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葱锈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葱锈病
主要在叶片和花梗上形成椭圆至纺锤形、隆起的小疮疱,中部呈桔色,周围为黄白色,有光泽。后期纵裂,周围表皮翻起,散出铁锈色粉末(夏孢子)。
基本信息
别 名: 大葱锈病
常见发病部位: 叶片和花梗
常见病因: 该病菌以冬孢子和夏孢子形态附在病株上越冬,形成初侵染源
常见症状: 椭圆至纺锤形、隆起的小疮疱
病 原: 葱柄锈菌
危害症状
大葱锈病在春、夏、秋季均有发生,以秋季发病最重,导致大葱叶提早枯死,产量下降,严重时绝收,对产量和质量有严重影响。
大葱锈病主要发生在葱叶上,也有在叶鞘上发生。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零星自色突起的小泡点,后发展成圆形、椭圆形或梭形小斑。单个病斑大小为(2~3)毫米×(3~5)毫米,泽色由白转黄,表皮开裂。裂开的表皮下有橙黄色粉末,这是病原的夏孢子。秋末及冬季发生的病斑,由白色转为黑褐色,表皮裂开后散出紫褐色粉末,这是病原的冬孢子。但夏季发生的病斑,如叶片不枯死,植株能长到冬季,同样产生冬孢子堆,但冬孢子堆不在原病斑的中心,而在扩大后的病斑边缘。发病后病斑处叶片表皮破裂,生长受阻。严重时葱叶上布满病斑破裂后留下的疤痕,不仅水份大量损耗,腐生菌又大量侵入,不久即枯死和腐烂。[1]
病原
该病菌以冬孢子和夏孢子形态附在病株上越冬,形成初侵染源。孢子借助气流传播,侵入大葱发病,形成夏孢子。夏孢子形成再侵染源,向周围植株蔓延。
发病原因
在温暖地区可周年发生,病原菌的夏孢子随气流和雨滴飞溅传播,在葱属蔬菜间辗转危害。冬季寒冷地区主要以菌丝和夏孢子堆在越冬大蒜、留种大葱植株上越冬。冬季天暖多湿时仍能生长和侵染,但症状表现所需时间较长,发病率较低。有些地方,病原菌的夏孢子还可以在田间植物残体上越冬存活。春季气温回升后,越冬植株上产生新一代夏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邻近植株和附近田块,在田内出现发病植株集中的区域,即“发病中心”,成点片状分布。在整个春季能多次侵染,黄河中下游3月至4 月上旬病株率和病叶率缓慢上升,7月中旬以后,气温和湿度适 宜,病情增长很快,由点片发展到全出普发,进入主要危害期。 夏季高温,以菌丝体在病叶内越夏。秋季又陆续侵染,再度流行。植株密度大,偏施水肥,田间郁蔽,或者地势低洼,易于积水等都有利 于锈病流行。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不同。[2]
防治方法
1、选用良种 在种植之前,就要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淘汰筛选出容易感病的品种。
2、合理轮作 同一块*地,避免连作大葱,实行轮作换茬。
3、合理水肥 a、合理的水肥管理,有利于大葱生长,增强抗病能力,由于病菌喜欢潮湿,因此需要种植人员在下雨天气需及时做好排水措施,干旱天气则要合理浇水,但是不能大水漫灌,以免田间湿度过高。 b、施肥保证基肥要足,重施有机肥,平衡施氮磷钾复合肥。
4、化学防治 选用60%苯醚甲环唑7克兑水30公斤喷施,15克便可打一亩地,40%氟硅唑15克兑水30公斤喷雾,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打药时要打匀打透。[3]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