都城冠。七年(1167 年)诏改寺之额为大圣安。"在《金史?熙宗纪》中圣安寺也被提及"皇太子赐宴圣安寺,公卿百官出送丽泽门外,缙绅以为荣"。圣安寺当年的盛况空前,规模是金中都之最,胜于大悯忠寺、大万安寺等寺院。不仅是行佛的道场,而且还是皇家赐宴的场所。

据说苏州甪直镇延圣寺又名平江府碛砂禅寺,创建于梁代(505年-556年)。山西太原市小店区也有延圣寺,是唐代古刹。大悯忠寺即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距中都大延圣寺极近。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诏令在此立寺纪念,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完工,赐名"悯忠寺"。历经辽金元明,清代改称法源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延圣寺南附近位牛街的牛街清真寺,创建于辽圣宗十三年(966)。所以说大延圣寺有可能也是唐幽州城或辽南京城内遗留的古刹。

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圣安寺,金刹旧址也,在圣安寺街。金天会中,帝后出金钱为佛觉大师,晦堂大师营缮,皇统初,赐名大延圣寺。大定三年。命晦堂主其事,内府出重帑以赐。六年,新堂成,崇五仞,广十筵,八月朔,作大佛于寺,以落成之.七年二月,诏改寺额为大圣安。向有金章宗,世宗及李宸妃像。又元中统初,迁祖宗神主于寺。今久无考。惟存栴檀铜佛像,乾隆年间移奉宁寿宫。其寺在明改为普济。乾隆四十一年发帑重修,内为天王殿,次为瑞像亭,中为大雄宝殿,额俱御书。有碑二,在瑞像亭内:其一,前刻栴檀佛像,像有诸表臣记,后刻达摩祖师像有李言恭赞,其一,前刻观音像,后刻关圣像,俱勒万历已丑八朋字,又万历十八年碑一,张寿朋撰。"

上文书"向有金章宗,世宗及李宸妃像。"这与辽南京御容殿的制度相当。寺内供得不仅是佛爷,而且也有祖先,既所谓"神主"。元代更甚"又元中统初,迁祖宗神主于寺。"《元史?本纪》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奉迁祖宗神主于圣安寺"。此时的圣安寺已提高到皇室祖庙的地位,为元大都内众庙之首。《元史?志第二十五?祭祀三?宗庙上》其祖宗祭享之礼,割牲、奠马湩,以蒙古巫祝致辞,盖国俗也。世祖中统二年九月庚申朔,徙中书署,奉迁神主于圣安寺。辛巳,藏于瑞像殿。三年十二月癸亥,即中书省备三献官,大礼使司徒摄祀事。礼毕,神主复藏瑞像殿。十七年十二月甲申,告迁于太庙。……圣安寺木主俱迁。

又据《光绪顺天府志》还记载:当年,耶律楚材找到圣安寺欲投澄和尚,澄对于他说:"予老矣,素不通儒,不克不及教子。有万松白叟者,儒释兼备,宗说精晓,辨才无碍,君可见之"。于是,耶律楚材赶至仰山,在栖隐寺参见万松,遂落发。他奖饰万松的学问:"巍峨然若万仞峰,莫可攀仰;滔滔然若万倾波,莫能涯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圣安寺位于南横西街119号,建于金天会年间,是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金代巨刹,也可以说是目前北京市区唯一保留的金代建筑遗迹。圣安寺经过明清两次维修,到了清末,建筑布局仍很完整,有山门、天王殿、瑞像亭、大雄宝殿及配殿等。大雄宝殿内有明代三世佛塑像,以及明代宫廷画师商喜的壁画,完全可以与法海寺壁画相媲美,鲁迅曾多次来此。后来,民国间曾设"武训义学",寺庙延续为小学,一度成为少年艺术馆,现在是回民幼儿园。由于具有精美壁画和塑像,该寺在50年代即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文革时期,壁画塑像俱被破坏殆尽,从而失去保护价值,佛像和壁画毁于60年代末期,瑞象亭移至陶然亭公园。被取消市级文物保护资格,大雄宝殿后来也被拆除,目前盖起楼房。 目前,圣安寺仍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留下来的只有山门天王殿和一座西配殿,今年经过翻新,建成半封闭小院。

银山

银山得名于冬季"冰雪厚积,色白如银";又因"麓有石崖,皆成黑色"被称为"铁壁银山"。一千三百年前唐朝高僧邓隐峰曾在此讲经说法,并建有华严寺。辽代于山前建有宝岩寺。金天会三年(1125年)该寺被改建为大圣延寺,明正统十三年(1148年)重建,钦赐寺名"法华禅寺",下领七十二庵,为京郊名刹。寺内内有僧瘗骨塔七座,其中金代密檐式砖塔五座,元代喇嘛塔两座。周围山麓上也建造了许多形式各异的僧塔。

金大定六年(1175年)《重建大延圣寺记》碑文:"重建大延圣寺记。都城之北,相去百里许,曰:铁壁银山,景趣殊绝。其麓旧有寺曰大延圣,创建自昔。相传大安、大定。寺有五百善众,傍有七十二庵,时有创自佑国佛觉大禅师、晦堂佑国大禅师、故懿行大禅师、圆通大禅师、和敬大师,相继阐教演法于其地"。

再引《光绪顺天府志》记载:"圣安寺,金刹旧址也,在圣安寺街。金天会中,帝后出金钱为佛觉大师、晦堂大师营缮,皇统初,赐名大延圣寺。大定三年。命晦堂主其事,内府出重帑以赐。六年,新堂成,崇五仞,广十筵,八月朔,作大佛于寺,以落成之.七年二月,诏改寺额为大圣安。

