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天主之母

天主之母又譯為上帝之母、神之母,是耶穌的母親瑪利亞的稱號之一,相當於東方亞述教會所稱的我們的上帝和救主基督之母(英語:Mother of Christ our God and Saviour,或汉译为我們的天主、救主基督之母)或基督之母( Mother of Christ)。在正教會、東方正統教會與天主教會中,都使用這個稱號來稱呼馬利亞。

字面上的翻譯,Theotókos可直譯為生神者(正教会译名,英語:God-bearer,Birth-Giver of God,the one who gives birth to God)或汉译为誕神女,天主教會譯為“聖母”或“天主之母”。這個稱號在古代敍利亞教會中極為重視,在以弗所公會議中決議给予馬利亞這個稱號。

基督教七大圣事俗称七礼或七圣礼,是7种被赋予特殊神圣意涵的仪式[1],是基督教会一切宗教活动的基础。天主教、东正教等传统基督教派认为圣事仅此7项,《天主教法典》将其定名为:洗礼圣事、坚振圣事、圣体圣事、忏悔圣事、病人傅油圣事、圣秩圣事、婚姻圣事[2],每项圣事还有若干别名。大部分新教宗派则只承认其中的洗礼以及圣体。

目录

語源

古希臘語:Θεοτόκος(Theotokos)是由兩個希臘语單字組成的詞,其中希臘語:Θεός是神、上帝的意思,而希臘語:τόκος是懷孕、生子的意思,相當於拉丁語:Deipara、Dei genetrix。學者雅羅斯拉夫·帕利坎(Jaroslav Pelikan)解釋這個字的意思是「那位生下神的人」(the one who gives birth to the one who is God)。

在英語世界中,Theotokos通常被譯為Mother of God ,但就字面意義而言,這是一個不精確的翻譯。英語:Mother of God對應於拉丁語:Mater Dei,相當於希臘文單字Μήτηρ του Θεού (Mētēr tou Theou),或古希臘語:Θεομήτωρ(Theomētor,另一個拼法為Θεομήτηρ,Theomētēr),這兩個單字都是“神的母親”之意。它通常被縮寫為MP ΘΥ,作為馬利亞的象徵符號。在中世紀時,拉丁語:Deipara與Mater Dei被視為同義,隨後被傳譯為英文Mother of God。利瑪竇和徐光啟则將天主教传统中的拉丁文Mater Dei漢譯為“天主聖母”,有时也以圣母代替Regina(Queen;“后”,天上母后)等其他玛利亚的称号。

但不管是Theotokos 或 Mētēr tou Theou,在古希臘文基督教文獻中,都是使用於馬利亞懷孕與生下耶穌的時候。在三位一體教義中,耶穌與天父為一體,在某些基督教派別中,認為耶穌就是天主,馬利亞為耶穌之母,因此也可稱為天主之母。在西方基督教的应用中逐渐被不特指生育耶稣事件,而强调圣母子间恒久特殊关系,因此聖母(天主之母、神之母、基督之母)成為較為通用的譯名。

但這些觀點引起在神學上的爭議,因為這不代表馬利亞生下上帝(神,天父,天主),更精確的說,馬利亞生下的是神的化身、肉身(Incarnation),也就是聖子耶穌。因此,也有人主張,應譯為「神的化身之母」或「神的肉體之母」(Mother of God Incarnate)[1]。也有如聶斯脫里等人,認為生神女(Theotokos)這個稱號太容易使人混淆,主張以基督之母(古希臘語:Χριστοτόκος,Christotokos)的稱號來加以取代。東方亞述教會將這個稱呼變為「我們天主救主基督之母」(Mother of Christ, our God and Saviour)。 天主之母其實為「天主第二位聖子耶穌基督之母」的縮寫。

1994年11月11日,罗马天主教會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與東方亞述教會大公牧首瑪·丁克哈四世簽署了《共同聲明》,支持兩項東方亞述教會慣用的稱呼,「基督之母」或是「我們天主救主基督之母」,將東方教會與西方天主教會的稱呼傳統合一。

早期基督教

俄利根通常被認為是第一個以“诞神女”(Theotokos)來稱呼馬利亞的人,但是這個說法根據的文獻可靠性有所爭議,無法確認。

在早期教父中,使用“诞神女”(Theotokos)來稱呼馬利亞的有亚他那修、聖額我略·納齊安、金口若望、希波的奧古斯丁等人。

视频

天主之母 相关视频

还是有人说,这样的恋爱可耻《上帝之国》
第五期——上帝之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