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失身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失身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shī shēn,指女子失去贞节;身受害;失去操守;丧失生命,如:《易·系辞上》:"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失身 [1]

外文名称 lose one's chastity

拼音 shī shēn

注音 ㄕㄧ ㄕㄣ

寓意 指女子失去贞节

基本解释

[lose chastity]∶指女子丧失贞操。一时错误,失身匪人。 [be disloyal]∶失去操守。蹉跎一失身,岂不负弦诵。 [out of control]∶身子失去控制。失身坠崖。 [die]∶丧失生命。臣不密则失身。

引证解释

1. 丧失生命。

《后汉书·李云传论》:" 李云草茅之生,不识失身之义,遂乃露布帝者,班檄三公,至於诛死而不顾,斯岂古之狂也!"

唐 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诗:"常恐性坦率,失身为杯酒。"

钱基博《吴禄贞传》:"《易》曰:'几事不密则害成。'此其所以失身而丧元欤!"

2. 谓女子丧失贞操。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今文君已失身於司马长卿 。"《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孩儿一时错误,失身匪人。"

沙汀《还乡记》二:"因为接着来的就是媳妇的失身改嫁,争夺田产,而无一不同他有关系。"

3. 失去操守。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 李巨川 ﹞ 广明 庚子乱后,失身於人,佐兴元杨守亮幕; 守亮,大阉复恭养子。"

明 郎瑛《七修类稿·义理一·赵松雪不知大头脑》:" 赵松雪有十高之称,惜乎失身仕元,每每因画为诗人所讥。"

清 顾炎武《过矩亭拜李先生墓下》诗:"人生无贤愚,大节本所共。蹉跎一失身,岂不负弦诵。"

4. 身子失去控制。

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上:" 李氏子为千牛,与其侪类登慈恩寺塔,穷危极险,跃出槛外,失身而坠,赖腰带挂钉,风摇久而未落。"

其它相关

失身原因

1.偷尝禁果

青春少女,感情丰富而理智脆弱,对于性充满了神秘感。在恋爱期间,由于对异性的爱慕,对方亲热的举止、温柔的语言、含情脉脉的目光,都会激起少女心中埋藏已久的热情。而一旦这种感情冲垮了理智的防线,那么,性关系就会发生。这种感情冲动型的失身是最为常见的。它可以是女方主动提出,也可以是在男方的要求下进行,或者说不清是谁主动谁被动,就象酒精遇火,一接触就燃烧起来。

2.追求性满足

享受型女性的失身,不但没有这种痛苦感,反而感到一种满足。她们对人生价值、幸福观、性道德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追求"性自由",以男女性爱为娱乐手段,轻视贞操,认为那是封建意识。于是,她们在恋爱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肉体关系,并且不关心对方是否爱她,也不考虑发生性关系后两人的合散去留。

3.追求利益

还有一种失身心理,既没有痛苦,也没有性满足,而只有某个方面的成功感。她们不是以肉欲为目的,而是为了达到性以外的某个目的,主动献出肉体,属于目的型失身。比如为了招工、转干和获得更多的物质享受等等,不惜出卖贞操,她不存在被抛弃的问题,因此也就没有痛苦,一旦达到了她们的目的,便会主动离开对方,实际上是一种"等价交换",变形了的"出卖肉体"。

4.为了爱情

再一种类型是为了占有对方而失身。在恋爱过程中,女方倾心、爱慕男方,同时,又怕失去对方,于是,主动地把自己的贞操献出,以表达自己对他的忠心,企图以此来栓住男人,孰不知,这种愚蠢的"占有"方式,正中一部分男人的下怀,还有的少女是充当第三者,与有妇之夫发生性关系,企图夺人之爱,这些人一旦爱情失败,则后悔不及,常被一种强烈的自责所折磨,陷入痛苦的深渊。

5.被迫失身

然而,最痛苦的还数暴力下的失身,由于是完全违背她们意愿,而遭到强暴的*污,因此,她们的痛苦常化为仇恨,而这种仇恨又无处发泄,加上不可挽回的事实,常使她们心灰意冷。

于是,一部人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甚至玩弄男性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一部分人终身痛苦而不能自拔,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还有的人自己失身后,引诱其他女性也失身,这样,似乎可使她们得到一些宽慰等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