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花虫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花虫豆

中文学名:大花虫豆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 目:蔷薇亚目

科:豆科

亚 科:蝶形花亚科

族:菜豆族

分布区域:分布于云南省

南部建水蒙自一带

之元江(红河)谷地。

大花虫豆 (学名:Cajanus grandiflorus (Benth. ex Baker) Vaniot der Maesen)属于木豆属物种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浙江[1]

大花虫豆形态特征

大花虫豆, 木质缠绕藤本。茎圆柱状,略具条纹,被短柔毛。

叶具羽状3小叶;托叶早落;叶柄长3-8厘米,被灰色短柔毛;小叶纸质,下面具腺点,顶生小叶卵状菱形、菱形,侧生小叶斜卵形,长6-10厘米,宽4-7厘米,先端骤渐尖或骤短尖,基部圆形、宽楔形至微心形,两面被灰色短柔毛,尤以下面脉上较密,干后上面黑色,下面灰色;基出脉3或为不明显的5出脉,下面横脉明显;小托叶小,线形;小叶柄长2-3毫米,密被短柔毛。

总状花序腋生,粗壮,长达20厘米;总花梗长数厘米;苞片大,膜质,卵状椭圆形,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早落;花大,黄色,长约2.5厘米;花梗长约8毫米,花序轴及花梗均被灰褐色短柔毛;花萼裂齿披针形;

花瓣均具瓣柄;无毛;旗瓣倒卵形或近圆形,两侧具内弯的耳及两枚不明显的胼胝体,翼瓣长椭圆形,比旗瓣短,龙骨瓣内弯,子房线形,密被黄褐色长毛。

荚果长圆形,长3.5-5厘米,宽约1厘米,于种子间具明显横缢线,密被黄褐色长柔毛;种子4-7颗,近圆形,宽约3毫米,黑色至黑褐色,种阜肉质而肥厚。花期8-9,果期10月。 [2]

大花虫豆生长环境

多年生匍匐 蔓生或高大缠绕性草质藤本,生于海拔1400m左右谷地侧坡灌草丛或疏林树干攀缘爬生。

昆明试种,5月下旬播种,6月下旬出苗,当年冬季来临停止生长,物候期只到分枝期,生长比较缓慢,少数枝条带绿越冬,次年3–4月份左右萌发,当年冬季来临停止生长,物候期只到孕蕾或开花,自然株高24–26cm,第三年返青期同第二年,6月上旬生出新枝,8月上旬孕蕾,9月中旬开花,10月中、下旬结荚,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种熟或部分不能成熟,自然株高31.8土2.5cm,株丛直径172±13.1cm,一级分枝数5土14.4个,最长枝长355.5±19.0cm;初栽第二年一茬,每平方米产青草3.47kg,合亩产青草2343.3kg;种子千粒重35.3g。

分布区的自然条件;冬季1月份平均气温在11–15℃,夏季7月份平均气温在23–27℃,极端最低温不低于–6℃,年降水量为1000–1300mm,土壤为山地红壤、赤红壤,生于亚热带、热带稀疏灌丛向热带绿阔叶雨林及其次生植被过渡的高温、高湿生境。

大花虫豆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云南浙江缅甸不丹印度亦有分布。

大花虫豆主要价值

叶量丰富,据测定花期茎叶比为37:63;营养成分,分枝盛期与现蕾一初花期含量如表51–1,表明粗蛋白质 大花虫豆(5张) 较高,粗纤维较少,表51~2表明赖氨酸的含量丰富。嫩叶期黄牛、水牛与山羊等喜食,分枝和分枝以后枝叶表面渗出有油腻的粘性物质,奶牛、水牛采食较差或不食。因含有较高的粗蛋白质和较高的赖氨酸,仍为我国南亚热带和热带北缘豆科饲用植物中极具开发应用前景的草种之一。

大花虫豆栽培技术

播前平整土地,遇有土块较大时需碎土及采用机械措施摩破种皮或采用98%的浓硫酸浸泡处理种子20–30分钟以提高其发芽率。

雨季来临或雨后趁墒播种鹦时以过磷酸钙每亩10kg作基肥,条播、撒播均可,条理行距40–50cm,播后覆土1cm左右,轻压,出苗后分枝后期及时除草。刈割后为求得再生草可于分枝伊始趁天雨或灌水时追施尿素10–15kg。

参考来源

  1. 大花虫豆, 植物智, 2020-01-18
  2. 《中国植物志》 第41卷 (1995) >> 305页 PDF >> 大花虫豆 Cajanus grandiflo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