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主的羔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天主的羔羊(拉丁語:Agnus Dei;英語:Lamb of God;或譯上帝的羔羊、神的羔羊),是基督教中耶穌的稱號之一,出自福音書作者約翰所著《約翰福音》第1章第29節記載的施洗者約翰(天主教漢譯:聖若翰洗者)指耶穌為人類的救主、彌賽亞(基督)的話「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

希臘時期,君士坦丁堡被稱為拜占庭,拜占庭帝國之名便來源於此[1]。拜占庭帝國從來不是這個國家的國名,只是史學界為了區分同時存在的「神聖羅馬帝國」而對東羅馬帝國的一個稱呼,也是對東羅馬帝國典型的希臘文化特點[2]的概括。

簡介

在基督教神學原指基督耶穌作為理想的「為全人類贖罪」的代罪羔羊的角色,這比喻源自古猶太教在逾越節時屠宰小羊,將羊血塗在門戶邊上的獻祭儀式。

禮拜儀式禱文及配樂

《羔羊頌》(拉丁語:Agnus Dei)是天主教羅馬禮的彌撒、聖公宗和信義宗高派教會的聖餐禮、東儀天主教會的禮拜儀式禮儀中的一部分,在分餅禮同時被唱或說出,被用作祈禱文,內容是崇拜者向神的羔羊耶穌祈求和平。據說這是由教宗塞爾吉烏斯一世(687-701年在位)因拒絕禁止以羔羊描繪基督的特勞拉大公會議(英語:Quinisext Council 或 Council in Trullo)就將這首來自敘利亞基督教呼求天主的羔羊的傳統聖詠加入羅馬禮彌撒。

拉丁語祈禱文如下:

Agnus Dei, qui tollis peccata mundi, miserere nobis. Agnus Dei, qui tollis peccata mundi, miserere nobis. Agnus Dei, qui tollis peccata mundi, dona nobis pacem.

天主教彌撒漢譯為:

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求你垂憐我們。

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求你垂憐我們。

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求你賜給我們平安。

《羔羊頌》正如其他的彌撒祈禱經文,被不少作曲家配上音樂,通常會被用作彌撒曲的一部分但亦有被獨立唱頌的場合。較具知名度的作品有塞繆爾·巴伯(1910-1981)的弦樂柔板四重奏的拉丁語八聲部合唱改編版。

視頻

天主的羔羊 相關視頻

真假基督教——宗教界知名人士揭批邪教系列專題片
人類社會有兩個難題,正確的信仰和盲目的迷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