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荆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荆镇位于乐清市东北部,距市区47公里,是浙江省级中心镇和乐清市域规划副中心。大荆镇总面积135.15平方千米(2017年),下辖8个社区,85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92988人(2017年),总户数28936户。

大荆镇是国家级风景区雁荡山的东大门,境内有迎客僧、东石梁洞蔗湖村的明代攀龙牌坊、泗洲堂村的李孝光墓等名胜古迹。

2019年7月24日,大荆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2019年10月,大荆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1]

概况

大荆镇

乐清市辖镇。位于市境最北端,南临北雁荡山,东南濒乐清湾。面积135.15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92988人(2017年)。设10个农村新社区,辖5个居民区、12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湖边路28号,距市区37千米。甬台温铁路、G15沈海高速、104国道、蒲溪(大荆溪)过境。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雁荡山之东北,羊角洞为雁荡山八大景区之一,始建于宋祥符元年(1008)的双峰寺为雁荡山十八古刹之一,还有石门潭、接客僧、东石梁洞等景点。

沿革

宋建炎元年(1127)建大荆寨,为温州十三寨之一。元初改为大荆驿,置巡检司。明时废巡检司,改称岭店驿。清康熙元年(1662)改为大荆营。乾隆四十四年(1779),乐清县丞署移大荆,辖十九都至二十八都之地,故有“大荆分县”之称。1912年称大荆镇。1949年5月11日,黄乐县人民政府在本镇成立,大荆属黄乐县;6月,黄乐县撤销,大荆重属乐清县。1949年10月为大荆镇,1956年为大荆乡。1958年为大荆公社大荆管理区,1959年恢复镇建制,1961年为大荆镇公社。1980年为大荆镇。1992年,东林、雁东、水涨3乡并入。镇政府驻西二村城里巷。

1996年,面积57.8平方千米,人口6.4万人,辖荆东、下山头、高地、肖包周、三官庙、石门、西一、西二、东里、荆南、仙垟方、东瓜岭、仙垟谢、屿后、珠山、冯村、蔗湖、干岭、下干、李宅基、叠石、闹水坑、蔡界山、溪坦、小洪坑、前溪、仰天湖、桐阳、隐处岙、大园、西下、久防、龙滩、田岙、黄家岙、泗洲堂、油岙、中庄、岭脚、谷岙、南园、白箬岙、盛宅下、铁场、山外蔡、舟山头、小横浦、大横浦、中花坦、后垟门、小花坦、盛家塘、蒲湾、上花坦54个行政村和荆东、荆南、石门、西门4个居委会。

2008年末,面积57.8平方千米,人口6.60万人,辖荆东、荆南、石门、西门4个居民区,冯村、下山头、东里、荆东、三官庙、西一、西二、肖包周、荆南、石门、高地、蔗湖、干岭、珠山、仙垟谢、仙垟方、屿后、东瓜岭、下干、西下、大园、隐处岙、小洪坑、蔡界山、李宅基、溪坦、前溪、桐阳、闹水坑、仰天湖、叠石、龙滩、田岙、黄家岙、泗洲堂、油岙、久防、中庄、白箬岙、谷岙、南园、岭脚、上花坦、后垟门、小花坦、盛宅下、舟山头、铁场、蒲湾、盛家塘、大横浦、小横浦、中花坦、山外蔡5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湖边路28号。

2011年,撤销湖雾镇、镇安乡、智仁乡、双峰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大荆镇。调整后,全镇面积197.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44917人,常住人口94761人(2010年末),辖5个居民区、123个行政村。同年设城西、东林、雁东、水涨、雁溪、湖雾、双峰、城东、智仁、镇安10个农村新社区。

