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大隅良典

增加 21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自噬」即「自我吞噬」'''===
[[File: Yoshinori_autophagosome_v3.jpg |缩略图|right|300px|[https://kknews.cc/science/aqem5j.html 圖片來源:細胞自噬機制介紹(原圖取自諾貝爾官方網站的圖例說明) ] ]]
前面提過,1974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 克里斯汀·德·迪夫 曾經在1963年提出「自噬(autophagy)」這個詞,它來自希臘語,auto-意為「自我」,phagein意為「吃」。自噬 一個涉及到 細胞 自身結構通過溶酶酵素體機制而被分 回收 ,機體細胞 己零部件 我再生 一種 過程,這個過程能快速提供能量和材料用於應急,還能用來對抗病原體、清除受損結構,簡而言之,「自噬」 即「自我吞噬」之意。雖然人們早就知道自噬存在,但是只有在大隅良典的精巧實驗之後,人們才意識到它的機制,懂得了它的重要性。<ref name="Yoshinori-32">[https://www.iwiki01.com/1c59041115b4a31c/ 克里斯汀·德·迪夫 生平]</ref><ref name="Yoshinori-33">[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44031994 生命奧秘:細胞自噬或許開啟延年益壽大門 ]</ref>
==='''顯微鏡助攻,觀察被「餓死」的酵母菌'''===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cience/ajkmnj.html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