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 |
大,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读作dà、dài、tài,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 ,本义是容量、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年龄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的对象,与"小"相对,后引申出"范围程度深广"、"年辈较长"、"再"等意义,又作为敬词来使用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大
拼音; dà、dài、tài
部首; 大
五笔; DDDD
仓颉; K
郑码; GD
笔顺; 横、撇、捺
字级; 常用字,一级字(0032)
平水韵; 去声九泰
注音; ㄉㄚˋ;ㄉㄞˋ;ㄊㄞˋ
异体字; 亣、࠘�
笔画; 3
统一码; 5927
GBK; B4F3
基本释义
[dà]
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1]
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时间更远:大前年。
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dài]
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tài]
1.古通"太"。
2.古通"泰"。 解释
形容词
dà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big;large;great]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大,古之瓦尊"而祭大山之邑也。--《谷梁传·桓公元年》然后会于大庙。--《礼记·祭统》。
注:"始祖庙也"大,小大也。--《广韵》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韩非子·二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忽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一只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楼;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业);大蔡(大龟);大泉(大钱)。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senior;eldest]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汉乐府《孤儿行》诸葛恢大女适太尉庾亮儿。--《世说新语·方正》
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重要,重大 [important;main]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愿牢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 又如:大头脑(主脑,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权);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德高望重的 [be of noble character and high prestige;with great virtue and high prestige]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王年小而位大。--《世说新语·排调》利见大人。--《易·乾》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贤(才德超群的人)
超过一般 [heavy;strong;loud]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世说新语·贤缓》
学识渊博的 [be learned;have great learning]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上》
规模大 [general;main;major]胡人大入塞。--《淮南子·人间训》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大手术;大反攻。
性质严重 [serious]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世说新语·政事》
尊称对方的事物 [your]。敬语。如:大作;尊姓大名。
用在时令、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副词
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greatly;fully]。约以连兵大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此臣所课大患也。--宋· 苏轼《教战守》想闻风节,望其(袁可立)乘时大展。--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又如:大长志气;大吃一惊;大大增加;大办农业。
很,太,非常 [very]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大谩,愿闻其要。--《庄子·天道》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荀子·非十二子》少年大骇。--《聊斋志异·促织》门者答揖大喜奔出。--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愿意) 经常 [often]--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not often]。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further ahead or behind]。如:大前天;大后天。
名词
大人 [adult;grown-up]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世说新语·赏誉》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大小 [size]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世说新语·尤悔》
