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娘家(张福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娘家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娘家》中国当代作家张福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娘家

结婚多年,一直住在母亲身边,不时地要听母亲无休止的唠叨,不由得就有些不耐烦。因而,我总是羡慕那些远嫁的女儿们。女儿回娘家的日子,是女儿的节日,也是母亲的节日。妹妹家在银川,每次回家来,家中热闹得就像过年。母亲兴奋得满脸通红,忙得蚂蚁搬家一般,尽数取出冰箱中早就贮存的食品。还不待人坐定,就迫不急待地问:要住几天,什么时候回去?什么时候再来?这样的情景常让我眼红。

娘家是女儿休憩身心的家园。无论走得多远,无论多么劳累,只要一回到娘家,回到母亲身边,那疲劳的身心就有了依傍。

只要想起儿时同母亲一起回姥姥家的情景,心中就涌起一片甜蜜。

终年在外奔波劳累的母亲,一回到娘家就成了尊贵的公主。每顿饭,舅母都会恭敬地问姥姥:今天吃什么饭?这时的姥姥就会放下做婆婆的尊严,和气地对舅母说:去问四姑娘和小妮吧,看她们爱吃什么,你就做什么。幸福又骄傲的母亲就幸福地对舅母说:嫂子随便做吧,只要是嫂子做的,只要是咱家的饭,我都爱吃啊。

就着姥姥慈爱的目光,一碗红薯粥,一碟咸酱豆,一张小薄饼,母亲都出能吃出无尽的香味来。

爱乌及屋,在姥姥的娇宠下,我变得异常娇气。天热,我哭;天冷,我哭。夜里,我更是哭闹不止。哭声搅得四邻不安,常有邻居委婉地问姥姥:四姑娘还要在娘家住多久。这样的问话,让姥姥异常敏感、生气:我家四姑娘不回去了,天高地远的,四姑娘好不容易才回来一趟,怎么能说回去就回去呢?不过是小妮哭几声,我听着好听得很呢。

长夜啼哭,让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的舅舅有了用武功之地。街头巷尾贴满了舅舅的手迹: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往行人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真不知有多少好心人为我念过那幌子,也不知为此舅舅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我害怕邻家的小猫小狗,姥姥会不厌其烦的上门动员人家将那些小动物们处理掉。而我喜欢毛绒绒的小雏鸡,姥姥家中就不时地响着“叽叽”的娇叫声。那些慢慢长大,我不再喜欢的小鸡们,姥姥大方地送给邻居们,这大概是对邻人的一种补偿吧。

姥姥家地处江淮,夏天很热,几乎要将人晒化。一出门,我就要母亲背,心疼女儿的姥姥总是不肯:稀热稀热的,背她干什么,让她自己走。虽如此说,却早已伏下弯曲的背,颤颤巍巍地将我背起。在那个炎热的夏季里,街上的行人们常能看到拐着一双小脚的老人,背着一个小女孩,旁边甩手走着我年轻的母亲。这样的一行三人,成了那时街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那情景常让人惊叹:嘿,瞧那娘儿几个 。

许多年后,当我也做了母亲时,常常是母亲抱着我的胖儿子,健步如飞地在前面走着,我则甩着手慢悠悠地在后面跟着。

由小女至母亲,由母亲至祖母,人生的角色就这样在爱的时光中更替着变幻着。

在我羡慕远嫁的女儿时,又不知有多少人家的女儿羡慕我。与我同龄的邻居小贺,娘家远在西安,看着我和母亲一天无数次地来往穿梭,总是不无羡慕地对我说:你多幸福啊,每天都能见到母亲,一顿饭的功夫,你就能回趟娘家。

与母亲毗邻而居,聆听母亲的唠叨,也感受母亲的关爱。渐入中年,对母亲的唠叨,竟然就有了几分不可名状的依恋。倘或一日不曾听见,心里就像少了什么似的。

那一日在家中闲坐,不知怎的,心就莫名其妙地乱跳起来,总觉得还有什么事儿没做,又想不起是什么事儿,待在外玩耍的儿子大声地喊着“妈妈,妈妈”跑进来时,才恍然想起:噢,原来一上午都没有见到母亲,往常这个时候母亲早就来了两三趟了。急忙跑到母亲家中,看母亲坐在沙发了安然地织着毛衣,一颗跳动不安的心才平静下来。

常回娘家的女儿是幸福的。大观园中的少奶奶、大小姐们一个个锦衣玉食,安享荣华,却逃不脱无家可归的命运。失去父母千里投亲的多才女子林黛玉,虽然一进贾府就被外祖母心肝宝贝地叫着搂进怀里,最终也只落得“一杯净土掩风流”,做了异乡孤魂,想来是多么的凄凉。稻香村里任凭杏花出墙,而她的主人,只能孤守昏灯,教子侍姑,回娘家是她遥不可及的梦。身为贵妃的元春,回一次娘家,毫无欢聚的喜悦,却像是生死离别,豪华的场面不能掩饰她凄凉的心境。有着男儿才略的探春,同样也逃不过远嫁不归的命运

娘家是女儿的避风港。儿时在母亲的怀抱时长大;初嫁人时将娘家依恋;当自己也做了祖母外祖母时,对娘家的怀念就成了每日的必修课。快乐有娘家来分享,痛苦有娘家来分担。

忙了一天,待要坐下歇息时,就听窗外传来一阵悦耳的歌声:“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

听着母亲的唠叨,吃着母亲的好饭菜,就想:母亲在哪里,哪里就是家。[1]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张福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