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太平门 戏院﹑电影院等公共场所为便于疏散群众而设置的旁门。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太平门 拆除时间 1958年
外文名称 EXIT 著名地点 龙脖子
类型 城门 国家 中国

历史

  • 太平门在重庆城的东南,有瓮城面西南,城门上书"拥卫蜀东"四个大字。由于地理位置处于古城下半城中心地带,城内是重庆府署和巴县官府衙门所在,成为全城政治中心。车水马龙,市面繁华。重庆开埠成为通商口岸后,外商、洋行集中在城门内白象街,成为金融中心.
  • 开门按过去的数法是以太平门为首。依序按反时针方向绕城一周。因为该门为重庆府署所在地。自宋末定位后便一直没有迁动过。太平门上个世纪。人们在太平门修建房屋时。曾发现南宋淳烧制的城墙砖。砖上有"淳乙巳东窖城砖"和"淳乙巳西窖城砖"等字样。由此可见该门至迟建于宋代。该门大体为东南向。瓮城门西南向。瓮城门上题有"拥卫蜀东"四字。该门旧址在今太平门大码头。从城门至河边有约宽%*%米。长##$级的石阶梯。门内街区"太平坊"亦因是重庆府知府署所在地。而在全城排位中列为第一。明。清均如此。太平门一直是老重庆的重要门户。出该门渡长江至龙门浩。经巴县背峰。木洞。天赐入南川县。然后可通往贵州和湖南西部。该线被称为重庆的"东南路"。同时。这里又是重庆的"朝天水驿"驿站所在地。由此出发可与重庆城以北的合阳驿。城西的渔洞驿。城东的木洞驿相通。"太平门"不仅是衙门(重庆府署。巴县县署)所在之地。重庆开埠后,不少外国商船也停泊于此。门内的白象街亦是洋行与各工商机构并立。因官僚富户聚集于此,这里的餐饮业也发达起来。民歌中唱道。这里还是顺长江而下放流木竹的集散地,如今的太平门码头仅有部分石阶尚存。从其宽阔的气势仍可以想象出它昔日的繁华,其名仍称做"太平门大码头"。
  • 2013年7月,太平门被发掘出来,得以重见天日。这座老城门目前渗水现象严重,周围环境恶劣,专家们将继续展开进一步考古工作,勘察范围将从现有城门洞附近扩展到周边城墙地基和城内路网等。未来太平门有可能在原址处被还原为城门步道,成为连接市内和亲水江岸的一条重现历史的步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