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活动)原图链接来自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的图片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前身为历史学系, 建立于1958年天津师范大学创办伊始,2001年组建历史文化学院,2010年被学校确定为首批研究型学院[1]。为适应学科建设需要,学校批准成立欧洲文明研究院,并于2014年正式成为实体科研教学机构。历史文化学院和欧洲文明研究院同属历史文化学院党委。目前,两院共有教职工94人,专职教师72人,其中高级职称比例占7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96 %。学院党委所属11个支部,党员223人。师资队伍齐整,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是国内同类院校中颇具规模和影响的教学、科研单位。我们一直秉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院训,努力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贡献一流的科研成果。在校本科生和博士、硕士研究生1200余人。

目录

学科设置

学院拥有历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设历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目前设有世界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门史(欧洲经济-社会史)、考古及博物馆、历史地理等7个博士点;设有专门史(欧洲经济-社会史)、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地理、考古及博物馆和历史文献学8个硕士点,覆盖了历史学全部二级学科。同时招收教育硕士、高校教师硕士和文博专业硕士。在校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约270人。学院设有历史学、世界历史、旅游管理和博物馆学[2]四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800余人。学院结合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调整更新,在体现课程设置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优化课程结构,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带动教学的指导思想,注重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社会欢迎,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

科研平台

学科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学院设有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博士点,专门史(经济—社会史)、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5个硕士点,覆盖了历史学大部分二级学科,同时招收教育硕士。2005年,学院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历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申报、世界历史博士学位授予权申报均顺利通过通讯评议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评议,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即将跨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学院设有“经济—社会史研究中心”和“现代社会历史理论与实际研究所”,其中“经济—社会史”侧重中西方社会转型问题的研究,以其研究内容的前瞻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特色和丰硕的研究成果而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是天津市重点建设学科,“十五”期间获得450万元的建设经费,办有国内第一个专门学术刊物《经济—社会史评论》,开设了“经济—社会史评论”网站。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以“欧洲经济—社会史”研究为特色和龙头的学科群,确立了学院今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此外,学院还是“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建有“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网站”。

专业建设和教学获显著成绩。适应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需要,并与国际教育接轨,学院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目前设有历史学、世界历史、旅游管理和博物馆学四个本科专业。学院结合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以科研带动教学的指导思想,注重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办学条件

学院的办学条件在近年来获得了根本性的改善。图书资料室藏书6.3万册,中外文专业期刊77种,其中古籍4600余册,外文专业图书1000余册;经济—社会史学科西文数据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已收录900余种外文资料。学院文物室收藏有从原始社会到近代的石器陶器青铜器瓷器字画等珍贵历史文物1800余件;建有模拟导游实验室、文物鉴定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电脑机房等专业教学和科研设施,仪器设备种类、功能齐全,为教学、科研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

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近年来,学院先后举办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经济—社会史学术研讨会”、“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及“世界历史博士生导师论坛”等大型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史学名家讲学约40人次。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准,学院每年派出一位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出国进修。至今已派出3名学者到英、美访学,并将依例逐年实行;学院与国外相关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了稳定的学术联系,如英国的剑桥大学伯明翰大学利兹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国内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都有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视频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相关视频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20年新春祝福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3班班委介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