〈方〉∶父亲 [father]。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河南方言,源自汉献帝刘协,献帝退位封山阳公,当地百姓尊其为父,称大。此后次称谓扩散至民间。 〈方〉∶指伯父或叔父 [uncle]。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姓
动词
(1) 长大 [be brought up]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
(2) 超过 [surpass]
亦无大大王。--《战国策·秦策二》
(3) 尊崇,意与"尚"同
《荀子·非十二子》篇:"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王念孙曰:"上与尚同,大亦尚也。谓尊尚俭约也。《表记》'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亦以'大'与'尚'并言之。《性恶》篇'大齐信而轻货财',隐三年《公羊传》'故君子大居正',并与此'大'字同义。"
dài
见"大夫"、"大王"
用同"代",世代 [generation],代替。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同"待",等待。安排香桌儿去,我大烧炷夜香咱。--关汉卿《拜月亭》
常用词组
大城 大夫 大黄 大王
字源解诂
略说 “大”象成年人,本义是大人(与小童相对),引申为大。
《说文》:"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
26 字
详解
“大”字象人正面站立,双臂下垂。本义是成年人,与“子”象小孩相对(“子”象小孩在舞动手臂玩耍),因年纪较小孩大,故引申有大义。参见“子”。
金文表示大,与“小”相对。
郘钟:“大钟八聿(肆)”。
又用作人名。
又通读作“太”,如“大(太)史”(史官)、“大(太)保”(官名,辅弼重臣)、“大(太)室”(太庙之中室)、“大(太)师”(官名)等。
古文字“大”、“夫”是一字之分化,“大”这个字形本来既表示夫(成年男子),又表示大(由大人、小孩的相对意义引申而有大义)。后来才在“大”上加一短横分化出“夫”字。学者多认为一短横是没有意义的饰笔。
“大”亦作“亣”,《说文.大部》:“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亣也。”《说文.亣部》:“亣,籒文大,改古文。亦象人形。”段玉裁注:“大下云古文亣,亣下云籀文大。此以古文籀文互释。明只一字而体稍异。”
374 字
相关汉字: 子,小,太,夫,亣
方言集汇
粤语:daai6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海陆丰腔] tai5、 [梅州腔] tai3、 [台湾四县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5 、[宝安腔] tai3、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陆丰腔] tai6 tai5、 [东莞腔] tai5。
潮州话:dai6 dua7
一种称谓:[dá]河南中原地区,父亲最小的弟弟,称呼为"大",父亲最大的哥哥称呼为"伯"(bai或bei阴平声 )。一般也称作:小大,'碎大',大伯。当父亲排行最小的时,称父亲为"大"。
陕西关中、陕北、甘肃等地,音:[dá] ,指称父亲。如:干大,《白鹿原》有载,指干爸。今天用"大类"的地区集中在西北,呈片状。
大大:叠音[dáda],指父亲的干弟、胞弟和堂弟。叔叔指比父亲小的非胞弟、堂弟、干弟之外的同辈。
音:合阳等地[duo] ,富平耀县等地[tuo],"大人"指父母双亲。 "老大",一般读laoduo或laotuo,指兄弟排行中的第一个的意思。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ز《唐韵》《集韵》《韵会》徒盖切。《正韵》度柰切,$音汏。小之对。《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经》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庄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谓大。《则阳篇》天地者,形之大。阴阳者,气之大。
又初也。《礼·文王世子》天子视学,大昕鼓征。《注》日初明,击鼓征召学士,使早至也。
又遍也。《礼·郊特牲》大报天而主日。
又肥美也。《仪礼·公食大夫礼》士羞,庶羞皆有大,赞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宾。《注》大,以肥美者特为脔,所以祭也。
又过也。《战国策》无大大王。
又长也。《尔雅·释器》珪大尺二寸谓之玠。《疏》大,长也。
又都大,官名。宋制有两都大,一提举茶马,一提点坑冶铸钱与提۬序官。
又措大,士也。《书·言故事》穷措大,眼孔小,与钱十万贯,塞破屋子矣。
又唐大,弓名,见《周礼·夏官》。
又四大,地、水、火、风也,见《梵书·圆觉经》。
又姓大。廷氏之后,见《风俗通》。
又《集韵》《韵会》《正韵》$他盖切,音忲。易:大和大极。书、诗:大王大师。礼:大羹大牢。$音泰。
又《广韵》《集韵》《韵会》$唐佐切,音驮。《杜甫·天狗赋》不爱力以许人兮,能绝目以为大。
又《集韵》《韵会》《正韵》$吐卧切,音拕。猛也,甚也。《礼·童子不衣裘裳注》郑康成为大温也。徐邈大音唾。
又叶徒计切,音第。《诗·大雅》戎虽小子,而式弘大,叶厉泄愒败。 《正字通》杨愼曰:大无音一驾切者,韵书二十二祃不收。考淮南子,宋康王世,有雀生鹯。占曰: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大叶下,古亦有一驾切之音。 《说文》天大,地大,人亦大。象人形。《徐曰》本古文人字。一曰他达切,经史大太泰通。
字形演变发微
古人造字,象形为首。诸象形中,以人为首。.
因为人首先熟悉的是自身的形状,在日常生活中人体形状所反映出来的信息量,是最大的。人体各种姿态,各种动作,都赋予了大量的信息。所以古人造字,也模拟人的姿态,动作等,造出了大量的文字。以"人"作为造字元素,也造出了大量字符。
"大",这个字符,本来就是人体站立的象形符号。如图1。
古人造出了"大"这个字符以后,于是模拟正面人体的各种动作姿态,造出来了以上各种字符元素(如图)。
图2为商周铜器铭文图形(下同)象正立双手下垂,翻掌向外的人形。
图3象正面而立,双手上举(举子)的人形。
图4象正立,左手提,握它物的人形。左手操作,故见指形。
图5与图4同,左右相反。
图6象正立左手下垂,右手上举的人形。
图7象正立,与图6相似,但双手都见指形。且全形作轮廓线图。
图8象正立,左手下垂,右手上指的人形。五官,乳,脐俱见。
图9象正立,左手下垂,右手上举或指物的人形。
图10象双手执物一上一下,活泼生动的人形。物与手相混连。
以上各种人形,后来简化为各种符号,而成为造字的因素。
相关谜语
"大"为谜底的谜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