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观园男子的性格与命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他就住在大观园隔壁

贾珍是红楼中的“仁人志士”?薛蟠也称得上“好男儿”?冷子兴肩负着何种秘密使命?板儿死了吗?门子哪去了?在红学研究中,这些被剥夺话语权的大观园男子,或带着耻辱的面具,或蒙着厚厚的面纱,被人们一再误读和忽略。 当汝昌老以其瘦直孤硬笔法亲题的《红楼梦证悟》摆在坊间时,不禁令人眼前为之一亮。

《红楼梦证悟》写的都是大观园男子的性格与命运,虽然篇幅都不大,但作者不囿于陈见,对这个被遗忘群体的研究多有独见、文笔流畅、学风严谨,体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红楼梦》慧眼独具的体悟。《红楼梦证悟》是作者对《红楼梦》的感悟参与和细读研究的成果。做到这两点既要有通灵的文人气质,又要有严谨的学者风范。汝昌老给作者李俊的题诗有曰“精诚都自梦中来”,笔者认为这恰是《红楼梦证悟》一书的关键所在。

大观园男子的性格与命运

字里行间,作者时时忘掉自己的书写者身份,在宁荣二府中进进出出,他或是两府老友,与主人执手契阔;或是贾家几十年的老邻居,他就住在大观园的隔壁,当听到赖婆子在诽谤贾珍时,这位“老邻居”义愤填膺:“真该钳着老婆子的眼皮让他看个清楚,珍哥儿何等威严。”正是这种感悟、嵌入式的研究,才使作者的情感与书中人物休戚相关,从而注意到那些被忽略的角落,体察到曹雪芹在书中安排下的各种蛛丝马迹,也把学界目前比较推崇的“细读式”研究发挥得淋漓尽致。

《红楼梦》把我带入古典文学的殿堂。而李俊的《红楼梦证悟》带给我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阅读体验:平儿一句“饿不死的野杂种”,平常只不过当街巷粗言听了,不曾想作者居然能解读出贾雨村身世与命运;几句对冷子兴的判词,从前几乎从来没在意过,但在作者的通灵感悟和点拨之下,竟成了揭开冷氏身份的钥匙;板儿的命运,薛蟠、贾琏、柳湘莲在平安州的纠葛,是作者在细读《红楼梦》的基础上所作的文学想象;对八十回后薛蟠佚文所作的大致推测,对“一从二令三人木”的新解等,也是对前八十回细读得出的有趣结论。

《红楼梦证悟》在诸多问题上同时又坚持“和而不同”的态度,从红学研究史的角度看待问题。正如作者所言,《红楼梦证悟》中的结论或可商榷的,他在有关章节中,通过自我驳难和与汝昌老书信往还众,从而对某个问题的研究层层深入,甚至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观点。[1]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