显然,《重建大延圣寺记》中"佑国佛觉大禅师"与《光绪顺天府志》中"佛觉大师"实际为一人。就是"海慧"。据资料记载:"海慧(?~1145)金熙宗时代之禅僧。籍贯不详。师幼英敏,学不由师,竺汉之书过目成诵。初游讲肆,穷达性相之学,后入五台山,坐禅十五年,一日叹谓大丈夫当以教化众生为要,遂走访燕京,遍历禅寺,负有令名。金皇统二年(1142年),英悼太子在上京会宁府(松江阿城县南)宫侧建大储庆寺,翌年降旨请师为开山第一代,迎栴檀瑞像供养于寺内之积庆阁。师于皇统五年示寂,世寿不详。熙宗与悼平皇后亲奉师舍利,立塔五处,特谥'佛觉佑国大禅师'。(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释氏稽古略卷四、大明高僧传卷七)p4171"。

实际观察银山塔林的五塔。五塔高低大小不等,但均为密檐式砖塔,坐落按梅花形布置。塔均由须弥座式基座、塔身、斗拱和塔刹组成。塔身南门楣心分别题写是:中"佑国佛觉大禅师灵塔",西南"故懿行大禅师塔",东南"晦堂佑国大禅师(名洪俊)",西北"圆通大禅师善公灵塔",东北"故虚静禅师实公灵塔"。 他们都是金中都大延圣寺的名僧。

中塔名"佑国佛觉大禅师灵塔"应为金代名僧海慧禅师的塔无疑。他原是大悯忠寺的主持,后来是当了上京大储庆寺的主持,相当于"国师"的级别。此外海慧不仅是中都大延圣寺的主持。还是银山大延圣寺的主持。根据唐辽以来的实例,我们推断中都大延圣寺和银山大延圣寺可能是一所寺院的两处道场。中都大延圣寺后来被改名为圣安寺,银山大延圣寺,涛声依旧。聆教弟子多达万人。在金代成为北方最著名的寺院之一。它与当时南宋江苏镇江的金山齐名,号称"南金北银"。

燕峰山

记得去年年底一个寒冷的日子,老梁开着他的赤兔马(越野车)。一日爆走400多公里。黄土高原的雄浑让人赞叹,干涸裸露的黄土让人感叹。最后把我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涿鹿县矾山镇东南20公里处的山沟内叫塔儿寺的地方。其实,从此东南上就是北京的九山,只有六里地。我在村中发现了一块石碑,可以清楚的看见"重修燕峰山大延圣禅寺志"的文字。又是一个大延圣禅寺。

明代重修燕峰山大延圣禅寺志碑

这个燕峰山大延圣寺也早就不存在了,博文第一张照片就是它的现状。有两棵杄树(油杉),直径一米以上,树高东边的一棵在30米以上。挺拔伟岸,参差披拂。葱绿的颜色,在冬天的大山中,格外醒目。这两棵树中间已经夷为平地。老乡说这里原来是白龙庙,后来被水冲了。地上有残砖剩瓦和一块柱础石。现在也可以看出这里原来的建筑遗迹。

寺庙遗址西北侧就是这塔,塔看起来很眼熟,和银山的塔很类似,涂料颜色全一样,就是高矮大小的区别。原来叫燕峰山炬禅师灵塔(也称六角砖塔)。该塔呈六角形,实心五层密檐砖塔,高12米,建于金代海陵王正隆三年(1158年)七月十五日,金圣川造塔匠人何子桢造,该塔保存较好,没有重修记录。2001年2月7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显然可以看出这庙与金代海陵王迁都北京的关系。由于这塔的原因把白龙庙定为金代的大延圣寺应该不错。

蚩尤墓碑

大延圣寺是金代皇家寺院,皇家"御容殿"怎么上山下乡了?其中另有奥秘。据传五千年前,黄帝在涿鹿之野大战蚩尤。蚩尤战败,于是从矾山镇的方向一路撤退。沿九黎之谷,过虸蚄口,到立马关,蚩尤牺牲了。士兵把他的尸体带到了塔儿寺村,掩埋在这里。白龙庙就在蚩尤墓的对面。白龙庙可能在古代就是祭祀蚩尤的庙。因为蚩尤是九黎族的领袖,所以讳言,称为"白龙"。金代女真族作为九黎族的后人,在这里建立皇家寺庙"大延圣寺"供奉远祖,把他当为"神主",就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了。和汉族人供奉黄帝是一个道理。

其实,金代的宗教早在女真函普时就已好佛事,灭辽及北宋后,由于中原佛教的影响,对于佛教的信仰更加发展,对金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习俗都有重要影响。女真人原来信仰萨满教,它是一种包括自然崇拜、图腾、万物有灵、祖先崇拜、巫术等信仰在内的原始宗教。萨满是沟通人与神之间的中介,在重大典礼、事件和节日的祭祀时都有巫师参加,或由他们司仪。消灾治病、为人求生子女、诅咒他人遭灾致祸等,几乎都成为萨满的活动内容。金代皇族供奉九黎族首领蚩尤为神主,等级之高。其实也是萨满教的一种表现。

本文通过对金代三座大延圣寺的辨白,勾勒出金代大延圣寺在金中都构建中是重要的一笔。它也是金代的寺院制度,宗教信仰和社会风尚的表现形式。金代北京是一个重要的时代,但是现代研究的并不充足。从田野考察中就可以发现了很多金代的遗迹和遗风。显然,是我外行人的独家发现。可见金史研究有待深入。理解了金代大延圣寺的原理。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谜也就迎刃而解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视频

题目

参考资料

  1. 大延圣寺 , 新浪网 20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