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媒妁之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媒妁之言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媒妁之言 汉语成语,拼音是méi shuò zhī yán,意思是指媒人介绍。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媒妁之言[1]

拼音 méi shuò zhī yán

意义 成为媒人的代名词

用法 作主语、宾语

成语释义

媒妁:介绍婚姻的人。指媒人的介绍。

中国古代婚姻观,男女成婚,必须有中间牵合人,即媒妁。古有"媒氏"、"媒官",皆司嫁娶。

成语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各国习俗

我国的媒人

媒人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很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即已经出现,所谓"男女非有行媒不相问名"、"男女无媒不交"、"女无媒不嫁"、"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等古训和俗语,就是从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不过,通过媒人介绍来选择婚姻对纸厦腿象的现象不仅仅限于我国,在世界上的许多民族中这都是一个十分普遍的择偶方式。

媒人介绍的方式

在亚洲的众多民族中,择偶往往是通过媒人介绍而实现的。媒人介绍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一方的父母先相中某位姑娘或小伙子,再请寒尝遥记媒人前去说亲;一是媒人主动向男女双方提出缔结婚姻的要求,也就是说择偶颂希劝方式自始至终都是依靠媒人主动说合,而这些人往往是一些专职的媒人。

柬埔寨人的媒人

柬埔寨人的择偶方式即以媒人介绍为主,并且这种择偶方式在亚洲东部的各民族中颇具代表性。柬埔寨人一般在小伙子长到14岁左右时,其父母就开始考虑儿子的婚事了。删剃如果他们看中了哪位姑娘,就会先想方设法搞到姑娘的生辰八字(出生时的年、月、日、时辰),然后请算命先生卜算与其子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相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方八字相克,则此事告吹;如果相合,说明双方可以缔结姻缘,那幺小伙子的父母就请媒人前去提亲。媒人的选择也有颇多讲究,要求担任媒人的人必须由丈夫健在、儿女成群、命相好、对女方有所了解的妇女来充当。

在婚姻关系确定前,媒人至少要到姑娘家去三次。

媒人第一次去姑娘家,要带着一包小槟榔、篓叶和烟,作为礼物送与姑娘的父母。不过媒人在第一次去姑娘家时并不是直接向姑娘的父母提出婚事,而是向姑娘的父母说小伙子的父母要来姑娘家做客,询问姑娘的父母是否方便。一般来讲,姑娘的父母听到媒人的话后都会明白其意。如果姑娘的父母有意于这门婚事,则会答应婆浆棵。

媒人第二次去姑娘家时所带礼物与第一次相同,只是谈话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媒人虽然仍未直接言及婚事,但往往会说小伙子的父母知道姑娘家有良田数亩,想给姑娘家良种,希望姑娘家的地里生根开花、结果,实际上即是隐晦地向姑娘的父母提出婚事。如果姑娘的父母说等几天看看天气再说,那么则往往喻示着姑娘的父母有意于这门亲事,之后姑娘的父母也开始四处打听小伙子的相貌、人品、及其家庭情况。

隔了一段炒戒润己时间后,媒人会第三次来到姑娘家,明确要求姑娘的父母表态。如果姑娘的父母同意,双方就要交换写生辰作八字的庚贴,至此婚事才算最终说定。柬埔寨人的这种择偶方式,我们在其他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亚洲众多民族的择偶习俗中可以经常见到,尤其是对于男女双方命相是否相克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其最主要的是在择偶的过程中,这些民族十分注重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而且媒人在其中的作用可以与父母在婚姻中的作用相提并论。

叙利亚的媒人

在叙利亚,当地人择偶方式虽然也有媒人介绍,但形式列为奇特。在叙利亚的一些地方,流行一种称为"敲门问嫁"的习俗。当家里儿子到了结婚年龄,小伙子的父亲就请一位老妇人前来充当媒人,奇特的是她的职责不是到小伙子父母或是小伙子相中的姑娘家说媒,而是到别人家去敲门问人家有没有姑娘要出嫁。如果回答说有,老妇人就会进门等待,但不能开口询问姑娘的情况,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判断姑娘的情况。一般来讲,家中有客人来总是要招待的,老妇人就樱坑糠是在姑娘端咖啡来招待客人的仔细打量姑娘,也不询问其年龄,而是依靠自己的判断力从姑娘的容貌等方面推断姑娘的年龄,之后回到小伙子家向小伙子的父母转告姑娘的情况...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