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营村(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营村

[ 图片来自网络]

中文名 :大营村

所属地区: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

大营村隶属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秦晋豫三省交界,此地东望崤山,西临函谷,南映伏牛,北临黄河。在上个世纪50年代,大营村就跻身于全国农业先进单位行列,周总理彭德怀元帅曾一块儿亲临视察过,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也曾慕名来访。

基本概况

大营村是一个有天险、有雄关、有青山、有大河的地方。 大营村古时叫鹅池村,明代驻军在此扎营盘寨,屯军将领刘俊卿、李华六以军功受封定居此地,成为名门望族,隆庆三年(1569年)改称大营村。村民大多数为历代移民,来自全国7省40?多个地市县,还有阮姓来自越南,各地百业相汇,能人辈出,经济富裕,文化先进。全村万余口人,是全县人口最多的一个村。 大营村曾以棉花、厚重的文化闻名全国。1958年4月24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大公社,在水利工地劳动,为兴建的水库题名。社长陈启生作为全国劳动模范曾到北京参加国庆典礼,到周总理家做客。 周恩来总理视察大营纪念馆坐落在陕州区大营镇大营村中心,距三门峡市区20公里。该馆落成于1977年,主体建筑连同外宾接待室和综合展览馆,总面积为2360平方米。馆内陈列有1958年4月24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大营时的照片和有关实物,还有彭德怀、习仲勋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党政负责人陪同周恩来总理视察时的照片。纪念馆常年开放。

文化

大营久有“文化村”盛誉,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集体。村建有教学设施先进,投资230?万元建起了总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60平方米的“大营村儿童文化园”。经国家文化部检查验收,1995年被国家八个部委联合授予全国首批“国家级蒲公英农村儿童文化园”,奖赠韩国进口面包车一辆。2000年,投资130万元,建成可容纳5000名观众的集文化、娱乐、体育、商贸为一体的“大营文体中心”。村民俱乐部有周总理纪念馆、影剧院、游艺室、农民技术学校、图书阅览室、“金水河畔”小报、黑板报组、剪纸组、书法美术组、象棋组、通讯报导组、业余文艺团体、篮球队、乒乓球队、秧歌队等。活动骨干3000余人。大营社火,闻名豫西,连年的春节及重大庆典活动,村委都组织数千人的社火队伍,举行声势浩大的社火表演。举办了河南省农民庆丰收篮球赛。少儿演员编排的节目晋京到中南海汇报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姜春云等出席观看,并和小演员合影留念。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村民生活日渐富裕。

特色美食

大营麻花始于清朝,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其独特的配料和口感,有别于天津、山西、陕西等地麻花,成为享誉晋、陕、豫“金三角”地区极具特色的传统食品。其基本配料为精面、食盐、鸡蛋、糖等,分为甜、咸两种,均为硬面和就,具有“香、酥、脆”之特点。 传说,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慈禧太后和德宗光绪帝由西安回銮北京,路过大营,品尝了大营麻花,赞不绝口,称其“香”、“酥”、“脆”,赐为贡品。当晚,德宗光绪皇帝准备进膳,一小太监不慎摔了一跤,盘子上的麻花掉在地上,全碎了。后来,当地便流传开了,“掉在地上捡不起来的,这才是真正的大营麻花……” 大营麻花以含水量多少,又可分为软、硬两种。初期,大营制作的麻花全属“软面型”。十九世纪中叶,大营村又创制了“硬面”麻花。解放后,大营麻花经三门峡市饮食服务公司厨师蔡天贵改进,制作技术和配料工艺大为提高,形成独具一格的“三门峡麻花”。这种麻花长尺许,色泽柿红透亮,有棱角,香甜可口,黄焦酥脆,久放而不干,营养价值较高;1960年,周恩来总理视察三门峡,品尝后风趣地说:“这麻花没有牙的人也可以吃噢。”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