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妒妇,别名黄芩,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气味 (根)苦、平、无毒(一称大寒)。[1]
扩展阅读
本草纲目-黄芩更多
“释名”腐肠(《本经》)、空肠(《别录》)、内虚(《别录》)、妒妇(《吴普》)、经芩 (《别录》)、黄文(《别录》)、印头(《吴普》)、苦督邮(《记事》),内实者名子芩(弘景)条芩(《纲目》)、 尾芩(《唐本》)、鼠尾芩。弘景曰∶圆者,名子芩;破者,名宿芩, 其腹中皆烂,故名腐肠。时珍曰∶芩,《说文》作 ,谓其色黄也。
或云芩者,黔也,黔乃 黄黑之色也。
宿芩乃旧根,多中空,外黄内黑,即今所谓片芩,故又有腐肠、妒妇诸名。
妒 妇心黯,故以比之。子芩乃新根,多内实,即今所谓条芩。
或云西芩多中空而色黔,北芩多 内实而深黄。
“集解”《别录》曰∶黄芩,生秭归川谷及冤句。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弘景曰∶秭归,属建平郡。今第一出彭城,郁州亦有之,惟深色坚实者好。
俗方多用, 道家不须。恭曰∶今出宜州、 州、泾州者,佳。兖州大实亦好,名 尾芩。
颂曰∶今川蜀、河东、陕西近郡,皆有之。苗长尺余,茎干粗如箸,
叶从地四面作丛生, 类紫草,高一尺许。亦有独茎者,叶细长,青色,两两相对。
六月开紫花,根如知母粗细, 长四、五寸,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吴普本草》云∶二月生赤黄叶,两两四四相值。其茎空中,或方圆,高三、四尺。
四 月花紫红赤,五月实黑、根黄。二月至九月采,与今所说有小异也。
主要价值
主治 1、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女带下、手足寒热,宜服"三黄丸"。随季节而不同。
按上列三药的右诹,春季用量是:四两一三两一四两;夏季是:
六两一一两一七两;秋季是:六两一三两一三两;冬季是:三两一五两一二两。
配好后捣碎和蜜做成丸子,如乌豆大。每服五丸,渐增至七丸。一天服三次。
一月后病愈。久服使人健壮。
2、胸部积热。用黄芩、黄连、黄蘖,等分为末。
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开水送下。此方名"三补丸"。
3、肤热如火烧,骨蒸(结核)痰嗽等。用黄芩一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一次服下。
4、肝热生翳。用黄芩一两、淡豉三两,共研为末。
每服三钱,以熟猪肝裹着吃,温汤送下。一天服二次。忌食酒、面。
5、吐血、鼻血、下血。黄芩一两,研末,每取三钱,加水一碗,煎至六成,和渣一起温服。
6、血淋热痛。用黄芩一两,水煎,热服。
7、妇女绝经期的年龄已过,仍有月经或月经过多。
用黄芩心二两,浸淘米水中七天,取出炙干再浸,如此七次,研细,加醋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七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8、安胎清热。用芩、白术,等分为末,调米汤做成丸子,
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磅下。药中加神曲亦可。
9、产后血渴,饮水不止。用黄芩、麦门冬,等分为末,水煎,温服。
附方 黄芩的主要功用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
本品"得酒,上行;得猪胆汁,除肝胆火;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下痢;得桑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
基本信息
中文名:黄芩
学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管状花目
科:唇形科
亚科:黄芩亚科
属:黄芩属
种:芩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厚,肉质,径达2厘米,伸长而分枝。
茎基部伏地,上升,高(15)30-120厘米,基部径2.5-3毫米,钝四棱形,
具细条纹,近无毛或被上曲至开展的微柔毛,绿色或带紫色,自基部多分枝。
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4.5厘米,
宽(0.3)0.5-1.2厘米,顶端钝,基部圆形,全缘,上面暗绿色,
无毛或疏被贴生至开展的微柔毛,下面色较淡,无毛或沿中脉疏被微柔毛,
密被下陷的腺点,侧脉4对,与中脉上面下陷下面凸出;叶柄短,长2毫米,腹凹背凸,被微柔毛。
清热燥湿
黄芩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因此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
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
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
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凉血安胎
黄芩治疗孕妇的胎动不安,凉血安胎。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起到保胎的作用。
主治温热病
黄芩主治温热病,温热病特殊性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快、变证多 ,除必具发热外,大多热势较高。服用黄芩,能够缓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