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姚燮 | |
---|---|
姚燮 | |
原文名 | Xie Yao |
出生 |
1805年 浙江镇海 |
逝世 | 1864年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大梅山人 |
职业 | 文学家、画家 |
知名作品 |
《今乐考证》 《大梅山馆集》 《疏影楼词》 |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
个人经历
嘉庆十年,姚燮出生于镇海县城谢家河塘。姚燮祖籍浙江诸暨,后迁宁波北仑,姚燮生于北仑。祖父姚昀著有诗集,在地方上颇有文名,父亲姚成是县学秀才,曾在镇海乡勇局供职,家境清寒,姚燮曾有“五世儒素风,俭朴诚适宜”之自述。 姚燮自幼就是在诗的环境中长大的。 姚燮周岁识字,五岁能诗,童年所作《灯花诗》,大受父辈诗友赞赏,可说是个早慧的孩子。 以后他博览群籍,涉猎面很广。姚燮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不仅在诗、词、骈文等文学领域有成就,同时对经史也颇有研究,并且善于绘画,对绘事的鉴赏水平也很高。 20岁结婚,妻子吴氏是江苏武进人,出身贫民,耐辛劳、安本分。 22岁,进县学为“秀才”。 此后近十年内,他经常出门漫游,踪迹遍及浙东、浙北、苏南一带山川。并参加了友人叶元阶、厉志在宁波府创办的枕湖吟社,与叶、厉等诗人们一起经常吟诗作画。 道光十三年(1833),姚燮的第一部作品集——《疏影楼词》刊刻行世。从此在文学上崭露头角,成了“甬上名秀才”。 《疏影楼词》是他从29岁前所作的两千余首词中精选318首结集而成的,词的内容大致有题画、写景、寄赠、咏物、拟古等方面。 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举后,得到了浙江学政陈用光和主司(主考官)徐宝善两位名流的赏识。 次年三月,到北京参加春闱考进士,没有及第。发榜后,姚燮没有及时返家,留在北京埋头读书准备再试。 第二次会试落第后,他不再闭门苦读,而是活动频繁,结交了不少名流,如翰林院[1] 编修、御史黄爵滋,著名诗人与诗论家潘德舆,户部主事、员外郎与御史汤鹏,清代著名诗人张际亮,近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魏源。姚燮与这些文章家、诗人、朝廷大臣相聚饮酒、吟诗论文,思想上、文学艺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直到道光二十四年(1844)第五次应试失败,他便绝意仕途,在家坐馆教学,发奋著述。 中年时家道中落,生计无着。又因鸦片战争,英侵略军攻陷北仑,全家避难宁波,生活更加困迫。
戏曲成就
姚燮在戏曲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两部姐妹篇《今乐考证》和《今乐府选》就是明证。 《今乐考证》按年代排列戏曲作家,在每个作家后记载作品名目,名目后又附作家生平的记载和诸家评论,还间有剧情提要和作者自己的考证,全书计13篇,为晚清以前的戏曲算了一笔总帐。它的记载是空前详尽、丰富的; 总计入载宋剧975种,元明清杂剧203家1176种,金元明清院本316家116本。与《今乐考证》差不多同时,编写了《今乐府选》,这是一部琳琅满目,包罗万象的戏曲总汇,全书入载的金元明清诸宫调、杂剧、传奇、散曲达429种,计192册。通过它,可以使我们对中国戏曲发展的面貌有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对于《今乐考证》和《今乐府选》,姚燮都倾注了极高的热情,付出了艰巨的劳动,但毕竟个人精力有限,作者去世前,这两部书都没有最后定稿,还存在着不少讹误。但是正如郑振铎所说:“当举世不为之时,梅伯独埋头于戏曲的探讨,……而像他那样的有网罗古今来一切戏曲于一书(《今乐府选》)的豪气的人,恐怕自古到今还不曾有过第二个人!”
绘画成就
姚燮生前,画名似乎掩过文名。他的画选题较宽,有花卉、山水、仕女、静物、佛像,其中尤以梅花最多最好。姚说过:“平生画梅几千幅”,“画本流落半天下”。画的梅“回笔故作倔强技,千丈而落有石势”,表现了他自身的气质。朋友们称赞姚画的梅花风格雄健倔傲,气势不凡,特具工力。
《红楼梦》评点
姚燮的《红楼梦》评点,主要集中在《读红楼梦纲领》和《增评补图大观琐录》(王希廉、姚燮评本)。姚燮这《读红楼梦纲领》对小说所含各种材料的辑录,加上它对小说思想艺术的评论,还有对前人《红楼梦》研究成果的评途,真可算是百多年以前的一本红学小百科"了。姚燮一向有在古书上加评点的习惯,阅读时偶有感触心得,便随手挥毫,倘若批语积累较多,便也成为一种著述了。 《红楼梦》批语竟会如此流行,恐怕姚燮自己也不会料到的。这些评语中有些与《读红楼梦纲领》文字雷同。《读红楼梦纲领》自序说, "章晰条分,余别有著" ,当即指对《红楼梦》的批点。这种批点,只是妨壁《红楼梦》研究的一个环节,其撰写的时间应早于《读红楼梦纲领》,但不会早于咸丰后期[2]。
诗作品
哀江南诗五叠秋兴韵八章 [清] 姚燮 飓风卷纛七星斜,白发元戎误岁华。 隘岸射潮无劲弩,高天贯月有枯槎。 募军可按冯唐籍,解阵空吹越石笳。 最惜吴淞春水弱,晚红漂尽细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