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大澳

增加 173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简介==
大澳渔港是岛上最早被开发的渔村,由于该处被三涌分为两地,纵横的水道和水上棚屋凑成了这里的独有水乡情怀,故有 [[ 香港 ]][[ 威尼斯 ]] 之称。尤其是建于水上的“棚屋”也是这里一大特色。居民约有2000多人,主要是客家人。大澳曾是一个主要渔港和驻军乡镇,大澳百多年来为香港的产盐区,现今仍为宁静的渔村,往日有赖横水渡联系,而居民亦以小艇穿梭来往。大澳市内庙宇林立,设有关帝庙,从明代起便稳立村内,庙内摆放了一个1739年铸造的铜钟,屋顶则缀以精致的陶制装饰,除 [[ 关帝庙 ]] 外,另有华佗及财神像,杨侯古庙是为纪念 [[ 杨侯王 ]] 而建,经修葺后更见庄严,在庙宇对面的海湾上有两块石碑,建于1902年,是租借新界时勘界所立的界碑。沿大澳道可徙步往具八十年历史的观音庙,其建筑风格仿效 [[ 北京 ]] [[ 颐和园 ]] 。咸鱼和虾膏是大澳最为著名的水产。
==地理==
大澳位于香港新界大屿山西部,大屿山(中国大陆方面有称为大濠岛,视为万山群岛的一部份)位于 [[ 香港 ]] 西南面,是香港境内最大的岛屿,面积146.75平方公里,比香港岛大84%,连同附近的235个小岛屿,面积975.1平方千米,约占香港面积的92%。大屿山大部分地区属于离岛区,但大屿山东北部,包括 [[ 阴澳 ]] [[ 竹篙湾 ]] [[ 汲水门 ]] 等,在地区行政上属于荃湾区。
大屿山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远离市区,所以不少土地都未开发;但因此成为了香港人度假的好去处。
在大屿山的主要部分,一条水道朝西、北岔开,大澳岛正位处岔口之上。大澳地形独特,大部分位处河岸,靠两道步行桥将两岸连接。岛上面向南中国海的西、北部是杳无人迹的。
新界丘陵起伏,是全区地势最高的地方,海拔957米的大雾山为最高峰。山岭连绵,农地适宜很多植物生长。新界过去以农业生产为主,由于香港经济的发展,新界出现了许多新市镇。以填海造地建设起来的观塘和荃湾,是 [[ 香港 ]] 两个较大的工业卫星镇。荃湾和沙田的公共屋村工程,以及 [[ 大埔 ]] 、上水、 [[ 屯门 ]] 、粉岭、 [[ 元朗 ]] 等新市镇的建设与发展,迅速改变着新界的面貌。昔日的农村现在到处高楼林立,已经逐步变成新兴热闹的工业城镇。位于西北的葵涌货柜码头,是香港的海运中心,1972年正式启用,已迅速扩展成为世界闻名的集装箱码头。名胜有 [[ 大屿山 ]] 、沙田马场、 [[ 彭福公园 ]] 、西贡半岛。
==气候==
简而言之,每年约3月至4月为春季,气候温和潮湿,有雾,能见度低。5月至8月为夏季,气温炎热,潮湿,降雨量高。9月至10月为秋季,大致凉爽,阳光充沛。夏秋两季是台风季节,香港受热带气旋吹袭。11月至翌年2月则是冬季,清凉干燥,高地偶有霜降。
此外, [[ 香港 ]] 市区高楼集中而密布、人口极为稠密,所形成的微气候(Microclimate)容易产生热岛效应,导致市区和郊区有明显的气温差别。人口密度高的市区也令空气中的悬浮粒子较难吹散。 [[ 香港 ]] 市区天气炎热、烟霞密布的日子亦变得越来越长。
==历史==
大澳附近的考古学遗址── [[ 盐田遗址 ]] ,可上溯至石器时代,但固定而可稽考的人类部落则只有三个世纪的历史。一些不可能证实的传闻如下:一、大澳是许多走私和海盗行动的基地;二、涌口能够防御暴风雨;三、这里有一处隐藏的地方。在附近,分流有一道要塞早建于1729年,用以保卫珠江上的航运。走私枪械、烟草或毒品,以至偷运人蛇进出中国大陆,这些非法行动至今仍是一项屡见不鲜的。
