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象山」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big>'''大象山'''</big>甘谷大象山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城郊五华里处。山峦正看如旗,横看如龙,因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大洞窟…”)
 
行 5: 行 5:
  
 
 中文名甘谷大象山地    址天水市甘谷县城郊五华里处级    别国家4A级重点名胜保护区名    胜大象山石窟成型时间北魏(公元386-577年)完善时间盛唐(公元8世纪上半叶)
 
 中文名甘谷大象山地    址天水市甘谷县城郊五华里处级    别国家4A级重点名胜保护区名    胜大象山石窟成型时间北魏(公元386-577年)完善时间盛唐(公元8世纪上半叶)
 目录
+
 
 +
== 目录 ==
 +
 
 
1 景区风貌
 
1 景区风貌
 
2 附近旅游景点
 
2 附近旅游景点
 景区风貌 编辑
+
 
 +
== 景区风貌 ==
 
 © 2021 Baidu - GS(2019)5218号 - 甲测资字1100930 - 京ICP证030173号 - Data © 长地万方
 
 © 2021 Baidu - GS(2019)5218号 - 甲测资字1100930 - 京ICP证030173号 - Data © 长地万方
 甘谷大象山
+
 
 +
== 甘谷大象山 ==
 +
 
 
 大佛洞窟两旁,依山附势修有长廊,如同一条腰带。廊上窟龛相连,巍峨壮观, 现存二十二个窟龛 ,大都平面近方形。正壁开大圆拱龛和设高坛基,并有僧人修行的禅窟,这是大象山窟龛特殊之处,在全国也很罕见。 甘谷大象山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境内距县城五华里处,那里有一座正看如旗,横看似龙的山峦拔地而起,旧名文旗,现名大象山。 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栋画廊绿树掩映。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洞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据考证,甘谷塑佛造像可远溯北魏,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三百多年。 大佛洞窟两旁,依山附势修有长长的走廊,如同一条腰带。
 
 大佛洞窟两旁,依山附势修有长廊,如同一条腰带。廊上窟龛相连,巍峨壮观, 现存二十二个窟龛 ,大都平面近方形。正壁开大圆拱龛和设高坛基,并有僧人修行的禅窟,这是大象山窟龛特殊之处,在全国也很罕见。 甘谷大象山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境内距县城五华里处,那里有一座正看如旗,横看似龙的山峦拔地而起,旧名文旗,现名大象山。 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栋画廊绿树掩映。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洞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据考证,甘谷塑佛造像可远溯北魏,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三百多年。 大佛洞窟两旁,依山附势修有长长的走廊,如同一条腰带。
大象山
 
大象山(5张)
 
 
 廊上窟龛相连,巍峨壮观,现存二十二个窟龛,大都平面近方形。正壁开大圆拱龛和设高坛基,并有僧人修行的禅窟,这是大象山窟龛特殊之处,在全国也很罕见。 甘谷大佛为释迦牟尼佛。大象山自从以大佛闻世更名后,世人一直沿称大像山。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历史、典故后,根据释迦牟尼“乘象入胎”的传说,认为起名大象山更为确切。虽仅一字之差,且同音,但意义深远。从此大像山景正式命名为大象山了。
 
 廊上窟龛相连,巍峨壮观,现存二十二个窟龛,大都平面近方形。正壁开大圆拱龛和设高坛基,并有僧人修行的禅窟,这是大象山窟龛特殊之处,在全国也很罕见。 甘谷大佛为释迦牟尼佛。大象山自从以大佛闻世更名后,世人一直沿称大像山。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历史、典故后,根据释迦牟尼“乘象入胎”的传说,认为起名大象山更为确切。虽仅一字之差,且同音,但意义深远。从此大像山景正式命名为大象山了。
 
 大象山正看如旗,横看似龙,旧名文旗 。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栋画廊绿树掩映。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一洞窟,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为释迦牟尼佛,大佛身高二十三米三,腰宽十米四,和颜善目,仪容庄重,脸型丰颐,双耳垂肩,螺发肉髻,体魄雄伟,斜披袈裟,唇旁短须呈蝌蚪状,结跏趺坐于莲座之上, 安详而宁静迎接来往游客。大佛石窟开凿确切年代无从稽孝。据有关资料和出土文物考证,甘谷塑佛造像可远溯北魏。甘肃省博物馆石窟艺术专家曾对大佛详细观测认定,系盛唐文物。 由此可风,甘谷大象山石窟始凿于北魏,一直到盛唐才更趋完美,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三百多年。
 
