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帝侯号战列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选帝侯号战列舰(德语:SMS Großer Kurfürst)是四艘国王级战列舰[1]的第二艘舰,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德意志帝国海军。该舰于1911年10月进行龙骨架设,1913年5月5日下水,并于英德交战前几天,即1914年7月30日正式编入公海舰队。其名称取自霍亨索伦王朝的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威廉的尊称。大选帝侯号在五座双联装炮塔中装备有十门305毫米50倍径速射炮,且最高航速为21节(39千米每小时;24英里每小时)。
连同她的三艘姊妹舰——国王号、边境总督号和王储号,大选帝侯号在战争期间参与了舰队的大部分军事行动,其中包括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发的日德兰海战。舰只在日德兰受到了猛烈的炮火袭击,但并未严重受损。它在1917年9月和10月的阿尔比恩行动期间则负责炮击俄国海军的岸防。大选帝侯号在其服役生涯中也遭遇过一些意外:曾与国王号及王储号相撞、数次搁浅、被鱼雷击中一次以及触及水雷一次。
随着德国战败和在1918年11月签署停战协定,大选帝侯号与大多数公海舰队的主力被英国皇家海军扣押在斯卡帕湾。舰只被解除武装并仅保留了基干船员,同时同盟国开始就《凡尔赛条约》的最终版本进行协商。至1919年6月21日,即条约签署前的前一天,海军少将路德维希·冯·罗伊特作为被扣押的舰队指挥官,下令全数凿沉己方舰队,以确保英国无法强占舰只。但不同于其姊妹舰,大选帝侯号在1938年被打捞上岸报废,随后于罗塞斯拆解。
建造及设计
大选帝侯号是以“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代舰”(Ersatz Kurfürst Friedrich Wilhelm)作为临时代号在汉堡的伏尔铿船厂建造,生产序列为4。舰只是在1911年10月进行龙骨架设,并于1913年5月5日下水。在下水仪式上,普鲁士王子奥斯卡亲临现场为舰只命名。由于欧洲的政治紧张局势在1914年中期加剧,最终的建造工作被提前,因此首次船坞试验在7月15日进行,舾装工作则在30日完成,使它得以在同一天被编入公海舰队[2]服役。大选帝侯号共花费了德意志帝国政府4500万金马克。
大选帝侯号的标准排水量为25796吨,而在全作战负载时,最大排水量可达28600吨。其全长为175.4米,有29.5米的梁宽和最大9.19米的吃水深度。大选帝侯号由3套AEG-伏尔铿蒸汽涡轮机驱动,每套负责控制一个螺旋桨轴及输出44483匹轴马力(33171千瓦)的最大功率,最高速度则为21.2节(39.3千米每小时;24.4英里每小时)。蒸汽由运作在16个水密舱室内的3台燃油及12台燃煤的舒尔茨-桑尼克罗夫特式(Schulz-Thornycroft)细管径三锅筒水管锅炉提供。舰只能够以12节的速度航行最多8000海里(15000公里)。额定船员编制为41名军官和1095名士兵。
大选帝侯号在五座双联装炮塔中装备有十门305毫米50倍径速射炮作为主炮:其中舰艏和舰艉各有两座以超射布局的炮塔,另一座则单独布置在两个烟囱之间的舰舯。它的副炮系统则包括十四门150毫米45倍径速射炮、六门88毫米45倍径速射炮以及五门500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其中一门分布在舰艏,两边舷侧各两门。舰只的主装甲带有350毫米厚。甲板为30毫米厚,主炮塔和前司令塔则装甲有300毫米厚的钢板。
视频
大选帝侯号战列舰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国王”级战列舰:德国竟然缺钱了! ,战舰世界 ,2016-09-01
- ↑ 悲壮自沉斯卡帕湾:一战后德国公海舰队的最终结局 ,搜狐,2018-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