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头花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头花蓼是多年生匍匐草本。茎丛生,基部木质化,节部生根,节间比叶片短,多分枝,疏生腺毛或近无毛,一年生枝近直立,具纵棱,疏生腺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先端尖,基部楔形,长1.5—3厘米,宽1—2.5厘米,全缘,边缘具腺毛,两面疏生腺毛,上面有时具黑褐色新月形斑点。

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别名:

分类:多年生草本花卉

科属:植物界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蓼目 蓼科扁蓄属

盛花期:夏季秋季

头花蓼的形态特征

头花蓼是多年生草本。茎匍匐,丛生,基部木质化,节部生根,节间比叶片短,多分枝,疏生腺毛或近无毛,一年生枝近直立,具纵棱,疏生腺毛。

头花蓼的叶卵形或椭圆形,长1.5-3厘米,宽1-2.5厘米,顶端尖,基部楔形,全缘,边缘具腺毛,两面疏生腺毛,上面有时具黑褐色新月形斑点;叶柄长2-3毫米,基部有时具叶耳;托叶鞘筒状,膜质,长5-8毫米,松散,具腺毛,顶端截形,有缘毛。

头花蓼的花序头状,直径6-10毫米,单生或成对,顶生;花序梗具腺毛;苞片长卵形,膜质;花梗极短;花被5深裂,淡红色,花被片椭圆形,长2-3毫米;雄蕊8, 比花被短;花柱3, 中下部合生,与花被近等长;柱头头状。

头花蓼的瘦果长卵形,具3棱,长1.5-2毫米,黑褐色,密生小点,微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

头花蓼的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头花蓼的生态习性

头花蓼为湿中生性植物,喜阴湿生境。常生在草甸石上,草甸水沟边,常绿阔叶林中,常绿林中,稻田边,干旱山坡,干旱田中,耕地,沟边石上,沟渠边, 河边, 河边草丛中,河边灌丛中, 河边林下石上, 河边路旁, 河边沙地, 河边山坡, 河边阴坡石上,河谷,河谷灌丛石上,河谷路边, 河谷滩地, 湖滩,荒地,林缘石上,林中,路边,路边草丛中,路边荒坡,路边山谷,路边湿地,路边湿石上,路边水沟,漂砾边,平地,平地路边溪旁石上,墙边,渠边,沙滩,山谷,山谷河边,山谷石上,山谷疏林中,山谷水边,山谷田边石上,山脚,山坡,山坡草甸,山坡林缘,山坡林中,山坡路边, 山坡路边草丛,山坡石缝, 山坡石上,山坡水边,山坡阴地,湿润地,石边,石缝,石灰岩墙缝,石灰岩山坡,石坡,石墙边,石上,石上苔藓中,水边,水边草甸,水中,田边,铜矿露头地,溪边,杂木林中,杂木林中石上。

头花蓼的分布区域

  1. 头花蓼产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云南及西藏。生山坡、山谷湿地,常成片生长,海拔600-3500米。
  2. 头花蓼在印度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及越南也有。

头花蓼的食疗或药用价值

药材性状

为中段。茎圆柱形,红褐色,节处略膨大并着生柔毛,切面中空。叶多皱缩,完整叶片展开后呈椭圆形,宽1-2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全缘,具红色缘毛,上表面绿色,常有人字形红晕,下表面绿色带紫红色,两面均被褐色疏柔毛;叶柄短或近无柄,基部有草质耳状片;托叶鞘筒状,膜质。花序头状,花被5裂,雄蕊8。瘦果卵形,3棱,黑色。气微,味微苦、涩。(《湖南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

本品茎呈圆柱形,红褐色,节处略膨大并着生柔毛,断面中空。叶互生,多皱缩,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长1.5-5cm,宽1-2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全缘,具红色缘毛,上表面绿色,常有人字形红晕,下表面绿色带紫红色,两面均被褐色疏柔毛。叶柄短或近无柄,基部有草质耳状片;托叶鞘筒状,膜质,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被5裂,雄蕊8。瘦果卵形,具3棱,黑色。气微,味微苦、涩。(《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性味归经

苦、辛,凉。归肾、膀胱经。(《湖南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

苦、辛,凉。归肾、膀胱经。(《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散瘀,利尿通淋。(《湖南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

清热利湿,解毒散瘀,利尿通淋。(《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痢疾,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盆腔炎,前列腺炎,风湿痛,跌打损伤,疮疡湿疹。(《湖南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

用于痢疾,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盆腔炎,前列腺炎,风湿痛,跌打损伤,疮疡湿疹。(《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法用量

15-30g,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湖南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

15-30g。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药禁忌

无实热者忌用。(《湖南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

无实热者忌用。(《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贮藏保存

置通风干燥处。(《湖南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

置通风干燥处。(《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鉴别

取本品粉末2g,加水30ml,加热煮沸30分钟,趁热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丙酮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头花蓼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酸(30∶4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铁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中药配伍

  1. 治风湿痛:石莽草煎水蒸洗。(《广西中药志》)
  2. 治痢疾:石莽草二两,水煎,日分二次服。(《广西中草药》)
  3. 治血尿、膀胱炎:鲜太阳草一两,水煎服。若血止仍尿痛则加背蛇粉一分五厘,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4. 治疮疡、麻风溃烂:石莽草一斤,九里明五两,爬山虎五两,桉树叶五两。水煎成膏,加梅片二钱搅匀。涂患处,每日一次。(《广西中草药》)
  5. 治肾盂肾炎,尿道结石,跌打损伤:头花蓼五钱至一两,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6. 治跌打瘀肿:石莽草打烂,酒炒外敷。(《广西中药志》)
  7. 治尿布疹、黄水疮:鲜太阳草煎水,洗患处。(《文山中草药》)
  8. 治烂疮:石莽草、爬山虎、九里明各适量,水煎,洗患处。(《广西中草药》)

中药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切中段,干燥,筛去灰屑。(《湖南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

药理作用

  1. 抗感染作用 本品醚提取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醇提取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本品水提取物0.9g/(kg .d)和0.6g/(kg.d)灌胃,连续7天,能明显降低大肠杆菌所致大鼠肾盂肾炎模型尿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3.6g/kg和1.8g/kg灌胃,每日3次。连续3天,能明显降低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0.9g/kg,0.6g/kg和0.3g/kg,灌胃1次,其药后大鼠尿液在试管内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2. 解热作用 本品水提取物0.45g/kg灌胃,不能降低正常家兔体温,但能明显降低静注伤寒、副伤寒杆菌所致发热家兔的体温。
  3. 其他作用 本品水提取物0.45g/kg和0.3g/kg给家兔灌胃,0.9g/kg和0.6g/kg给大鼠灌胃,均无利尿作用。(《中华本草》)

相关论述

  1. 《广西中药志》:祛风湿,散瘀止痛。治风湿,跌打。
  2. 《广西中草药》:解毒消炎。治痢疾,皮肤溃疡,无名肿毒。
  3. 《云南中草药》:清热利尿,通淋。[1]


头花蓼的作用用途

头花蓼植株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牛、马、羊均喜来食,煮熟发酵后,猪最爱吃,为优良牧草之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