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天馬鎮,天馬,古稱「金馬」。位於世界文化遺產地——都江堰東南角,屬三縣交匯地。省級旅遊快捷通道——沙西線和彭青線交匯於此,成汶鐵路橫穿其境,距成都40公里,距成灌高速公路(崇義入口)僅3公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物產資源、厚重的文化底蘊,歷來為商賈雲集之地。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成都市調整龍泉驛區等15個縣(市、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24號):撤銷胥家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天馬鎮管轄,天馬鎮人民政府駐車碧路375號。
中文名稱: 天馬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
政府駐地: 天馬鎮車碧路375號
電話區號: 028
地理位置: 都江堰市東南角,地處柏條河中游
面 積: 37.76平方千米
人 口: 28539人(2017)
車牌代碼: 川A
概況
馬鎮東西最大跨距9.2公里,南北最大跨距8.5公里,耕地面積2316.5公頃。東與彭州市接壤,南與郫縣毗鄰,西接崇義,北與胥家鎮交界。全鎮地勢以平原為主,有七條山、童子山少量淺丘。下轄碧雞橋、向榮、禹王、金馬、建華、二郎、金華、金陵、綠鳳、仙鶴、金玉、長虹、童山13個社區(村)、14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8539人(2017)。鎮政府位於碧雞橋社區濱河路旁(原天馬鎮中心小學),距都江堰市區14公里。天馬鎮原名金馬鄉,下轄今天馬鎮、胥家鎮地。鎮域內有沙西線、彭青線、灌天路、崇天路、唐天路等主要交通幹線。
天馬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鎮。災後重建中,我鎮結合城鄉統籌和新農村建設,通過「拆小院、並大院,依託林盤搞重建,節約耕地謀發展」的統規自建模式,建成了35個別具川西民居特色農民集中居住區,配套完善了道路、自來水、天然氣、光纖、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如今的天馬,到處是一片生機盎然的現代田園鄉村院落,在一座座美麗的林盤中,獨具川西民居風格的幢幢「別墅」錯落有致,掩映在鬱鬱蔥蔥的竹木叢中,前庭後院是自給自足的綠色菜園,配套完善的文化廣場是大人健身、孩童嬉戲的樂園。雞犬之聲相聞的「微田園」里,分明是現代都市生活在農村呈現。儼然一幅「青山綠水抱林盤,大院小院鑲田園」的新農村美麗畫卷。隨着農業產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天馬鎮依託自身資源優勢,先後引進成都德潤集團、成都金大洲公司、永興葡萄合作社等農業「龍頭」公司,實施農業規模經營,先後建成了20000畝優質糧油種植基地,10000畝綠色蔬菜種植基地,500畝金針菇生產基地,300畝名優特葡萄基地,2000畝特色獼猴桃種植基地,5000畝花卉苗木種植基地,存欄1200頭的肉牛養殖基地。其「松川牛肉」、「名優葡萄」、「黃心獼猴桃」、「金針菇」等已成為別具天馬印記的特色農副產品品牌。依託特色農業品牌,圍繞打造「都市農耕民俗風情休閒體驗小鎮」的發展思路,用3—5年時間,把天馬建設成為田園風光旖旎、自然生態優美和人們生活和諧的新農村「展示地」、鄉村田園旅遊的休閒「體驗地」。以「觀綠、戲水、親近自然」為主題,着力打造「萬畝綠海農趣園」項目,首期3000畝已啟動規劃建設。以「傳承、體驗、尋根問祖」為主題,建設獨具川西特色的「農耕文化博物館」。以「田園、綠道、特色街區」為主題,打造川西民俗風情街。[1]
交通
鎮境有灌天路、崇天路、天唐路等主要公路交匯,公路總長度12.5公里,其中水泥路面2公里;瀝青路面9.5公里。有村道22條,總長46公里,一般寬度3米,其中水泥路1條,長2.5公里。1998年實現村村通電話目標。
歷史
天馬鎮原名金馬鄉,清宣統三年(1911年)置,轄今天馬鎮、胥家鄉地。1926年析出部分地置胥家鄉。1936年置金馬聯保,1940年復金馬鄉名,1980年地名普查時,更名天馬,1991年12月撤銷天馬鄉設置為天馬鎮。2019年12月,成都市人民政府決定:撤銷胥家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天馬鎮管轄,天馬鎮人民政府駐車碧路375號。
產業
鎮境除少量淺丘外,平原區有柏條河、柏木河、蒲陽河、右乾渠灌溉之利,盛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籽和其它經濟作物。1999年,在鞏固發展原有商品基地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在綠鳳、樂民、仙鶴、金馬、高基、二郎、吉星、建華等村以禽畜養殖為主的示範區的帶動下,全鎮專業養殖戶增至340戶,年出欄小家禽52萬隻、肥豬3.3萬頭;向榮、吉星、金玉、長虹、樂民、涌山等蔬菜種植基地村,引進"雙膜覆蓋"和"大棚種植"技術,重點發展春秋"兩淡"蔬菜,形成了"早春蔬菜+水稻+晚秋蔬菜"的高效產出模式;除前幾年開發荒山荒坡及林院發展的樟州柚已有500多畝投產外,又同省農科院合作,採取股份合作形式開發七條山,建成面積100畝的黃花梨示範園,帶動全鎮農戶利用房前屋後林盤及低產田土種植的黃花梨和枇杷,已初具規模;高基、金玉、仙鶴、崇金等園林綠化苗木基地村,已形成以白果為主的經濟苗木700多畝,成為遠近聞名的白果和園林綠化苗木生產基地。1999年,全鎮糧經比例已調整到8:2,實現農業總產值8760萬元,糧食總產24012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892元。
區位優勢
天馬鎮位於市區東南的柏條河中游,東西最大橫距9.2公里,南北最大縱距8.5公里,幅員面積37.76平方千米。東與彭州市為鄰,南與郫縣相望,西與聚源鎮接壤,北與胥家鎮交界。鎮境以平原為主,有七條山、童子山少量淺丘,平均海拔643米。轄向榮、禹王、金馬、建華、二郎、金華、金陵、綠鳳、仙鶴、金玉、長虹、童山12個行政村、147個組及1個社區。總人口28539人(2017)。鎮政府駐碧雞橋社區,西北距市區14公里。天馬鎮原名金馬鄉,轄今天天馬鎮、胥家鎮地。1926年析出部分地置胥家鎮。鎮境有灌天路、崇天路、唐天路等主要公路交匯,公路總長度12.5公里,其中水泥路面2公里,瀝青路面9.5公里。盛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萊籽和基它經濟作物。實現農業總產值8760萬元,糧食總產24012 噸,農民人均純收入4262.6元。
視頻
天馬鎮要創「國字號」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