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旅行(李曉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豆的旅行》是中國當代作家李曉東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大豆的旅行
大豆落土的一刻,黃潤的光暈蜷縮在土窩裡,瞬間便被犁鏵捲起的泥土覆蓋。惜土如命的莊稼人總是將土地利用得恰如其分,兩行豆子一行玉米,很有條理地填充了田地的空白。
一場夏雨,蓬蓬勃勃一地綠苗,遮蓋住裸露的大地。一株株手牽手,額抵額,齊刷刷的平整。在農人的精心照顧下,迎風沐雨,吸取日月精華,大豆和玉米暗暗地較着勁生長。在長到三四尺高時,大豆便停止腳步,開出一簇簇雪青色的小花,沿着莖幹一直朝上,一節一節的,細細瑣瑣。而性急的玉米則馬不停蹄地繼續前進,很快便將大豆甩在身後,老遠看去,這一地似乎只有玉米的身影。但大豆並沒有氣餒,透過玉米枝葉的陽光雨露,就已夠用。那些雪青的花兀自開着落着,一層一層地成熟,不久,末梢就結出青澀的豆莢。毛茸茸的豆莢膨脹而狹長,重重地垂在枝上,搖搖曳曳,彰顯着清閒和自豪。就在那圓圓的豆葉下面,總躲藏着一些如食指大小的豆蟲,它們如蠶一樣,貼着豆乾,蠕動着綠色的身子,將豆葉啃噬得破爛不堪。也許因為太多了,也許有好生之心,對於豆蟲的放肆行徑,農人們總是以默認的方式去對待。
一場立秋雨,讓大豆的身子如足月的孕婦,膨脹得呼之欲出。此時,母親總會摘一籃豆莢回來,用鹽水一煮。不一會兒,一盤清香撲鼻的毛豆便會端上來,隨手拿起一個,用嘴一抿,一股時蔬的鮮嫩便破豆而出,浸潤了五臟六腑。
當然,更多的大豆依舊站在田野里,守望着秋的到來。一場秋風,給大地換上了金裝。隨着季節的走深,砍倒玉米的田地里已經變的異常疏落,所有的秘密都暴露無遺。豆葉已經脫落殆盡,豆莢如一位久經風雨的老人,顯得更加矍鑠。一陣風來,便彈奏起歡快的曲子,熱鬧了農人傾聽的耳朵。走近豆田,就會聽到豆莢爆裂的「嗶啵」聲響。不敢懈怠的農人抓緊時間,趕緊收割。很快,場院裡就溢滿了大豆的清香。在日光的發酵下,這味道變得更濃。隨着噼里啪啦的連枷聲,早已等不急的豆子應聲而出,滾得滿地金黃。揚場、篩簸、晾曬之後,一顆顆滾圓的豆子就完成了從田野到鄉村的旅途。
俗話說,能舍芝麻不舍豆。對于田地里偶爾遺落的豆角和炸裂的豆子,勤勞的農人都要抽空一顆顆地撿回。而一場雨後,場院裡撒落的黃豆,被雨水浸泡得耀眼奪目。撿回去,無論是煮粥,還是炒菜,都是美味佳肴。
素有「田中之肉」美譽的大豆,有增強機體免疫、防止血管硬化、促進骨骼發育和延續衰老等作用,頗受人們喜愛。很多年前,大豆是鄉村酒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煮熟的金黃豆子,配着紅蘿蔔丁、芹菜粒調拌好,美其名曰五香豆。紅、黃、綠,色澤豐富,是農人最好的下酒菜。雖然現在人們已不再吃這道菜了,但無論是收秋時,還是年末吃「五豆」和開春的「二月二」時,大豆都是村人必不可少的過節必備物。特別是金燦燦的「如意菜」——黃豆芽,讓人百吃不厭。而做豆豉、打豆漿,更是讓大豆的香在人們的舌尖上盡情演繹。更多的人會吃豆腐。凝聚了泥土精氣的大豆,不管是滷水點,還是小蔥拌,一清二白,彌久芬芳。
一粒大豆,從落入泥土到秋天收割,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行走;一段人生,從播種耕耘到收穫碩果,結束了一次勞動的旅程。大豆因為行走,而繁衍不斷;人生因為勞動,充實而飽滿。
作者簡介
李曉東,品詩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