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妇联总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妇联总会

中华民国台湾)文化资产

图片来自随意窝

基本资料

等级    直辖市定古迹

旧称    日本陆军偕行社

公告日期  1998年9月1日

地理位置  台北市中正区长沙街一段27号

建成年代  大正年间(1912~1926年间)

妇联总会,1915年至1920年建立,是台湾台北市市定古迹。位于清朝登瀛书院(又称淡水馆)、日治时代大日本帝国陆军偕行社,其中“至德堂”被台北市文化局列为二级古迹。当时中华民国妇女联合会的主要工作是敬军、爱军、劳军,因此借用军方用地作为会址。2006年7月21日,中华民国妇女联合会与中华民国国防部举行点交仪式,把向军方借用的土地并建物交给军方。[1]

地理位置

服务奉献

为军人缝制征衣

  • 当时因为军队补给艰困,在蒋夫人号召下,首先成立“缝衣工厂”,由军眷与公务员眷属组成庞大的缝衣队伍为军人缝制征衣;一直延续到民国八十年,因为当时台湾的成衣工厂林立,军方的联勤也有自己的被服工厂,缝衣工厂才改建为“听障中心”;总计四十一年来,妇联会为军人缝制了一千多万件的衣物,尽管当时有些军衣的口袋缝得有些偏斜,但是,军人还是很乐意穿这种“妇联会”制作的军衣,是一段最令人回味的岁月。

为官兵眷属建房舍

  • 民国四十五年,为了协助国军官兵解决住的问题,妇联会发起“捐建军眷住宅”向企业界募款,呼吁捐一万元就可建一户,钱不够捐五千元,集两个也可捐建成一户,鼓励企业慷慨解囊,到民国八十四年六月廿七日“国军第十八期职务官舍”落成赠交国防部,总计四十年间,妇联会为国军官兵兴建的眷舍与职务官舍高达五万三千八百卅八户,受惠官兵及眷属逾数十万人,这也是今天台湾各地经常看得到许多“妇聨新村”的原因。

为眷属、遗族设立托儿所

  • 民国四十一年八月,为了让缝制军衣的义工无后顾之忧,也为了安置军人与烈士遗族子女,妇联会成立了“惠幼托儿所”,四十二年七月社会局核准立案,初期只收卅名免收费的公费幼儿,至今毕业学生逾五千多人,初期毕业生现在多已四、五十岁,马英九先生也是从这所惠幼托儿所毕业的佼佼者,民国八十九年惠幼托儿所还获当时的马市长亲自表扬为“台北市创办历史最悠久的托儿所”,由这位从这里毕业的马市长手上接获这样的表扬状,更是别具意义。

为军眷遗孤设立育幼院与学校

  • 民国四十四年,为了安置从“一江山”与“大陈岛”撤退来台近二百名的军人子弟及烈士遗孤,妇联会因此成立了“华兴育幼院”,随著儿童的成长,陆续成立“华兴小学”、“华兴初中”、“华兴高中”,招收的学生也从烈士遗族、贫困荣民子弟、泰北难童、国内穷困家庭子女,扩充到自费的阳明山附近居民。

敬军、爱军、劳军五十年

  • “敬军、爱军”本是妇联会成立时的服务要旨,因此在组织型态初定的第二年,就发起会员写了五万封慰劳信给驻越国军,第三年协助军人之友社展开文化劳军,自此,敬军、爱军、劳军即成为妇联会每年固定的重大活动,每逢国庆、春节、妇女节,妇联会均会组团赴金门、马祖、乌坵、东沙、东引、澎湖等外岛前线与各地军医院慰劳国军将士与住院官兵,另配合时令节日,分赴三军基地致赠慰问金与劳军品,总计五十年来共劳军一千六百馀次,超过六百万的官兵都曾体验妇联会的关爱。

矢志永远愿为军、荣、眷服务

  • 在点交会上,辜严倬云女士最后表示:令人遗憾的是,六年前,民进党上台后,总政战局局长邓祖琳亲自来访说:“军方要维持中立,不再需要妇联会的协助。”因而拒绝了妇联会行之五十年的敬军劳军,以往妇联会每年劳军六次,到外岛各地,以前我们被视为大姐姐,三、四十年后的现在,则被视为妈妈辈。由于现在的军方认为不再需要妇联会的协助,妇联会也因此将援助服务对象转为社会上的弱势民众;尽管如此,辜严倬云女士还是说:“妇联会跟军人的情感是分不开的,只要军方提出来,妇联会任何时候都愿意提供服务。”

服务扩及全台

  • 民国九十五年八月一日上午十时,辜严倬云女士在妇联会新址美龄楼接受访问时,谈及妇联会的服务对象表示:尽管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军方表示不再需要我们的服务,对这一点,早在民国八十一年创会会长蒋夫人在对分会干部研习会上就已经未雨绸缪的提示我们:“未来本会同仁不仅服务三军,更应以全省二千一百万同胞之需求为念,凡贫病、残障、失依、贫困者,均为本会服务之对象。”
  • 创设振兴医院
  • 创设听障医学中心
  • 设立军眷、清寒子弟奖助学金

相关作品

视频

妇联总会参观国家安全教育展

参考文献

  1. 台北地院市定古迹妇联总会修复完工,司法院全球资讯网,10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