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太和县大新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太和县大新镇,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位于太和县城西南部,沙河南岸,距太和县城6公里处,镇域面积65.51平方公里,耕地6.2万亩,下辖9个村委会,142个自然村,299个村民组,常住人口149371人(2017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和商贸并重的大镇。[1]

中文名: 大新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太和县

地理位置: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城西南部

面 积: 65.51 km²

邮政区码: 236620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5.9万人(2017年)

机 场:阜阳机场

火车站:阜阳火车站

车牌代码: 皖K

禅堂古寺

原禅堂寺位于太和县大新镇禅堂村境内。庙宇殿阁占地20余亩,房屋上百间,僧尼上百人,耕地300余亩,其建筑气势宏伟、科学合理,是方圆百里罕见的历史古刹。据考证,禅堂寺原名东草寺,为当地戚姓所建草堂三间,建筑年代不详。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当地名贤徐广缙至“两广”总督,因与东草寺主持清源和尚(传为进士出身,因官场失意来此出家,并在附近购得土地280亩作为庙产)有旧,遂扩建东草寺,占地25亩,更名为禅堂寺。至今当地乡村仍以“禅堂”命名。建国初期,禅堂乡乡长徐文贵对禅堂寺实施了保护措施,其殿内大佛还保持基本完好。但文革期间,仅存的3间大殿被拆除。虽然如此,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来禅堂寺遗址烧香朝拜者仍络绎不绝。太和县境内有佛教信仰者达1.7万人,由于境内无聚集活动场所,每年佛教信徒需外出烧香朝拜,这样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为弘扬佛教文化,为本地信仰佛教者提供方便,我们从实际出发,向上级部门申请恢复重建禅堂寺。经多方努力,省政协常委、九华山百岁宫住持慧庆法师发愿承担建设禅堂寺,总占地40余亩,分五进大庙(大雄宝殿、天王殿、药王殿、藏经阁、钟鼓楼),建成后十分雄伟壮观,将是皖西北地区最大的佛教圣地。现已落成三座主殿及西侧厢房,年底禅堂寺将得以重光。2013年5月12日上午,由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百岁宫住持慧庆法师发愿建设的禅堂寺开光仪式在太和县大新镇禅堂寺隆重举行,全国各地数十位大和尚云集禅堂寺,共同参加太和县有史以来最大的佛教法会,为中华盛世祈祷,保佑众生平安。

经济状况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发展镇城经济工作中,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融入经济发展工作的全过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走科技兴农、兴工、兴镇之路,本着以农稳镇,以工强镇,商贸富镇的发展思路。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和商贸并重,大力提升镇综合经济实力,使全镇各项工作步入了科学发展轨道,镇城经济进入了健康快速的可持续发展。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0391亿元,工业总产值3.0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财政收入530万元,镇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县各乡镇排名第三位;2007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303亿元,工业总值4.124亿元,商业零售总额1.789亿元,国内(民)生产总值(GDP)2.6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财政收入610万元,比2006年分别增长了25.4%、36.7%、19.3%、16.4%、21.4%和15.9%。

