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韶 |
大韶,簡稱韶,又稱九韶、簫韶等,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傳統樂舞之一,用於泛指美妙的仙樂。傳說為樂師夔(一說質)所作。
文獻記載
據說這一套是舜時期的樂官夔(讀kuí)所作的詩、樂、舞三位一體的樂曲曲,有鍾、磬(讀qìng)、琴、瑟、管、笙、簫、鞀(讀táo)、鼓、柷(讀zhù)、敔(讀yǔ)、鏞(讀yōng)等樂器。
有人唱其辭,有人扮演鳥獸、鳳凰而起舞。《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吳公子季札對此套樂曲內容和意義的評論:「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據《論語·八佾》記載:「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而孔子談《武》樂只說:「盡美矣,未盡善也。」可見孔子對此曲的高度評價。孔穎達註疏:「樂之為樂,有歌有舞,歌以詠其辭,而聲以播之,舞則動其容,而以曲隨之。」這段話描述了《大韶》的盛大場面。
又《禮記·樂記》所載:「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 從這套樂曲可以看出,詩、樂、舞的緊密結合,是中國詩歌產生時期的一個主要特徵。
作為雅樂舞蹈主要內容的六大舞之一的舜樂《大韶》,簡稱《韶》;亦作《韶簫》、《簫韶》、《韶虞》、《昭虞》或《招》。是六樂中最著名的一部,孔子在春秋末年還曾見過。
傳說這個樂舞的創製者是一隻腳的怪獸「夔」,內容是歌頌舜帝能繼承並發揚光大堯的功德,而它的表現形式則是「擊石拊石」,是「鳳凰來儀,百獸率舞」,可見它原來也是氏族社會中的原始舞蹈。
《竹書紀年》記載說帝舜有虞氏元年己未即位,「作《九韶》之樂」。《史記·夏本紀》:「舜德大明,於是夔行樂,祖考至,群後相讓,鳥獸翔舞,簫韶九成(即樂舞由九段組成),鳳凰來儀,百獸率舞。」周代用以祭祀四望(向四方遙祭山川。或指日月星海)。
吳季札在魯國曾見《大韶》演出盛況,嘆為觀止。孔子也稱《大韶》為盡善盡美的樂舞節目。
活動內容
夔:(讀作kuí),舜時樂官。
戛:(讀作jiá),敲擊,彈奏。
鞀:(讀作táo),兩旁綴靈活小耳的小鼓,有柄,執柄搖動時,兩耳雙面擊鼓作響。俗稱「撥浪鼓」。
柷:(讀作zhù),古代打擊樂器,像方匣子,用木頭做成,奏樂開始時敲打。
敔:(讀作yǔ),古代打擊樂器,奏樂將終時,擊之使演奏停止。
鏞:(讀作yōng),大鐘,古代的一種樂器。
蹌蹌:形容行走合乎禮節。
「大韶」網絡解釋
大韶,簡稱韶,又稱九韶、簫韶等,是舜的樂舞,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傳統樂舞之一,用於泛指美妙的仙樂。傳說為樂師夔(一說質)所作。出自《莊子·天下》:「 舜 有《大韶》。」
「大韶」單字解釋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廳。~政。~氣候。夜郎自~。~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局。~眾。4.用於「不」後,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6.敬辭:~作。~名。~手筆。7.時間更遠:~前年。8.〔~夫〕古代官職,位於「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概。~凡。[dài]1.〔~夫〕醫生(「夫」讀輕聲)。2.〔~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通「太」。2.古通「泰」。[1]
作品原文
大韶(見於《尚書·益稷》),也是詩、樂、舞三位一體。
大:大(讀作 d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
韶:韶 (讀作sháo )古代樂曲名。美:韶光(a.美麗的春光;b.喻美好的青年時代)。韶華(同「韶光」)。
夔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虞賓在位,群後德讓。下管鞀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間,鳥獸蹌蹌。《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庶尹允諧。
參考來源
- ↑ 大韶的拼音 大韶的意思,詩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