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紗禮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婚紗禮服 |
婚紗可單指身上穿的服飾, 也可以包括頭紗、捧花部分。婚紗來自西方,有別於以紅色為主的中式傳統裙褂。白色婚紗代表內心的純潔,後來逐漸演變為童貞的象徵。
一般來說,婚紗主要類型有A字型婚紗、直身婚紗、齊地婚紗、小拖尾婚紗、大拖尾婚紗、蓬蓬裙型婚紗、連身婚紗、吊帶婚紗、抹胸婚紗、素麵婚紗、珠繡婚紗、泡泡袖婚紗、公主型婚紗、貼身型婚紗、高腰線型婚紗。
基本內容
中文名:婚紗禮服
起源時間:1840年
外觀類型:A字、拖尾、直身、迷你、魚尾等
外文名:Wedding dresses
起源地點:英國
材料類型:緞、厚鍛、亮鍛、蕾絲
背景
隨着中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們着裝觀念的不斷改變,人們追逐時尚的腳步也越來越快,新人對於結婚禮服亦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如今,中國婚紗市場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婚紗的成衣率逐年上升,婚紗的生產與銷售成為眾多企業追逐的熱點。
2010年全國登記結婚的新人達1250萬對,這一數量連續三年突破1000萬大關。據不完全統計,在新婚消費方面,約90%的新人願意花費整個婚慶支出預算的15%左右,用來購買婚紗禮服或租借婚紗禮服拍攝婚紗照。
如今婚紗禮服在中國大部分城市的婚紗影樓中已經接近飽和狀態,以後只會在完善和整合上有所突破,婚紗禮服在這一塊市場的增長有限。由於婚紗禮服個人消費市場剛剛起步,所以市場增長潛力很大。此外,隨着國內婚紗禮服行業的發展以及新人對婚紗禮服衛生和個性化的要求,國內掀起了購買婚紗禮服的熱潮,婚紗禮服的消費量猛增。
中國婚紗禮服行業區域分布上,具有一定規模、檔次和效益的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廣東潮州、中山、深圳、廣州、江蘇蘇州、福建廈門和泉州等地。2011年中國結婚人數將繼續上升並保持快速增長,從而帶動婚紗禮服行業的快速發展,婚紗禮服企業應樹立品牌意識,增強行業競爭力。
兩者區別
傳統的中式婚禮總是以紅色為主,熱烈紅火,看着就讓人覺得喜慶;相反,傳統的西式婚禮的禮服卻以白色婚紗和黑色禮服為主,雖然顏色素淨了不少,卻顯得神聖浪漫,與中式婚禮形成了強烈反差。而如今新式的中式婚禮中,在婚宴上新娘通常要換上三套禮服,第一套是出場禮服,通常是白色婚紗,第二套是敬酒時穿的禮服,這一套禮服通常是晚宴式禮服,第三套禮服是送客穿的禮服,通常新娘會穿上雞尾酒式的晚宴服。
婚紗由來
起源
1840年,英國女王(,1819-1901)結婚時,穿上了一襲由漂亮的中國錦緞製作而成的白色禮服,拖尾長達18英尺,並配上白色頭紗,從頭到腳的純白色驚艷了全場。而在維多利亞大婚之前,英國皇室成員的結婚禮服均是頭戴寶石皇冠、配上鑲滿珠寶銀飾的晚禮服、外披一件毛皮大衣的傳統裝扮。她的這一驚人之舉,在令人驚艷之餘,更迅速成為一大風尚廣泛流傳,西方婚禮上新娘身穿白色結婚禮服也逐漸成了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
一戰後的1920年代,女性社會地位的改變也使婚紗的風格大大地改觀,逐漸出現了短裙設計的婚紗;1940年代,因為二戰的緣故,新娘的結婚禮服轉為簡單樸素,許多母親也將自己的婚紗當做傳家寶,傳給女兒當嫁妝。
發展
婚紗前身是白色聖袍。16世紀,酷愛打獵的理查伯爵(Richry Count)率領皇室貴族們到愛爾蘭北部的小鎮Fairy Tale Town打獵,巧遇了在河邊洗衣服的蘿絲小姐(Rose. Miss)。理查伯爵即刻被蘿絲小姐的純情和優雅氣質深深吸引,同時蘿絲小姐也對英俊挺拔的理查伯爵產生了深深的愛慕之意。狩獵回宮的理查伯爵在當時封建社會所不容的「門不當,戶不對」的情況下,大膽提出了向農家出身的蘿絲求婚並迎娶她的想法!為讓理查伯爵死心,愛爾蘭皇室向蘿絲小姐提出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一夜之間縫製一件「白色聖袍」,並要達到從愛爾蘭皇室專屬教堂的證婚台至教堂大門的長度。面對如此嚴苛的要求,蘿絲小姐並不示弱,而是聯手全鎮老小在天亮前縫出了一件設計線條極為簡約而又不失皇家華麗氣息的16米長的白色聖袍。當這件白色聖袍送到愛爾蘭皇室們的面前時,所有人都深受感動,並被蘿絲小姐的聰明才智所折服。蘿絲小姐和理查伯爵終於如願以償地舉行了童話般的神聖婚禮。
