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相國寺梵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相國寺梵樂

大相國寺梵樂團位於古都開封鬧市中心的大相國寺,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原名建國寺。該寺

基本內容

中文名:大相國寺梵樂團

位置:古都開封鬧市中心的大相國寺

基本信息

不僅香火鼎盛,更因一枝獨秀傳承至今的梵樂名滿天下。北宋時期作為中國最大的皇家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梵樂之盛登峰造極。每逢大型慶典,均邀請800人著名樂僧協同演奏,合奏規模宏大,演奏氣勢恢宏,堪稱天下無雙。金秋時節,秋菊怒放,渾厚鏗鏘的相國霜鍾和着抑揚頓挫的梵樂,聲聲入耳,扣人心弦,遠播八方,成為當時盛事。

大相國寺梵樂團

大相國寺佛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寺院開山便有記載,至唐天寶年間,寺院已出現完整的樂隊,至唐大曆年間,寺院已將佛樂演奏定為制度。北宋時期,隨着寺院的發展盛勢,大相國寺佛樂也達到最鼎盛的階段:一方面,寺院組織起龐大的專業樂隊,為國儀之用;另一方面,寺院內專門修建了演奏佛樂的專業「劇院」維摩院,以及為一般遊人和香客演奏的「樂棚」。在皇室的要求下,寺院對佛樂曲目的整理和收藏成為傳統。時至今日,大相國寺仍保存着大量較完整的古樂譜,在傳統音樂方面稟賦一種廣泛的代表性,成為整個中原傳統佛教音樂的典型代表。

最早記錄大相國寺梵樂的是宋朝梅堯臣的《宛陵集》。「劉原甫觀相國寺淨士院吳道子畫,楊惠之塑像,又樂僧鼓琴,閩僧寫真,予解其詫。」吳道子和楊惠之是唐代著名藝術家,他們曾在大相國寺作畫塑像,描繪寺僧演奏情景。[1]到了宋代,大相國寺成了文人墨客聚會聽琴的場所,蘇東坡、王安石等都在此留下足跡。《東京夢華錄》卷六詳細記載了正月十六名流騷客夜遊大相國寺、賞梵樂的情景。

大相國寺梵樂主要在六種情形下演奏。一是日常佛事,一般只有唱念詠贊等聲樂曲,逢初一、十五進香獻樂,則比日常增加樂器以示隆重。二是佛教盛大節日如釋迦牟尼佛聖誕生日、涅槃日等。寺院住持均向各個寺院發出邀請,數百名樂僧心懷虔誠集中在一起演奏梵樂,笙管齊鳴,鐘鼓震天,從清晨到日暮綿延幾日餘音繞樑。三是為歷代皇帝祝壽獻樂。四是民間節日如春節、元宵節、端午、中秋等,普天同慶,梵樂歡快熱烈。五是法會時的演奏。六是做水陸道場時演奏。

大相國寺演奏樂器包括法器和樂器。用於念經時的發聲器為法器,如振金鐸、木魚、鐘鼓等;用於單獨演奏、也可誦經時伴奏的稱為樂器。

大相國寺曲譜原存比較完備,1927年佛毀僧散樂譜散失。1992年,大相國寺在60餘年無僧人斷絕香火之後,恢復了佛教活動,於2002年恢復了大相國寺佛樂團。經發掘整理詮釋106首梵樂,汲取了民樂和宮廷音樂的精華,傳承創新相結合,結合現代樂器演奏技巧,讓空靜舒緩梵樂重現輝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