2015年12月7日,调整大荆镇管辖范围,增设湖雾镇、智仁乡。大荆镇辖4个居民区(荆东、荆南、石门、西门)、85个行政村(东瓜岭、仙垟谢、屿后、珠山、冯村、蔗湖、干岭、下干、荆东、下山头、高地、肖包周、三官庙、石门、西一、西二、东里、荆南、仙垟方、李宅基、叠石、闹水坑、蔡界山、溪坦、小洪坑、前溪、仰天湖、桐阳、隐处岙、大园、西下、久防、龙滩、田岙、黄家岙、泗洲堂、油岙、中庄、岭脚、谷岙、南园、白箬岙、盛宅下、铁场、山外蔡、舟山头、小横浦、大横浦、中花坦、后垟门、小花坦、盛家塘、蒲湾、上花坦、龙避岙、长垟、后岙、安然、湖口、水碓舟、新坊、平园、双峰、老鼠嘴、上陈管、上阁口、下阁口、叶家垟、上六坪、下六坪、大岩头、大门、溪心、石坦、陈家山、南平、翁村、临黄、北吕岙、盘黄、庆丰、坎头、石坦山、下垟、溪头),镇政府驻地不变(大荆镇湖边路28号)。[2]

建制沿革

宋建炎元年(1127)建大荆寨,为温州十三寨之一.元初改为大荆驿,置巡检司.明时废巡检司,改称岭店驿.清康熙元年(1662)改为大荆营,乾隆四十四年(1779),乐清县丞署移大荆,辖十九都至二十八都之地,故有"大荆分县"之称.民国元年(1912)称大荆镇.1949年5月11日,黄乐县人民政府在本镇成立,大荆属黄乐县;6月,黄乐县撤消,大荆重属乐清县.1949年10月为大荆镇,1956年为大荆乡,1958年为大荆公社大荆管理区,1959年恢复镇建制,1961年为大荆镇公社,1980年为大荆镇.镇政府驻西二村城里巷。

民国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工商为副.新中国成立后经40多年的发展,逐渐转到以工业为主,农商为副,成为县境北部的经济重镇。

五代时境内已有制陶业,清同治元年(1862),屿后村的陶器窑产品,销售至温州\处州一带。民国后期,始有机器生产,为两家小碾米厂.酿造、陶器、冶铸、铁器、印染等行业仍以手工作业.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80年代后工业发展迅速,有铸造、五金、机械、工艺编织、陶器、砖瓦、印刷、服装、酿造、食品、铁器、木器、汽车配件等门类.1990年,铸造业和工艺编织业为支柱行业,全镇有铸造厂78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年总产值2273万元,主要厂家有乐清县铸造厂、荆北机械配件厂、乐清县金属制品总厂等;工艺编织有县工艺草编厂、乐宁工艺编织厂、镇工艺编织厂、雁荡山华侨工艺编织厂等4家,产品销往10多个国家和地区。县属雁荡山酒厂生产的大荆老酒为传统名牌产品。1990年农村工业总产值为1609万元。

行政区划

原大荆镇位于乐清市北部,距市区37千米。面积135.15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92988人(2017年)。辖荆东、荆南、石门、西门4个居民区,冯村、下山头、东里、荆东、三官庙、西一、西二、肖包周、荆南、石门、高地、下干、蔗湖、干岭、珠山、仙垟谢、仙垟方、屿后、东瓜岭、西下、大园、隐处岙、小洪坑、蔡界山、李宅基、溪坦、前溪、桐阳、闹水坑、仰天湖、叠石、龙滩、田岙、黄家岙、泗洲堂、油岙、久防、中庄、白箬岙、谷岙、南园、岭脚、上花坦、后垟门、小花坦、盛宅下、舟山头、铁场、蒲湾、盛家塘、大横浦、小横浦、中花坦、山外蔡5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湖边路28号。

自然资源

大荆镇四周环山,中间低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小荆山、西岙山百岗岭炮台山、荆山、石门山、保安山、横山、沙垄山、洞岭山、白峰尖、鹁鸪尖、马腰山等.最高为白峰尖,海拔353.2米。蒲溪(大荆溪)为雁荡山风景区的最大溪流,从镇境西南流过;东林溪从北流入.两溪之水汇于荆山潭,折而向南,注入乐清湾。[3]

获得荣誉

2019年10月,大荆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