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威廉·格拉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威廉·格拉瑟

威廉·格拉瑟 WilliamGlasser1925,美国心理治疗学家,现实治疗法的创始人。

基本介绍

威廉·格拉瑟 [William Glasser 1925],美国心理治疗学家,现实治疗法的创始人。他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

详细介绍

早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受教育,后进入凯斯西储大学,1945 年获临床心理学学士学位,1948 年获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1953 年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博士学位。1954-1957 年任实习医生,1957年,他在洛杉矶的退伍兵管理中心洛杉矶加州大学参与精神病治疗训练,1961年取得检验合格证书。受训期间,他感到其所接受的传统的精神分析治疗有很大局限性,这是他创造现实治疗法的种子。他对学习精神分析感到有挫折,他把这个不满向他的老师和在第三年开始做他的临床督导的 Harrington 说了。在以后的 7 年里,Harrington 一直是他的督导。

1956 年,他曾在凡图拉(Ventura)女子学校担任精神治疗咨询师,该校是加州处理少年犯的公立机构,他在一个州产医院里为违法的少女做咨询。一开始他的同事反对他的改变纪律和教学实践的建议,但是后来他们发现他的方法有用。他以友谊和责任影响一个一开始拒绝改变的群体,他的方法包括个体和群体治疗,以及工作人员训练。他在凡图拉中学创造了一种针对吸毒少女的特定的方法。

在格拉瑟对州立医院里违法的少女的咨询成功被人们所了解后,他成为加州学校系统的顾问。之后,在加利福尼亚系统地阐述了现实治疗法,并在洛杉矶建立现实疗法研究所。以洛杉矶为基地,格拉瑟在美国、加拿大和其他国家举行研讨会,并利用研究所的分支机构 - 教师培训中心,把现实治疗法运用到学校情境之中,培训了 10 万名教师,影响较大。

格拉瑟以其现实治疗法而闻名。1961 年,他出版的第一本著作《心理健康还是心理疾病?》一书中首次谈到现实治疗法的一些基本思想和实践尝试。1965 年他的《现实疗法》一书问世,标志着现实治疗法的正式推出。1967 年在洛杉矶建立了现实治疗法协会(1996 年更名为威廉·格拉瑟协会),1968 年成立了对教师做现实治疗法训练的分支 - 教育训练中心。1973 年现实治疗法协会(现在是控制论、现实理论和有效管理协会)开始进行现实治疗家的资格认定。现实疗法的基础是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1996 年开始他将其更名为选择理论(Choice Theory) 。

他对精神分析不满,认为精神分析不是教人对自己负责,而是固守过去并因过去而总是指责别人。他热认为人都有爱与被爱两种基本需要。如果它们不能得到满足,人就会产生焦虑、怨恨、自暴自弃等消极情绪反应,并可能产生逃避现实、不负责任的欲望。现实疗法强调当事人的责任和力量;重视当前的行为,协助当事人拟定明确的行为改变计划并切实执行;以关怀和尊重为基础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强调当事人自身优点和潜能,帮助他发展成功认同经验。它的基础是选择理论,重点放在改善现在的关系─也就是帮助当事人去讨论他现在生活中的一些关系,并且他愿意透过什么样的努力来为已经遭到破坏的关 系做努力。“选择理论”就是要挑战那些所谓古老的正确传统─我知道什么是对你最好的。

成果

现实治疗法的人格理论

人性观。他认为:人格或特质,乃是整个自我运作的总和。包括理智性的功能、情感性的功能、以及每个自我独特的反应模式。而自我乃是个体心理功能的总和知最理想代表,他深信人格发展的历程正是一个人学习如何去满足需要的功能所展现出来的,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或状况,将影响个人人格的特质,因为满足需求的程度或状况长可决定个人是否能适当的采取行动。

基本人性需求及满足方式。他将基本的人类需求分为五级:玩乐与乐趣的需求、权力与影响力的需求、自由与作选择的需求、归属感的需求、生存的需求。认为基本心理需求是超越时空,对人是十分重要的,但却需要经过学习才能有效满足。这样的学习从幼年时期开始直至生命终结,是个人一生的发展问题。认为个体欲满足其需求,必须在共融的关系(involvement)中,以负责(responsibility)、正确(right)、及符合现实(reality)的行为为之。

控制理论

虽然格拉瑟创立现实治疗法不是得益于控制理论,但他对现实治疗法的解释是控制论的。控制理论的理念是:人类行为是有目的的,且这些行为源自于个人的内在、而非外在环境的力量。虽然外在环境的力量会影响我们的决定,但我们的行为并非这些外在环境的力量造成的。我们的行为是为了满足我们基本的人性需求。

现实治疗法的主要目标是教导人们一些较佳且更有效的方法,去从生活中得到我们所要的。控制理论反对决定论的人性哲学。此理论认为如果每个人愿意努力为着某一目标而行动,他必能改变,并可过更好的生活。但当个人的选择侵犯别人的自由时,其行为便是不负责任的。通过现实治疗法法的演练,一方面可学到如何获得自由,另一方面又能避免伤害别人。

