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大篆

增加 226 位元組, 1 年前
rollbackEdits.php mass rollback
[[File: 大 篆1篆0.jpg|320px340px|缩略图|右|<big> 大篆因周宣王而得名的籀文</big>[httpshttp://pic3img.mp.zhimgitc.comcn/upload/20170708/v2-5db96546cb0e80538b6b4c0d88b80a3f_1440w2262c4a3d7d04ed0b292fe144997fa51_th.jpg?source=172ae18b 原图链接][https://zhuanlanwww.zhihusohu.com/pa/113354394 155367279_165237 来自 知乎 搜狐 的图片]]]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现在也包括其中。
==历史==
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秦国]]文字和[[六国文字]]。这里的大篆指继承西周大篆的秦国文字 <ref>[https://www.sohu.com/a/156766062_554347 宿联课堂:大篆的特征] ,搜狐,2017-07-13</ref>
大篆,也称籀(zhòu)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
==由来==
早在六千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了象形(图画)文字。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 称为 "金文"或"钟鼎文" <ref>[https://www.docin.com/p-383528662.html 浅谈书法的书体演变],豆丁网,2012-04-16</ref> ,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视频==
39,1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