16世纪, [[ 佛朗机 ]] 人(今葡萄牙人)抵达 [[ 中国 ]] 南部沿海,曾占领大澳一带兴建补给据点,后在屯门一带被明朝军队击退,史称屯门海战。当时的据点,被居民称为“番鬼塘”(“番鬼”为粤语词,以前指西洋或西洋人),一直留存至今  [[英国]]人来港时,大澳称作蛋家村。国共内战及战后,大澳成为从中国大陆逃难的非法移民的首要落脚点。移民当中,汉族一般会留在大澳。同时,大澳也吸引了[[香港]]的其他民系,包括[[鹤佬]]人和[[客家]]定居于此
英国人来港时,大澳称作蛋家村。国共内战及战后,大澳成为从中国大陆逃难的非法移民的首要落脚点。移民当中,汉族一般会留在大澳。同时,大澳也吸引了香港的其他民系,包括鹤佬人和客家定居于此。
近年,大澳的渔业日渐式微,村民单靠捕鱼难以维持生计,于是转而从事海产加工,大澳亦以此闻名。岛上只剩下一所公立学校办学,大多数青年成年后都会离开大澳。
==特色==
大澳有“ [[ 香港威尼斯 ]] ”的美誉。大澳位处离岛上,远离烦嚣的市区,较少受到都市化的影响,所以仍旧保留早期香港的渔村风貌。大澳风景秀丽盎然,水道上的高架屋──棚屋,是渔民的居所。河、涌有秩序地穿插于一排排的古老棚屋建筑群,烘托出独特的渔乡风情。
大澳传统的咸鱼、虾酱和鱼肚远近驰名。踏足大澳,游客会感受到浓烈的海味味道。
大澳渔业式微后,转以海产加工而闻名,踏足此地即可闻咸鱼及虾酱等味道,而到中心大街可见两旁满是卖海味之地,到此游览切勿错过购买海产。
大屿山的长沙海滩连绵3200米,是 [[ 香港 ]] 最长也是最 [[ 优美的海滩 ]] 之一。
长沙海滩上有不少无敌海景餐厅。客人多是外国游客,烤肉的种类最多。值得一赞的是甜品,类似于蜂巢糕,香浓得叫人说不出话。
==渔业==
大澳位于珠江河口,海湾水道是自然的避风港,成为渔民的基地。根据 [[ 关帝庙 ]] 内一块1903年碑记,当时的渔船有三类,罟船、网艇及钓艇。渔民所得的渔获经过渔商的鲜艇来销售外地。附近海域盛产黄花鱼、鰽白、鲛鱼和仓鱼。渔民以大尾艇来作业,并以捕捉黄花和鰽白为主。1950年代初期,由于渔获丰富,所以大尾艇多达300艘。后来,港英政府推动渔业机动化,机动化渔船由1940年代的116艘,到1960年代上升至1747艘。可是,由于大澳渔获以黄花鱼为主,而 [[ 香港 ]] 海域的 [[ 黄花鱼 ]] 产量从1954年开始下滑,到了1958年不及1954年的一半。因此,大澳整体渔业受到打击,在1950年代末开始式微。1960年代,黄花渔季开始消失,大澳渔业持续衰退。1970年代,珠江附近渔场的资源枯竭,渔民被逼前往深海捕鱼。虽然营业额提高了,但渔船数目继续下降。1980年代,渔船数目只占全港的百分之三。
==荣誉==
大澳渔村有“ [[ 全国首家渔家民俗风情馆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古渔民民居群”、“大澳万人坟”、“ [[ 海上日出 ]] ”、“葛洲帆影”、“疍家棚居”、“古商会旧址”、“ [[ 海角琼楼 ]] ”、“古炮楼”等景点,集旅游观光、博览渔家文化等功能于一体,是现今“阳江十景”之一
==学校==
大澳的名字,常见于本地和外地的电视旅游特辑,以及报章、杂志的旅游版或副刊。
香港无线电视曾往大澳拍摄剧集《[[大澳的天空]]》,由 [[ 吴启华 ]] [[ 陈松伶 ]] [[ 元华 ]] [[ 陈妙瑛 ]] 主演,在1998年2月9日首播。
==交通信息==
大屿山的大澳渔村,因纵横的水道和水上棚屋形成独有的水乡风情,现时,聚居在这里的多是水上人家,房子不怎么好。大澳市内庙宇林立,有 [[ 关帝 ]] [[ 杨侯 ]] [[ 洪圣 ]] [[ 天后 ]] 等古庙,还有香港 [[ 宝莲寺 ]] 。大澳码头离少林寺有15分钟路程,可以看到完全的海和飞机从香港机场起飞的过程。
从中环6号渡轮码头乘渡轮往大屿山梅窝,然后乘1线巴士;或乘地铁至东涌站,于东涌市中心转乘11线巴士.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