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威廉·凯林

Mackerel讨论 | 贡献2019年11月2日 (六) 18:24的版本

威廉·乔治·凯林英语:William George Kaelin,1957年11月23日),生于纽约,美国癌症学家、哈佛医学院教授。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 他曾是被老师嫌弃的学渣
威廉·乔治·凯林
出生 (1957-11-23) 1957年11月23日(66岁)
美国纽约州纽约
国籍 美国
母校 杜克大学
机构 哈佛医学院
研究领域 癌症
奖项 盖尔德纳国际奖(2010)
威利(Wiley)生物医学奖(2014)
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2016)
马斯利奖(2016)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9)
  • 获得诺奖,他却说:“我获得了诺奖,却治不好我太太的癌症...”
  • 期望未来20年能找到应对大多癌症的方法’‘’

目录

教育、工作、与荣誉

凯林1957年出生于纽约,1979年获杜克大学数学化学学士学位,1982年获杜克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今任哈佛医学院医学教授,2002年至今任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2002年至今任布列根和妇女医院高级医师。[1]

他同时也是美国临床研究学会医学研究所(IOM)的成员。他曾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科学顾问委员会,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CCR)董事会和IOM国家癌症政策委员会中任职。[2]

2010年他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并获得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之后又陆续获得威利(Wiley)生物医学奖、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马斯利奖、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

“学渣”逆袭得诺贝尔奖

光看履历,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威廉·凯林的科研生涯可谓一路坦途,事实上并非如此。

曾是老师眼中的”学渣“

威廉·凯林上大学时的第一次实验室经历是一场灾难。当时,他的工作内容无聊,做着不重要且无趣的实验;实际上,他做的实验项目是上一位研究人员所犯的错误或观察到的人为假象而遗留下来的工作。不幸地,他的指导老师对他的研究成果的评价是:“可能永远都不会有成果”,甚至在他成绩单上批注“劝退”的评语,还说“凯林的未来不在实验室里,而是在实验室外”。[3][1]

遇到贵人

在实验室里表现不佳的凯林,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徘徊与惆怅,一度以为自己与科学家无缘。他因此曾对自已说:“我对医学有兴趣,当不成科学家,或许我也可以当医生。”

1982年,威廉·凯林进入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做博士后,遇到世界一流的导师戴维·利文斯顿博士(Dr. David Livingston),在他的指导下,凯林才重新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凯林也才有机会在戴维·利文斯顿博士的实验室中研究世界一流的问题,即所谓的RB基因[4][5]


学术研究

科学研究工作与钓鱼类似

据俄罗斯卫星网:根据哈佛大学网站消息,获得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哈佛医学院教授、癌症专家威廉·凯林(William G. Kaelin Jr)在波士顿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科学研究工作与钓鱼类似。

凯林说:“小时候,我的父亲最喜欢的消遣是钓鱼。秘诀之一是知道鱼在哪里,而猜测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他补充说,我做过正确的一件事,是我意识到希佩尔-林道综合征是一个可以“捕获”的好地方。正如哈佛大学的代表所解释的,凯林最初的研究是针对这种疾病。

凯林指出,偶然性在科学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结果通常出乎意料。他强调说:"我是一名研究癌症的生物学家,也是一名医生。我的实验室提出的第一个治疗方法是治疗贫血。我一直说,这才是科学发生的事情。"凯林认为,不排除"有关癌症的下一个重大发现"可能是相邻领域科学研究的成果。

[6]


凯林的期望

作为一名医学从业者,凯林有一个美好的希望,那就是用一片药治愈所有的癌症。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凯林又有着严苛的要求 -- 他注意到,目前科学论文的数据(即“论文篇数”)十分“臃肿”(即“重量不重质”),他希望科学家能够围绕科研的核心、踏实研究,而不是堆砌一堆华而不实的数据。

凯林说:“做自己喜爱的事非常重要。每天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仅仅为了谋生而做,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你所热衷的,同时也适合你才能的工作,这是一件幸运的事。”[7]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