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威海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威海港是中国山东省港口之一,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黄海沿岸。威海港由六个港区构成,分别是威海湾港区、龙眼湾港区、蜊江港区、石岛港区、靖海湾港区、乳山头港区。其中威海湾港区又可分为老港作业区、新港作业区、崮山作业区。龙眼湾港区是中国距韩国最近的港口。2014年,威海港的货物吞吐量达67.2万TEU。威海港还有一个重要的客运港,2014年的旅客人数达148万人次。刘公岛也位于威海港内。

位置境域

威海港位于地处太平洋黄海海域外海的威海市区东部,赵北嘴和北山嘴两岬角之间,西岸即威海市区所在地,故称威海湾[1],这里也是甲午海战也就是被世界各国称之为黄海海战的发生地。海岸近似半圆形,三面环山,刘公岛横列于东,为天然屏障。威海商港位于海湾北部。由于威海市地处华东地区,纬度毗邻江苏省,是准南方的气候,所以冬季湾内很少结冰,航道可常年通行。从南岸赵北嘴到北岸北山嘴,海岸线长30余公里,海湾口阔7公里。刘公岛将其分为南北两口:从刘公岛贝草嘴至牙石岛为北口,口阔1,600米,最深处34.5米,无暗,万吨轮可畅通无阻,是威海港的主要航道,来往只多从北口航行;刘公岛东端至南岸赵北嘴为南口,口阔4,500米,最深处19.8米,也可通行万吨轮船

威海港位于北纬37゜29′,东经122゜10′。因受太平洋暖流影响,气温温和,冬不结冰,为我国北方著名良港,可泊大小轮船数百艘。

港区分内港和外港。内港,北自东山嘴,南至金线顶旗杆嘴灯塔以西。外港,由北岸江古嘴向南,延伸至刘公岛贝草嘴、大泓、日岛、旗杆嘴。刘公岛偏北横列于海面,将海口分为南北两口。北口,自江古嘴到刘公岛北端,口阔约1,600米,水深6至28米,无暗礁,为主航道,方位向东90゜,向西270゜,长约2,350米,宽60米,水深负6.5米。进出港船只多从此经过,万吨轮畅通无阻。南口,自刘公岛南端至赵北嘴,口阔4,500米,分北水道和南水道,水深均为负5至15米。北水道长约9,250米,宽1,388米,泥及软泥底。南水道,长约10,000米,宽1,850米,泥底,系养殖区,禁止商船通行。

港口设施

光绪十七年(1891年)建成刘公岛铁码头。该码头用厚铁板钉成方柱,中灌水泥,凝结如石,直入海底。码头长205米,宽6.9米。英国租借威海卫后,于1915年重修。1935年因码头锈蚀,无法使用,威海卫管理公署会同中国海军、地方绅士和英国海军成立刘公岛铁码头工程委员会,招标修复。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将码头全部拆除换成新钢材,1971年建成突堤“T”字形引桥结构,涨潮时可停靠万吨级船舶。

1918年威海卫商界德昌、仁盛利、益胜、德新等8家商号,为抵制外国垄断码头,合资兴建新码头,定名德胜码头,又称1号码头或坞口码头。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栈桥式木质板面,水面柱高4.8米,长153米,宽6米,可停靠30吨以下驳船和木帆船。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将1号码头木质板面拆除,换成水泥制件。1959年扩建堆物岸壁20米。1966年改建成重力式钢筋混凝土管柱码头,长184.65米,宽18米,可停靠500吨级船舶2艘,1000吨级船舶1艘。扩建货物仓库面积512平方米,货物堆积场地7.7万平方米。1978年由山东省交通厅工程大队施工,建成圆柱栈桥式码头1座,长235米,宽21米,可同时靠泊5000吨级船舶2艘;扩建货物仓库面积499平方米;建油库1座。1980年扩建水泥面货物堆集场地面积7611平方米。

威海港另有舢板驳岸1处,始建于1961年,长100米,可停靠50吨级渔船数艘。

到1985年底,威海港全部码头岸线长418.5米,靠船泊位5个。其中500吨级泊位2个,1000吨级泊位1个,5000吨级泊位2个。候船室1处,货物仓库面积1012平方米,货物堆积场面积8.8万平方米。

1990年9月15日17时中外合资的威东航运有限公司“金桥号[2]”5000吨客货滚装船由南朝鲜仁川港起航,16日上午8时抵达威海港。威海--仁川海上客货运输线正式开通。11月30日威海港万吨级码头投产。

视频

威海港 相关视频

威海港宣传片-潮起威海港
威海港:一座开放的国际精品强港正崛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