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夹竹桃褐斑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夹竹桃褐斑病

夹竹桃叶斑病
原圖鏈接

夹竹桃褐斑病夹竹桃上重要病害,各地普遍发生,危害严重,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尖或叶缘出现紫红色小点,扩展后形成圆形、半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病斑。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欧夹竹桃尾孢

拉丁学名: CercosporaneriellaSacc.

夹竹桃叶斑病
原圖鏈接  

类 型: 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 夹竹桃

主要为害部位: 叶片

分布和危害

夹竹桃NeriumindicumMill.属夹竹桃科木本植物,以叶、花入药,有毒,具强心利尿、祛痰杀虫之功效,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褐斑病是夹竹桃上重要病害,各地普遍发生,危害严重。

症状

此病害在南方地区较为常见,能引起夹竹桃叶片枯萎早落。该病的病菌多从夹竹桃的叶尖、叶缘处侵入。发生褐斑病的叶片上会产生紫红色的斑点,而后逐渐扩大为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斑块,上面还有隆起的轮纹。病斑为褐色、较宽。。[1]

病原

CercosporaneriellaSacc.称欧夹竹桃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座深褐色,大小25-125μm。分生孢子梗色浅,粗细不匀,聚集成束状,具隔膜0-3个,不分枝,顶端生有小型孢子痕,大小5-35×3-5(μm)。分生孢子圆筒形,具1-5个隔膜,大小15-50×3-5(μm)。此外,C.nerii-indiciYaman称夹竹桃尾孢,也是该病病原。

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尖或叶缘出现紫红色小点,扩展后形成圆形、半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病斑。病斑上具轮纹。后期中央退为白色,边缘红褐色较宽。湿度大时病斑两面均可长出灰褐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上或随落叶留在土表越冬。翌吝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到夹竹桃上,萌发的孢子从气孔或伤门侵入引起发病。3—7月发生。苗木生长过密或细弱发病重。[2]

防治方法

在个别枝条开始表现病状时,要及时剪除并销毁;发现蚜虫、叶蝉类昆虫危害时,应及时杀灭;发病后可用四环素等抗生素防治——可以在树干基部的病枝一侧的上下钻两个洞至木质部,用注射器将1000~2000单位四环素土霉素溶液缓缓注入,注入量根据植株大小、病情轻重情况而定,一般每株用量为30~50毫升。


相关视频

夹竹桃结果少见却有毒


防治褐斑病-植保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