现实治疗法的特征

反对医疗模式。现实治疗法否定心理疾病的观念,假定行为失常的种种形式,都是不负责任或需求未能达成的结果。此一方法不用心理诊断,并视心理疾病等于不负责任行为,而心理健康等于负责行为。

成功认同与积极的嗜好。成功认同的概念对理解现实治疗法具有重要作用,持有“成功认同”(success identity)的人,视自己是个能够给予爱与接受爱的人,感觉到自己有力量,具有自我价值感,格拉瑟另发展出“积极的嗜好”(positive addction)观念,作为在生活中培养心理力量的主要来源。常见的做法是跑步与冥想。

强调现在而不重视过去。主张应视当事人为一“具有广泛潜能的常人,而不应视其只是具有问题的病人”,因此他不赞成浪费时间去追究问题与失败,并建议治疗者去探索当事人的长处。更须在会谈中,强化这种长处,至于重述历史与探查过去,他均视为无用。

强调价值判断。它重视当事人所扮演的角色,判断自身行为的本质以决定到底什么因素造成他们生活上的失败。除非当事人能断定他们的行为具有建设性或破坏性,否则就不能产生任何改变。

反对移情。现实治疗法拒绝采用移情作用。格拉瑟认为,传统的治疗者通过移情作用,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当事人。现实治疗法法要求治疗者以本来的面目出现,不要将自己的角色想成是对方的父亲或母亲。格拉瑟自创立现实疗法之后,即强调当事人在治疗中不会想要去探索过去不成功的生活,只想与一个真实存在的人愉快地相处。

强调人格的意识层面而非潜意识层面。按精神分析的理论:对于潜意识有所了解与洞察,是人格改变的先决条件。现实治疗法主张:强调潜意识,即是避开当事人不负责任的中心问题,并且给他一个逃避真实的借口。领悟固然极富意义,但现实治疗法并不认为这是产生改变的重要因素。

强调责任。现实治疗法一直都强调责任的重要性。格拉瑟将负责界定为:凡为满足个人需求,但不妨碍他人满足其需求的行为谓之负责。负责的人具有自发性,知道自己从生活中需要什么,并会拟定计划来满足需求与目标。简言之,负责指个人已学会有效地控制其生活。格拉瑟强调,不论治疗者或普通人,均应避免批评,因为如果我们学会过负责的生活,就不会苛求自己,寻找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批评对我们并无帮助。

现实治疗法八大步骤

建立共融关系;

探讨目前的行为而非情绪;

对当前的行为做评价;

订定计划;

对计划的承诺;

没有借口;

没有惩罚;

永不放弃。

现实治疗法的采用的技术

共融关系。现实治疗法强调治疗者要以真诚的关心帮助当事人面对困难,寻求解决的途 径,满足基本需求。因此治疗者要以第一人称的“我”来表明自己的看法与关怀,而不用含混的字眼。在治疗的初期,当事人可以谈论任何有兴趣的主题,而不必局限于述说自己的苦难与困惑等问题。

设限(set limits)。治疗者必须设定计划中所能给予的时间与关怀,他只能在约定时间内与当事人建立正常的共融关系,而不允许约定时间之外过度的相处与交往。

面质(confrontation)。面质事治疗者以一种对立的,不接受任何解释的态度,帮助当事人面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看清阻碍成功的不当防卫与借口。

示范(modeling)。社会技能可以从观察与仿真中习得,自我控制有时也能从观察别人的反应中而有所增进。

教师的角色(teacheru2019s role)。当事人表现出负责的行为,常期望治疗者给予奖励。否则,应具有不同的表示,不能只是唯唯否否。治疗者并需教导当事人,应从日常生活当中采取较佳的途经以达满足需求。

幽默(humer)。治疗者使用幽默可以使关系轻松自在,也使当事人学习健康的方式来面对自己的失败与弱点。

矛盾法(paradox)。现实治疗法以不同传统的谘商方式来面对当事人的问题,使当事人未有防范的接受这种说法,而能不同的角度真正看清问题,使治疗重于行为而非感觉。

主要著作

心理健康还是心理疾病?:Mental Health or Mental Illness?,1961

现实治疗法:Reality Therapy,1965

没有失败的学校:Schools Without Failure,1969

认同的社会:The Identity Society,1975

正向沉溺:Positive Addiction,1976

心理的运作:Station of The Mind,1981

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1985

教室中的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 in the Classroom,1986

有品质的学校:The Quality School,1990

你在做什么?:What Are You Doing?,1996

他本来把选择理论认定为控制理论,因为他认为我们生命中唯一可掌控的人就是我们自己。愈早了解这项事实的人愈好。但不幸的是、控制理论乍看之下似乎在本质上较属于行为主义派、而非人类/人道学派。这真是一大谬误。因此,他后来将控制理论重新命名为选择理论。[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