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芍子(朱法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芍子》中国当代作家朱法元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大芍子

中国之大,真是无奇不有。比如风味小吃,就千奇百怪,品种繁多。东北爱吃大葱,西北喜食羊肉。燕赵巧做面食,江浙多嗜甜腻。四川是麻辣火锅广东是生猛海鲜。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几乎每一个小地方都能做出令你惊奇的好吃东西。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地方风味,构成了我们民族的饮食品牌,以其优良的品格跻身于世界饮食文化之林。我想,这不也是颇值得我们骄傲的话题么?

大芍子就是我们修水特有的一道菜肴。

大勺子确属修水的专利。我从江南走到塞北,既未见过、也未听过哪里还有这道菜的。其实它的烹调很简单:将芋头去皮煮烂,加薯粉调成泥状,以肉丁、芝麻、红糖等做馅,像包包子一样包好,经蒸或煮一遍,再用糖一炒即可。不过味道却很独特,咬一口皮儿,滑嫩软和,面粉糯米之类就不值一比了。馅儿呢?一进口便有一股清香透入心田,甜而不腻,酥而不俗。真的好吃极了。

大芍子平时一般是不做的。只有家里来了相当重要的贵客,或是办婚庆喜事,才张罗着做大芍子。还有就是每年过大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将藏于地窖里的芋头取出,用一竹篮挂于檐下,倒进破磁瓦片,撞去外皮,加以制作。所以到了春节前一两天,村寨里到处都是撞芋头的景象,孩子们便平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

关于大芍子的来历,在修水有多种传说。比较合乎情理的应是与战争有关的一种。元朝末期,朱元璋与陈友谅会战鄱阳湖,一日,朱军败走武宁,正在埋锅造饭,忽探子禀报,陈军追来,火头军慌乱之时,将一锅煮熟的芋头和一锅肉丁包在一起,背着便逃。一夜奔波之后,撤至修水,方才摆脱追兵。此时大家已是饥肠辘辘,瘫在地下宛如稀泥。伙夫只得强打精神,再为大家做饭充饥。可当他打开家伙一看时,眉头又紧皱起来,只见那些芋头和肉丁已混在一起,被挤压成一锅稀粥,实在难以成菜。火头军心生一计,索性加进少许薯粉调和,做成团儿,蒸煮之后,分给官兵充饥,并将多余的散发给当地百姓。不料大家吃后纷纷叫好,问伙夫“这是什么菜”?伙夫取“肉丁,又曰臊子”之意,便随口答道:“大臊子”。从此当地百姓皆予仿做,几经演变,便传了下来。

至于为何叫做“芍子”?其实并没有准确的答案。有一次我想起了《水浒传》的第二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上面写到鲁智深去找郑屠的岔子闹事时,说“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于是那郑屠“自去肉案上,拣了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后来鲁达又说“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郑屠“又选了十斤实标的肥肉,也细细的切做臊子,把荷叶来包了”。说明旧时确是把切碎的肉丁叫做臊子的。可当地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当时有人问那火头军时,火头军一想,逃跑时报信的是哨兵,又听到催促逃跑的唿哨不断,弄得他手忙脚乱,才成就了这个好菜,所以就叫做“哨子”。至今修水人都还搞不清这“shao”字是怎么写的呢。我想,叫“臊子”吧,这“臊”字好像有失雅致,不太好听;叫“哨子”吧,又太不贴近食品。也有人叫“筲子”、“苕子”甚或生造一个字的,似乎都不尽人意。因此我姑且把它叫做“芍子”。“芍”乃芍药,是一种美丽的花儿,这种美味,就应配上一个美丽的名字,不仅吃之可口,而且意味深长,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味。

大勺子虽很好吃,但却不好做。从皮儿来说,用料是芋头。芋头没有粘性,要靠薯粉调和,薯粉的用量很有讲究,少了包不起来,一煮就会裂开;多了咬劲太大,口感不好。必须放的适当,才能在吃的时候,装在碗里是圆的,夹在筷子上是扁的,却又不破,咬在口里是嫩滑酥松的,十分受用。馅也有讲究,如若在肉丁里面加些桂花花生仁什么的,那味道就又香又甜;若是加上香菇、虾仁等咸料,就会又是另一种风味。总之用心的人们总是要开动脑筋,让客人得到美妙的享受。记得早年农村贫困时,我的家乡有个年过半百的老汉,好久没有吃到荤腥,一天到办喜事的亲戚家做客,坐在桌子上等了好久,一个劲的在吞口水。一会儿,端上来一碗油光发亮、布满红糖芝麻、香喷喷的大芍子,他迫不及待地夹了一个就往嘴里送,谁料刚出锅的芍子还很烫,含在口里受不住,他猛地吸一口气,那芍子竟忽隆一下滑到了喉咙里,把气管堵了个严严实实。那时农村人都不懂医疗知识,不知怎么抢救,只是七手八脚乱成一团,只几分钟,那老儿竟被活活噎死了。虽说这是个悲剧,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大芍子的强大吸引力啊!

我对大芍子是情有独钟的。小时候盼过年,主要就是盼着能吃上大芍子。大年中午饭之后,小伙伴们总会在一起比谁吃的多,一般多的能吃十几个,女孩子们少的也要吃五六个。那才真叫过年似的痛快哟!后来离开家乡了,几年才回去探一次亲,亲人们总要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我,除了鸡鱼腊肉,也就是做大芍子了。每次都会吃个心满意足,久久都不会忘记。现在就更是方便了,不仅人们家里随时都可以做,而且还能到街上买到,什么味儿的都有。听说大芍子还走出了修水,打到外面去了呢!

不过,到街上去吃大芍子,我总吃不出过去那种味道来。[1]

作者简介

朱法元,1955年出生,本科,出版专业编审,现任上市公司中文传媒股份有限公司(600373)董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