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太公:父親,也用來尊稱別人的父親。太公多用於我國的南方地區,尤其以廣東、江蘇、浙江和江西地區等地區,在我國北方比較少見。[1]

[]

詞語解釋

基本解釋 1. [great-grandfather] 〈方〉∶曾祖父。 2. [grandfather]∶祖父。候太公太母起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father]∶父親,也用來尊稱別人的父親。 4. [greatly esteemed elder]∶對老者尊稱。 引證解釋 1. 古代稱父或尊稱他人之父。《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五日一朝 太公(劉煓) ,如家人父子禮。」《後漢書·袁譚傳》:「然孤與太公,志同願等。」 李賢 註:「言太公者尊之,謂 紹 也。」《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他父親 匡太公 在房裡已聽見兒子回來了。」 2. 稱祖父。清 以來亦稱曾祖為太公。《後漢書·李燮傳》:「 李氏 滅矣!自太公已來,積德累仁,何以遇此。」 李賢 註:「太公謂祖父 郃 也。」 3. 對老者的尊稱。清 趙翼 《陔餘叢考·太公》:「今人既呼祖曰公,則呼曾祖為太公。」 4. 即太公望 呂尚。明 高明 《琵琶記·蔡公逼試》:「來的卻是 張太公 呵!」《水滸傳》第三七回:「你且在這裡少待,等我入去報知莊主太公。」 5. 複姓。春秋 有 太公任 。見《莊子·山木》。《國語·魯語上》:「夫 齊 棄 太公 之法而觀民於社。」 韋昭 註:「 太公 , 齊 始祖 太公望 也。」《韓非子·喻老》:「 文王 舉 太公 於 渭 濱者,貴之也。」漢 東方朔《答客難》:「 太公 體行仁義。」清 孔尚任《桃花扇·迎駕》:「金鰲上鈎,金鰲上鈎,好似 太公 一釣,享國千秋。」 6. 太公,爺爺的爸爸。 四代同堂的部分輩份稱呼: 1. 哥哥、我、弟弟。 2. 伯父(伯爺)、爸爸、叔叔。*「伯爺」一詞,常見於南方地區使用,如廣東、廣西、香港等 3. 伯祖(伯公)、爺爺(公公或阿公)。叔祖(叔公)。伯公、阿公、叔公,南方常見用詞。 4. 太伯公、太公、太叔公。(太公配偶:太婆)

姜太公

姜尚(前1128~前1015),字子牙,呂氏,一名望,尊稱太公望。武王尊之號為「師尚父」,世稱「姜太公」。漢族(華夏族),「海曲城有東呂鄉東呂里,太公望所出也。」(今山東省日照人)據說祖先在舜時為「四岳」之一,曾幫助大禹治水立過功,被封在呂,姜為其族姓。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輕的時候干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也好,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雖然他滿腹經綸、才華出眾,但在商朝卻懷才不遇。他已年過六十,滿頭白髮,閱歷過人,仍在尋機施展才能與抱負。 姜太公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記載 「昭烈武成王」姜子牙 姜太公為炎帝神農氏54世孫,伯夷36世孫。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師,齊王,妻名申姜,共有13子(丁、壬、年、奇、枋、紹、駱、銘、青、易、尚、其、佐),女邑姜封周武王妃、皇后。公元前1211年,殷朝庚丁八年己酉年出生於東海上【史記.齊太公世家】;公元前1072年戊辰年,周康王六年,卒於周首都鎬京,歲壽139歲。 事跡 姜太公半生寒微,擇主不遇,飄遊不定,但他能動心忍性,觀察風雲,等待時機,終遇明主,輔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興周。周武王伐紂,太公為軍師,牧野大戰,滅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太公被封為齊國君主,他治國有方,創建了泱泱大國,遺風猶存,累世相續,為後來的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礎。 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歷代皇帝封為武聖,唐肅宗封姜太公為武成王,宋真宗時,又封姜太公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時期,民間對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話傳說。到明代萬曆年間,許仲琳創作了《封神演義》小說,從此,姜太公由人變成了神,並且為民間廣為信奉。 相關成語 太公釣魚,願者上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