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王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王镇位于阳新的东北方,依笔架山,东临太子,北濒大冶湖,西与大冶市大箕铺相连。现辖32个行政村,人口41345人(2017年),辖区面积91.16平方千米(2017年)。境内现有吴王殿,李清塔等文物景观。

2013年5月市政府批复阳新县政府向市政府报送的《阳新县人民政府关于将大王镇、太子镇、金海煤炭开发区委托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理的请示》,阳新县人民政府已与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托管协议》。今日的大王,一片投资的热土。[1]

中文名: 湖北阳新县大王镇

外文名: Hubei Yangxin County town of Dawang

别 名: 大王殿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湖北省阳新县

地理位置: 位于阳新的东北方,黄石市东南

面 积: 91.16平方千米(2017年)

下辖地区: 长林、柯畈、中庄3个片区;上街、柯畈、中庄等32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大王新街8号

电话区号: 0714

邮政区码: 435212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41345人(2017年)

著名景点: 泥培墩古居群建筑、李清古塔、父子山

机 场: 太子金海通用机场(筹划中)

火车站: 大冶北站

车牌代码: 鄂B

中 学: 大王镇中学 中庄中学

商业名人: 柯杏文,吴中华

高速公路: 咸黄高速东段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因三国时吴王孙权曾在此赈灾而得名。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5°7′~115°12′,北纬30°02′~30°04′。地处阳新县东北部,东与太子镇接壤,南与白沙镇为邻,西与大冶市大箕铺镇为邻,北与大冶市金山街道、汪仁镇隔湖相望。人民政府驻大王大道49号,电话区号0714,邮政编码435212,距阳新县41千米。

【政区沿革】三国时建制起历代为兴国州治永章里。1949年属阳新县二区,1957年属太子区,1975年设大王公社,1984年设大王殿镇属太子区;1987年并曾港乡设大王镇。

【政区划分】2011年末辖大港、子向、金寨、八祥、珠龙、巷口、下海、中庄、集会、下垅、贵湾、金湖、莲花、下堰、上堰、港西、港东、南山、下刘、坎下、柯畈、下街、枫树、上街、王崇、港沟、陈宝、姜祥、长林、江龙、继武、刘寿32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面积】辖区总人口41345人(2017年),城镇化率24.9%。另有流动人口173人。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5千米,总面积83.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57.8平方千米,占69.2%;水域25.7平方千米,占30.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22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地处鄂东南低山丘陵区,地势总体呈南高北低。最高点笔架山海拔670米,最低点大冶湖海拔12米。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方解石、石灰石,其中方解石是同类矿藏中的极品,地质储量1000万立方米,可采量700万立方米;石灰石储量1300万立方米,可采量1000万立方米。

经济概况

【农业】耕地面积3.3万亩,人均0.6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2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7万吨,人均335.2千克。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0.5万亩,产量0.7万吨,主要品种有豆角、白菜等。畜牧业以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6万头,年末存栏1.1万头;家禽年饲养量29.6万羽。

【工业】以电石化工,金属冶炼等产业为主。2011年,实现工业生产总值5.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拥有工业企业4家,职工782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6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金宝矿业有限公司总投资8600万元,年产冰铜4000个金属吨,年产值2.5亿元。

【财政金融】2011年财政总收入1194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8万元,比上年增长8%。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16万元,增值税711万元,企业所得税235万元,个人所得税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7.3%、11.3%、19.2%、9.7%。人均财政收入223元,比上年增加11.3%。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7227万元,比上年增长41%;各项贷款金额841万元,比上年增长18.6%。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2011年末有镇文化站1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33处,各类文化专业户27户,各类图书室32个,藏书10余万册。

【教育】2011年末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1103人,专任教师294人;小学23所,在校学生5100人,专任教师29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学生2370人,专任教师12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100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180万元,比上年增长13.6%。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33.1%,比上年增长12.6%。

【医疗卫生】2011年末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5个,门诊部(所)3个;床位3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6张;固定资产总值108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7名,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9人,注册护士6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890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1万人,参保率79.6%。 【广播电视】2005年建成大王广播电视站,现有有线电视用户5569户,入户率81%。

