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华粗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奥斯华粗化为了得到良好的微波防护和屏蔽材料,根据有机织物的特性,需对织物进行粗化、活化和敏化预处理,用化学镀的方法,使织物表面均匀地覆盖一层一定厚度的导电性能良好的镍层,从而制得具有良好导电、导热、抗静电、高电磁屏蔽性能的镀镍导电涤纶织物。[1]
最佳粗化效果
(1)在涤纶织物上化学镀镍之前以氢氧化钠、苯酚及聚乙二醇-600为粗化液,其中以氢氧化钠粗化效果最好。
(2)经氢氧化钠溶液粗化过的织物纤维的微观形貌观察表明,在织物纤维上均匀分布了许多侵蚀形成的凹槽和微坑,从而使镀层能够均匀附着在纤维表面的微坑和凹槽中,与纤维物理结合得非常牢固,在进行摩擦时镀层不容易脱落;而经由苯酚和聚乙二醇-600粗化过的织物纤维表面侵蚀的痕迹很少,并且分布不均匀,化学镀镍层与基体结合得不牢固,在摩擦时很容易脱落。
(3)为了提高化学镀层与织物基体的结合力,氢氧化钠粗化溶液的质量浓度以90g/L为宜,粗化温度以80℃为宜,粗化时间以20min为最佳。
简介
化学镀镍织物导电性好、屏蔽性能优良、可塑性好,是一种理想的电磁波屏蔽材料。它常用于制作屏蔽帐篷、墙布及防电磁辐射的服装、手套、帽子等,并已广泛用于计算机和控制中心,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电磁波对环境的污染。金属镀层与织物表面的结合强度是影响这类屏蔽材料应用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金属镀层的结合力,通常以提高织物金属化处理前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加以解决,这就需要选用良好的粗化工艺,而针对有机涤纶织物特点的专门粗化工艺配方尚少见报道。
化学粗化液的选择
化学粗化的实质是对织物表面进行刻蚀,使表面形成无数凹槽、微孔,造成表面微观粗糙以增大基体的表面积,确保化学镀所需要的“锁扣效应”,从而提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化学粗化还可去除基体上的油污和氧化物及其它的粘附或吸附物,使基体露出新鲜的活化组织,提高对活化液的浸润性,有利于活化时形成尽量多的分布均匀的催化活性中心。化学粗化可改变织物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和聚合分子的化学性质,在该表面上形成极性基,使表面成为亲水性,有利于织物与所镀金属的结合。常用的粗化液为极性有机溶剂,如苯酚、聚乙二醇等,也可采用100g/L氢氧化钠等作为粗化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