這就是全世界第一件婚紗的由來。而變成蘿絲夫人的蘿絲小姐也於幾個月後在家鄉—小鎮Fairy Tale Town創辦了以Rose. Madam為品牌的聖袍(婚紗)設計公司,成為皇室成員自力更生、自創名牌的第一人,並且專為相愛的戀人製作白色聖袍,代代相傳。而如今,Rose.Madam已經成為知名的皇室御用婚紗品牌。 其實,西式婚紗不僅僅是西方的「原創」靈感,這一傳統習俗不但和中國大有淵源,甚至深受中國古老的審美觀所影響。
傳說
傳說,當時的西方人受到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1324)的影響,認為東方遍地是黃金,充滿無限希望,而古代中國也成了人們心中最烏托邦的神秘國度。西方派出大量的使者來到古代中國探險,這些使者在中國走馬觀花之後重返故土,都會被當做了解東方的顧問一般受到皇室的熱情款待。據說,當時一位皇室問及中國的女人如何把自己打扮得最漂亮時,某使者想起曾見識過古代中國一場神秘的東方儀式—男人們身穿黑色衣服,平日間穿着嬌艷的女人都身穿白色長衣,迷人的樣子真是「我見猶憐」。這位外國使者並不清楚,這其實是中國傳統的葬禮服飾,但他卻認為東方女子在重要場合都身穿白衣,女子穿白衣才是最美的。於是,西方皇室紛紛效仿,出現了婚禮上新娘身穿白色婚紗的景象。
1499年,在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路易十二(Louis XII le Pere du Peuple,1462-1515)與王后安妮(Anne de Bretagne,1477-1514)的婚禮上,出現了「婚紗」的概念——王后的婚紗採用了從古代中國進口的較為昂貴的白色織錦,上面鑲綴着各種珍珠、銀飾和寶石,首開婚紗中國化的先河。
婚紗款型
A字型
注重視覺的修長效果,整體設計就如同英文數字A一般。它上半身緊身窄小,下半身順勢拉寬,由於腰身並不相當明顯,從上到下呈一直線之感,使新娘子看起來更顯高挑,是喜歡錶現身段新娘的首選。
直身婚紗
一般採用貼身設計,能凸顯新娘的好身材,呈現給客人性感和高貴。它適合穿着在小而精緻的婚宴場地,簡潔但不失高貴與大方。
拖尾婚紗
又可分為小拖尾、中拖尾和大拖尾,短的40公分,長的80公分以上。它適合穿着在隆重的婚禮場面。天真可愛的花童手捧着大大長長的拖尾,跟隨新娘走過綠茵進入教堂,盡顯婚禮的奢華與神聖莊嚴。
迷你短款
上半身貼身,下半身腰以下至裙襬自然拉寬,特別適合嬌巧和活潑俏皮的新娘。
蓬裙型
上身設計至腰部緊縮,腰至裙襬部如同傘型撐開,裡面有裙撐支撐。它使新娘有如公主一樣華麗高貴,並能掩蓋例如腿部較粗等缺陷,是最多新娘選擇的婚紗款型之一。
魚尾裙擺
凸顯瘦窄的設計概念,展現新娘美麗性感的腰身,膝部以下突如美人魚尾般的寬廣裙襬,盡顯新娘獨有的韻致,是一款非常能夠表達服飾與人氣質融合為一的婚紗。
荷葉婚紗
立體的領子如風中荷葉輕輕搖曳,不論行與走都動靜皆宜。它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到面部,讓新娘更顯大氣、成熟和魅力十足。
歷史演變
1900~1919
在清朝時期台灣正式的結婚禮服,女性采「鳳冠霞帔」;以及紅袍寬裙,至於新郎則是以「長袍馬褂」,或是官服為主。日據時期,仍舊維持原有的漢式傳統服飾。到了日據中期,由於日本自明治維新來對於追求西化的努力逐漸成熟,而台灣間接受西化影響,新郎改穿西式的黑色禮服、頭戴禮帽,新娘改穿及膝洋裝或裙襬及地的白色西式禮服,「紅色蓋頭」改以「白色頭紗」取代之,手持捧花,不僅在樣式上全盤西化,在顏色方面也顛覆了傳統所認定的喜慶色系。
1919~1937
此時期新娘禮服以「中式服」為主,但家境富裕的新娘則穿西式白紗禮服,新娘手拿捧花成為趨勢;至於新郎的禮服款式,除少數穿著中式的「台灣衫」之外,多數以西裝款式作為結婚禮服,有些會戴上白色手套、禮帽。
1937~1945
本時期正值戰時,日本政府為爭取軍援,一切皆以簡便為原則,此時有女性著改良式服裝作為結婚禮服;亦有以簡便的洋裝作為禮服者,至於新郎禮服,除西裝之外;亦有穿著「國民服」或軍裝來當禮服。
1950年代
1950年代的台灣,在經濟條件逐漸好轉的發展下,台灣民眾的穿著也漸漸地較有餘力來重視新娘禮服。此時女性除了流行燙捲髮之外,在穿著上也開始學習西方的流行,例如當時所流行的單件式或搭配式洋裝以及新式西洋婚紗禮服,就是受到西方流行的影響所帶動的流行款式。
1970~1980年
1970年代後期已有國外知名服飾流行品牌開始進入台灣,這個情況到了1980年代,由於國民所得不斷提升,國人出國觀光大增,加上使用國外品牌來凸顯個人身分地位的觀念盛行的影響下,讓國外知名服飾流行品牌,更加受到國人普遍喜愛。
1990年代
1990年代台灣衣飾發展受到以下三項因素:1.朝向深度西化、2.世界國際化、3.多元文化這些因素的影響下,表現出以重視高度流行為特質的穿著習慣;此一時期國內的新娘禮服則表現出更為多元化的設計風格,也呈現出越發豐富性感。國人開始自己設計婚紗禮服,更符合東方女性的身材曲線,並在婚紗上加入了中式元素,曉山青的旗袍款婚紗在白紗的基礎上加上旗袍的設計創造婚紗的新文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