【社会保障】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78户,人数463人,支出80.9万元,比上年增长5.2%,月人均145.5元,比上年增长4.3%;医疗救助67人次,共支出25.1万元,比上年减少2.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337户,3912人,支出351万元,比上年增长41.8%,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长2.9%。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9.49万元,比上年增长1.0%。敬老院1家,床位7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45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6万人,参保率76.6%。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河金省道贯穿全镇,西距106国道11.5千米。

【邮政电信】2011年末有邮政局1处,代办所26处,邮政业务总量9.6万元,其中纯收入8万元。报纸、杂志累计期发行815份。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9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00门,固定电话用户3000户,电话普及率41%,互联网用户81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13万元。

镇区市政建设

【给排水】2008年建成大王镇自来水厂,年供水约30万立方米,埋设主管道约2万米。

【供电】1986年大王变电站、供电站建成。

【园林绿化】2011年末镇驻地有花坛98个,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

镇区概况

大王镇政府驻大王殿,人口41345人(2017年),面积91.16平方千米(2017年)。辖32个行政村:大港、子向、金寨、八祥、珠龙、巷口、下海、中庄、集会、下垅、莲花、下堰、上堰、港东、港西、南山、下刘、坎下、柯畈、下街、枫树、姜祥、王崇、港沟、陈宝、上街、长林、江龙、继武、刘寿、金湖、贵湾。

大金省道贯穿全镇,沿此西行2公里接106国道,距武汉140公里,距黄石仅30公里,交通便利。全镇现有耕地面积26824亩,其中水田面积11588亩,有2.8万亩可养水面,土地肥沃,资源丰富。豆腐、苎麻、河蟹、淡水鱼类是大王特产,豆腐有悠久的制作历史,其口感嫩滑,营养高,享誉鄂东南。姜祥方解石为同类矿藏中的极品,产品用途极为广泛。王崇矿泉水被当地群众奉之为“神泉”,其检测指标忆达到国际饮用水标准。陈宝水锈石、王崇大理石、长林麻鸭、有色湖仔猪等项目正在逐步开发和发展。

发展建设

为落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推动黄石中心城区与大冶、阳新对接融合,全面建设鄂东特大城市。2日下午,市长杨晓波主持召开市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会议专题研究了关于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托管阳新县“两镇一区”的工作方案。

会议研究同意,按照“区划不变,委托管理”的原则,由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托管阳新县所辖的大王镇、太子镇和金海煤炭开发区全部区域。

为加强对托管及移交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市托管及移交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若干个工作专班,实行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开展托管及移交工作。

据悉,市政府已批复了阳新县政府向市政府报送的《阳新县人民政府关于将大王镇、太子镇、金海煤炭开发区委托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理的请示》,阳新县人民政府已与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托管协议》。副市长周蔚芬、苏梅林、叶战平、刘圣华、谢承祥、何兆斌、杜水生、张先锋、张启波,秘书长孔凡新参加。

名字由来典故

大王镇距黄石东南约30公里,是阳新县一个重点乡镇。该镇因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曾到此赈灾而得名。为纪念吴王,这里的人们就给山名、殿名皆冠以“大王”二字。千百年来,该镇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大王镇。

