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天子冢位於邯鄲西南65公里處的磁縣內,又稱「太上冢」。是東魏孝靖帝元善見的陵墓,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朝墓群中的一座,現存50餘米,直徑120餘米,方圓700畝,是北朝墓群中最高、最大之墓。[1]
陵墓原有城牆,現僅存殘基。從殘基看出,城牆由中、小河卵石加紅土夯築而成,寬3米多,北牆個別處殘存0.8米。南北長1400餘米,東西寬1140餘米,並用青磚砌築了通向墓頂的台階。台階兩旁還有欄牆,雕刻有東魏風格圖案,更增古樸凝重之氛圍。 其墓頂後來建有玉皇大殿和娘娘廟、觀音廟。
景點歷史
北魏末年,河北等地爆發農民起義,動搖了北魏的統治。以高歡為首的軍事集團,趁機擴展勢力,為北齊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公元532年占鄴城,並在此附近打敗掌握北魏大權的爾朱兆的軍隊。他擁立元侑為北魏皇帝,是為孝武帝,高歡被封為大丞相。高氏在太原建立丞相府,遙控北魏政局。公元533年,孝武帝被逼出走。高歡另立11歲的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靖帝,實為傀儡。遷都與鄴。高歡仍居晉陽縱覽大局。形成東魏、西魏對立混戰的局面。
東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高歡死。後其子高洋即位,進一步控制東魏大權,武定八年(公元551年)高洋強迫東魏孝靖帝禪位,高洋即皇帝位,國號齊,史稱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2年)12月元善見被高洋鳩殺,時年28歲。史載孝靖帝能文能武,品行高潔,但免不了被殺的下場。次年三月二日,葬於鄴西陵,即「天子冢」。
水聲台階之謎
天子冢前後有台階可登至,整個台階高43米,寬5米,109階,與地面呈50度角。 台階為青磚白灰砌成,毛面,未抹平處理,形成等距而均勻的石灰凹槽,猶如琴鍵,因此形成多個均勻的聲波反射和折射面;加上台階兩側建有1米高的毛面青磚護欄牆,位於台階右上方的硬山飛檐、灰瓦覆蓋的觀音閣建築,其屋頂也形成了多個均勻的聲波反射和折射面。
上述三個獨特的建築結構,構成了聲波重複反射、折射的特殊環境,使台階上的腳步聲在傳輸過程中產生多種聲波的合成,形成高頻合聲,遂使低頻的腳步聲深化為高頻的水滴聲。於是就出現了步步登台階,水聲丁冬響的音樂奇觀。
天子冢是個有歷史滄桑感又具娛樂性的地方! 在天子冢北側的109級水聲台階,要2個人以上才能玩!彼此離得近也聽不到,弄出響聲的那個人自個也是聽不到水聲的,只有兩人拉開距離,一個弄出響動,另一個才能聽到水聲,響聲越大,水聲越大。任何一個台級都行! 奇妙,少見!
人沿北坡台階上下可聽到清脆悅耳的「丁冬」水滴聲,如在台階上燃放鞭炮,水聲更響。國慶節期間,眾多遊人前來親身領略這一奇觀,但謎底至今尚未揭曉。 「天子冢」墓高50米、直徑120多米,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朝墓群的代表。水聲台階的現象一出,立刻在當地引起了轟動。十里八鄉的村民紛紛跑來看這會「唱歌」的台階,不遠千里的遊客也都慕名前來一看究竟。
有說法認為,墓底下是空的,人在上面行走,底下空洞聲音反饋上來;還有一種說法是墓底下有水,人在上面行走,震動使地下的水的聲音返上來。但此兩種說法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不被認可。
河北工程大學一些專家教授數次親臨現場考察,發現水聲之謎的奧秘在於建台階的獨特之處。水聲台階高23.9米,寬5米,109階,與地面呈50度角。台階為青磚白灰砌成,毛面,未抹平處理,形成等距而均勻的石灰凹槽,猶如琴鍵,因此形成多個均勻的聲波反射和折射面。獨特的建築結構,構成了聲波重複反射、折射的特殊環境,使台階上的腳步聲在傳輸過程中產生多種聲波的合成,形成高頻和聲,遂使低頻的腳步聲深化為高頻的水滴聲。於是就出現了步步登台階,水聲丁冬響的音樂奇觀。
經專家初步判斷,普遍確認水聲台階主要是聲音反射形成的,屬於聲音的一種物理現象。但是形成這種效果的因素非常複雜,有很多細節性的問題還有待探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