 大象山正看如旗,横看似龙,旧名文旗 。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栋画廊绿树掩映。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一洞窟,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为释迦牟尼佛,大佛身高二十三米三,腰宽十米四,和颜善目,仪容庄重,脸型丰颐,双耳垂肩,螺发肉髻,体魄雄伟,斜披袈裟,唇旁短须呈蝌蚪状,结跏趺坐于莲座之上, 安详而宁静迎接来往游客。大佛石窟开凿确切年代无从稽孝。据有关资料和出土文物考证,甘谷塑佛造像可远溯北魏。甘肃省博物馆石窟艺术专家曾对大佛详细观测认定,系盛唐文物。 由此可风,甘谷大象山石窟始凿于北魏,一直到盛唐才更趋完美,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三百多年。
附近旅游景点编辑
 
甘谷大像山
 
甘谷大像山
 
伏羲庙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天水 大地湾遗址 甘谷大像山石窟 麦积山 麦积山森林公园 仙人崖 炎帝陵 马跑泉 秦安兴国寺 卦台山 曲溪 净土寺 天水师范学院 天水南郭寺 石门山 千佛洞 水帘洞
 
  
 +
== 附近旅游景点 ==
  
 +
伏羲庙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天水 大地湾遗址 甘谷大像山石窟 麦积山 麦积山森林公园 仙人崖 炎帝陵 马跑泉 秦安兴国寺 卦台山 曲溪 净土寺 天水师范学院 天水南郭寺 石门山 千佛洞 水帘洞
  
 
== 相关视频 ==
 
== 相关视频 ==

於 2021年1月18日 (一) 21:49 的修訂


大象山甘谷大象山位於天水市甘谷縣城郊五華里處。山巒正看如旗,橫看如龍,因山中懸崖間峭壁上有大洞窟一個,洞內有一石胎泥塑大佛而聞名。甘谷大佛石窟造像可遠溯至北魏,具體年代無從稽考。 為國家4A級重點名勝保護區。

中文名甘谷大象山地 址天水市甘谷縣城郊五華里處級 別國家4A級重點名勝保護區名 勝大象山石窟成型時間北魏(公元386-577年)完善時間盛唐(公元8世紀上半葉)

目錄

1 景區風貌 2 附近旅遊景點

景區風貌

© 2021 Baidu - GS(2019)5218號 - 甲測資字1100930 - 京ICP證030173號 - Data © 長地萬方

甘谷大象山

大佛洞窟兩旁,依山附勢修有長廊,如同一條腰帶。廊上窟龕相連,巍峨壯觀, 現存二十二個窟龕 ,大都平面近方形。正壁開大圓拱龕和設高壇基,並有僧人修行的禪窟,這是大象山窟龕特殊之處,在全國也很罕見。 甘谷大象山位於天水市甘谷縣境內距縣城五華里處,那裡有一座正看如旗,橫看似龍的山巒拔地而起,舊名文旗,現名大象山。 山上松檜叢生,丁香溢彩,亭台樓閣依山而建,雕棟畫廊綠樹掩映。山中懸崖間,峭壁上有大洞窟一個,洞內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據考證,甘谷塑佛造像可遠溯北魏,先後共經歷了四個朝代,三百多年。 大佛洞窟兩旁,依山附勢修有長長的走廊,如同一條腰帶。 廊上窟龕相連,巍峨壯觀,現存二十二個窟龕,大都平面近方形。正壁開大圓拱龕和設高壇基,並有僧人修行的禪窟,這是大象山窟龕特殊之處,在全國也很罕見。 甘谷大佛為釋迦牟尼佛。大象山自從以大佛聞世更名後,世人一直沿稱大像山。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歷史、典故後,根據釋迦牟尼「乘象入胎」的傳說,認為起名大象山更為確切。雖僅一字之差,且同音,但意義深遠。從此大像山景正式命名為大象山了。 大象山正看如旗,橫看似龍,舊名文旗 。山上松檜叢生,丁香溢彩,亭台樓閣依山而建,雕棟畫廊綠樹掩映。山中懸崖間峭壁上,有一洞窟,內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為釋迦牟尼佛,大佛身高二十三米三,腰寬十米四,和顏善目,儀容莊重,臉型豐頤,雙耳垂肩,螺發肉髻,體魄雄偉,斜披袈裟,唇旁短須呈蝌蚪狀,結跏趺坐於蓮座之上, 安詳而寧靜迎接來往遊客。大佛石窟開鑿確切年代無從稽孝。據有關資料和出土文物考證,甘谷塑佛造像可遠溯北魏。甘肅省博物館石窟藝術專家曾對大佛詳細觀測認定,系盛唐文物。 由此可風,甘谷大象山石窟始鑿於北魏,一直到盛唐才更趨完美,先後共經歷了四個朝代,三百多年。

附近旅遊景點

伏羲廟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風景名勝區 天水 大地灣遺址 甘谷大像山石窟 麥積山 麥積山森林公園 仙人崖 炎帝陵 馬跑泉 秦安興國寺 卦台山 曲溪 淨土寺 天水師範學院 天水南郭寺 石門山 千佛洞 水簾洞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