吴王到此叫响大王 74岁的李久发老人在该镇住了一辈子,很小的时候,他就听祖辈们讲三国故事。吴王孙权曾经到此赈灾,留下了很多传说。据老人讲,当年这里是长江的一部分,江水直抵该镇的笔架山,因此常发水灾,水灾后民不聊生,一派凄凉景象。三国时期,该地属东吴,当年,孙权的哥哥孙策就常到此地赈灾,为百姓发放粮食,孙策死后,孙权继位并称帝,不仅自己率官兵至此赈灾,还派自己的儿子孙登到此赈灾。 有一次,孙登在此赈灾时,突发痢疾,吃了很多药都无济于事,百姓很着急,就将当地的泉水送到孙登住处。孙登喝下后,果真水到病除,便问是何神水,当地百姓告诉他,崇村有一口泉水,常年不枯,水质甘甜,百姓常用此泉水治病。孙登来到此泉一看,果真神奇,该泉水从一块平地之上涌出,深不见底。官兵喝了此泉后,痢疾全都好了。孙登十分感动,率领官兵继续赈灾。百姓为了感谢孙登,后将此泉叫做吴王泉。如今吴王泉的泉水被当地人开发制成矿泉水。据村民讲,该泉无论是旱季还是雨季,千百年来,从未干枯,水位始终不变,村民试图用绳索探过深浅,却没有结果。 据专门从事我市地名研究的彭汉云老人讲,大王镇是由大王殿派生得名。当年吴王孙权在此赈济百姓时,百姓为了纪念他筹集钱财在镇西南的姜祥山修建了一座庙,取名“大王庙”和“大王山”。殿堂上供奉着吴王孙权的塑像。在大王殿前面的小山岗上,还有一个六角亭,此处可俯瞰全镇,此亭叫接天亭,它和大王殿庙一样,也是为纪念吴王而建。穿街小溪绵延千年 大王镇全镇有23个行政村,不到5万人口,有2.8万亩可养水面,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在镇中心的老街上,有一条涓涓溪流从镇中穿过,这条川流不息的溪流就来自于吴王泉。 走在狭窄的老街上,两边是林立的商铺,居民生活悠然自得。尽管老街原来的青石板路被水泥路代替了,但仍能体会到古镇古朴的气息。每到用水时候,居民就从家中出来,溪流边居民忙碌的身影,尤其是一声声木槌声,让人的记忆一下带回到了远古时代。 古朴民居映照历史 沿106国道进大冶大箕铺镇北行约2公里,很快就到了大王镇,沿途举目眺望,古老的民房映入眼帘。那些黑白相间的老式建筑,便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居。 据该镇副镇长柯武警介绍,文革前,大王镇有不少独特的古民居,室内由一些雕刻构建,极具美感。文革破四旧时,不少珍贵文物毁之殆尽,留下了许多空荡的老屋。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不少富裕起来的农民将自家的老屋进行了改造或重建,使一些有特色的民居逐步消失。现在很多村民想起来就后悔,当年拆掉的可是“金窝”啊。目前,相对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只有李青村等少数几个村子。 在八祥村盛明庄,记者在村民曹中洪家中看到,他的老屋至今保存完好。进入老屋,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该屋为砖木结构,属典型的江南风格建筑,一道天井与外界相连,整栋的房子中的砖木大部分是雕栏画栋,雕刻的花鸟和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据曹中洪讲,他这栋老屋建于清代,有好几百年的历史。文革期间,他家将一些有价值的屏风和画梁偷偷地拆下,深藏起来,才得已保存至今。这几年,有不少人到他家参观,还有人愿意出10万元买画栋和屏风,但遭谢绝。

典故

吴王孙权携太子孙登赈灾

74岁的李久发老人在该镇住了一辈子,很小的时候,他就听祖辈们讲三国故事。吴王孙权曾经到此赈灾,留下了很多传说。据老人讲,当年这里是长江的一部分,江水直抵该镇的笔架山,因此常发水灾,水灾后民不聊生,一派凄凉景象。三国时期,该地属东吴,当年,孙权的哥哥孙策就常到此地赈灾,为百姓发放粮食,孙策死后,孙权继位并称帝,不仅自己率官兵至此赈灾,还派自己的儿子孙登到此赈灾。

有一次,孙登在此赈灾时,突发痢疾,吃了很多药都无济于事,百姓很着急,就将当地的泉水送到孙登住处。孙登喝下后,果真水到病除,便问是何神水,当地百姓告诉他,崇村有一口泉水,常年不枯,水质甘甜,百姓常用此泉水治病。孙登来到此泉一看,果真神奇,该泉水从一块平地之上涌出,深不见底。官兵喝了此泉后,痢疾全都好了。孙登十分感动,率领官兵继续赈灾。百姓为了感谢孙登,后将此泉叫做吴王泉。如今吴王泉的泉水被当地人开发制成矿泉水。据村民讲,该泉无论是旱季还是雨季,千百年来,从未干枯,水位始终不变,村民试图用绳索探过深浅,却没有结果。

据专门从事我市地名研究的彭汉云老人讲,大王镇是由大王殿派生得名。当年吴王孙权在此赈济百姓时,百姓为了纪念他筹集钱财在镇西南的姜祥山修建了一座庙,取名“大王庙”和“大王山”。殿堂上供奉着吴王孙权的塑像。在大王殿前面的小山岗上,还有一个六角亭,此处可俯瞰全镇,此亭叫接天亭,它和大王殿庙一样,也是为纪念吴王而建。

视频

阳新县大王镇乡村大舞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