农业经济

镇党委政府在发展农业工作中,坚持走农业科技创新,走新品种技术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之路,紧紧围绕小麦生产,薄荷产业和香椿产业三大块状经济,以此为抓手,以带动全镇农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培育了“两线一园”和“五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业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得到了优化配置,2007年全镇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303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00元,比2006年分别增长了25.4%和21.4%。农业主导产业小麦,年小麦种值面积5.2万亩,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淮北地工旱作茬小麦优质丰产技术集程与示范”项目的带动下,推广应用了新品种新麦18,周麦18等系列新品种和小麦丰产综合配套新技术,小麦持续增产,2007年全镇小麦平均亩产440公斤,比全县小麦平均亩产增产11.5公斤。比2006年全镇小麦平均亩产增产42公斤,分别增产2.68%和10.55%。农业主导产业薄荷:薄荷是大新镇农业生产中较为突出块状经济之一,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依靠“安徽太和恒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物组培技术,“安徽贝克药业有限公司”的薄荷脑深加工技术生产基地,大力培育薄荷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统计到2007年全镇以徐寨、辛庄、张楼、吴油坊等村为核心,种植薄荷0.74万亩,辐射带动肖口、胡总、闻集等周边乡镇种植薄荷0.78万亩,年生产优质干薄荷头228万公斤,产值达3648万元,优质薄荷全草370万公斤,产值666万元,优质薄荷原油22.5万公斤,产值2700万元,累计薄荷产业总值达7014万元,其中大新镇薄荷生产总值就达3412.7万元。(大新镇薄荷产品交易大市场基本情况:主要经济人13名,从业人员158人,年交易干制薄荷头400万公斤,薄荷全草400万公斤,薄荷原油30万公斤,交易额达1.422亿元)。农业主导产业香椿:大新镇是太和县优质香椿主产镇之一,长期以来人们有着种植香椿的习惯,同时也是农业生产中的块状经济之一,镇党委政府根据沙河两岸适宜香椿生长的自然条件,依托“田园副食品有限公司”创出的“玉皇贡椿太宝贡椿太玉贡椿”三个品牌,大力推广香椿标准化种植技术,发展香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沿沙河西岸、南岸,从张玉皇庙到高小庄形成了20公里的香椿生产线(带)面积5000多亩,27.5万株,2007年生产优质香椿芽110万公斤,产值1760万元,深加工后,香椿产品产值3960万元,销售收入3300万元,实现利税近500万元.主导产业骨干企业概况:安徽田园副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50万元,现有资产2000万元,拥有职工120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7人,年加工香椿芽150万公斤以上,创制有“玉皇贡椿、太宝贡椿和太玉贡椿”三个品牌,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利税近500万元。

工业经济

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工强镇的发展思路,走科技兴工,科技创新之路,狠抓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创制和品牌创制建设,使工业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大新镇镇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一家,二千万元以上企业一家,50万元以上企业3家。安徽联谊药业有限公司,创制的“乐宜”牌系列产品,其产品质量通过了国家GMP认证,成为名牌产品,“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荣获安徽省名牌产品,乐宜牌商标获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森林风家纺有限公司,创制了“森林风”牌系列毛浴巾产品,其产品质量通过了国际环保纺织协会标准认证,公司被评为AA级信用单位。据统计到2007年全镇有个私镇级企业320家,企业涵盖医药、纺织、林木加工农产品加工,牧禽养殖等各个领域,从业人员达3700人,实现工业总产值4.12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36.7%。工业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基本情况:安徽联谊药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818万元,现有资产6000万元,职工36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7人,具有完善的新药研发创制平台设施和强大的技术创新力量,公司年产值2.2亿元,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近1000万元。安徽森林风家纺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36万元,现有资产1100万元,职工26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0人,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1800万元以上,利税100万元以上。安徽大新木业:注册资金100万元,现有资产260万元,职工45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5人,年产值500万元,销售收入400万元,利税50万元以上。

其他经济

大新镇拥有“生态农业科技观光园”一处。该园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距县城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园区占地总面积达480亩。园区已初具规模,园内开挖了三面大塘,水面达120亩;建成湖心岛一座,假山一座;另种植优质竹园30亩,石榴园40亩,金梅冬枣40亩,中华寿桃50亩,林木40亩;另有农业研发中心、养殖场。是依靠科技、依托优雅环境,大力发展环保农业、园林农业、观赏农业,集旅游、休闲、度假、娱乐于一身的现代化生态农业科技观光园。已被安徽省确定为“十一五”旅游项目。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吸引4万人次的游客来此观光。

发展理念

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直接领导下,在上级各业务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以农业主导产业和工业主导产业总揽全镇经济发展工作全局,走科技兴农兴工之路,走科技创新之路,狠抓技术示范村推广,抓企业技术改进和产品品牌创新,发展块状经济,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视频

太和县大新镇首届乡村春晚.大新镇党委.镇政府.大新镇综合文化站2019.2.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