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台车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天王台车站 |
---|
![]() 日语名称 てんのうだいえき 位置 日本千叶县我孙子市柴崎台一丁目11番1号 站体类型 地面车站(跨站式站房)述 启用日期 1971年(昭和46年)4月20日
|
天王台站(日语:天王台駅/てんのうだいえき Tennōdai eki)是一个位于千叶县我孙子市柴崎台 一丁目,属于东日本旅客铁道(JR东日本)常磐线的铁路车站。
此站有行走快速线 的中距离电车与常磐线快速电车,以及行走缓行线 的常磐线各站停车停靠。但是各站停车只限早晚运行。快速与各站停车分别设有车站编号“JJ 09”和“JL 31”。
车站结构
本站位于地面,站房采跨站式站房设计。车站设南北两个出入口,其中南口较多人使用而比较热闹,北口相对而言则比较简单,只有跨线桥连接站房和地面。站前广场也时一样,南口站前广场面积也较北口方面的大。站内曾设有绿色窗口,但其后被划位车票售票机取代, 于2006年(平成18年)6月2日关闭。而快速线月台近上野一边设有速食荞麦面、乌冬店“弥生轩”,该店出品的炸鸡荞麦面是周边地区的著名美食。
历史
常磐线开业后,我孙子站与取手站间(距离6.1公里)一直没有设站。直到日本国铁进行通勤五方面作战时将常磐线取手以南路段升格为四线时,在我孙子站东边设立车辆段;zh-tw:檢車段;zh-hk:車廠(松户电车区我孙子派出所)。随著设立此车辆段,附近地区也开始发展,加上需要为驾驶员提供方便的通勤方法,因此决定设新站。
设站计划初期曾将此站命名为“新我孙子站”,但为了避免于附近的成田线东我孙子站混淆,因此在车站所在地(当时为我孙子市大字柴崎字天王里)中采用地区名“天王”,再加上代表台地的“台”字而组成站名“天王台站”。其后我孙子市重组市内区域,将本站以南地区命名为“天王台”。
天王台站开业时四线化工程只完成第一期(绫濑-我孙子),因此本站只有快速列车停靠车站。当时月台大概位于现时缓行线月台的位置,而在其北侧将会铺设的新快速线轨道,日本国铁预定不设月台,让快速线在四线化后通过此站。我孙子市于1973年(昭和48年)得悉计划后,认为会对当地居民造成不便,因而设立对策委员会,与市议会一同向日本国铁争取维持快速列车停靠车站[1]。1974年(昭和49年)8月居民组织组成“天王台站快速电车停车确保联会”,加入争取行列。1978年(昭和53年)3月8日,国铁与我孙子市达成共识,在我孙子市负责新设快速线月台建造费用的前提下,维持快速列车停靠车站[2]。
亦因为以上原因,缓行线在早晚繁忙时间外只维持绫濑-我孙子的服务,不会服务本站和取手站。这段时间只可乘坐快速线列车。而由于中距离普通列车与快速列车使用同一线路,因此其后中距离普通列车其后亦开始停靠本站。
年表
- 1970年(昭和45年)
- 1971年(昭和46年)4月20日-日本国铁天王台站开业。
- 1980年(昭和55年)11月6日-快速下行线转换到新线月台。[5]
- 1981年(昭和56年)2月16日-快速上行线转换到新线月台。[5]
- 1982年(昭和57年)11月15日-我孙子-取手段完成四线化开业。
- 1987年(昭和62年)4月1日-国铁分割民营化,本站由JR东日本接手经营。
- 1988年(昭和63年)3月13日-订正时间表后,中距离普通列车开始停靠本站。
- 1998年(平成10年)12月25日-站内付费区安装扶手电梯。
- 2001年(平成13年)
- 11月18日-JR东日本智能卡系统Suica启用。
- 12月21日-于北口安装升降机和扶手电梯。
- 2002年(平成14年)12月13日-于南口安装升降机和扶手电梯。
- 2006年(平成18年)6月2日-关闭绿色窗口。
相邻车站
- 东日本旅客铁道(JR东日本)
- 常磐线(快速)
- 常磐线(各站停车)※只限早晚运行
- 我孙子(JL 30)-天王台(JL 31)-取手(JL 32)
月台配置
月台采岛式月台2面4线设计,由快速线和缓行线分别使用一座月台。由于缓行线只在早晚繁忙时间行驶,3、4号月台在其馀时间均不会开放,并关闭月台的照明,只剩下班次显示板继续运作。
月台 | 路线 | 方向 | 目的地 | 备注 |
---|---|---|---|---|
1 | 常磐线(快速) | 下行 | 取手、土浦、水户、磐城方向 | |
2 | 上行 | 柏、松户、上野、东京、品川方向 (上野东京线) |
||
3 | 常磐线(各站停车) | 下行 | 往取手 | 只限早上和晚上 |
4 | 上行 | 我孙子、新松户、北千住、代代木上原、伊势原、唐木田方向 |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