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嫦娥一号」修訂間的差異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嫦娥一号.jpg|350px|缩略图|右|<big>嫦娥一号</big>[http://www.hinews.cn/pic/0/10/12/45/10124577_988900.jpg 原图链接][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07/08/16/010138876.shtml 来自 羊城晚报 的图片]]]
 
[[File:嫦娥一号.jpg|350px|缩略图|右|<big>嫦娥一号</big>[http://www.hinews.cn/pic/0/10/12/45/10124577_988900.jpg 原图链接][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07/08/16/010138876.shtml 来自 羊城晚报 的图片]]]
  
'''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嫦娥]]命名。于2007年10月24日(UTC+8,下同)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
'''嫦娥一号'''是[[ 中国]] 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嫦娥]]命名。于2007年10月24日(UTC+8,下同)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长度18米,寿命大于1年。该卫星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月|月球]]表面的3D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嫦娥一号是中国[[嫦娥工程]]<ref>[http://www.chinanews.com/gn/2018/12-08/8695844.shtml 新闻背景:中国嫦娥工程大事记],中国新闻网 ,2018-12-08 </ref>的第一阶段任务,自2004年1月立项,第一阶段耗资十四亿人民币。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前往月球预定地点。
 
 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长度18米,寿命大于1年。该卫星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月|月球]]表面的3D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嫦娥一号是中国[[嫦娥工程]]<ref>[http://www.chinanews.com/gn/2018/12-08/8695844.shtml 新闻背景:中国嫦娥工程大事记],中国新闻网 ,2018-12-08 </ref>的第一阶段任务,自2004年1月立项,第一阶段耗资十四亿人民币。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前往月球预定地点。
行 36: 行 36:
  
 
 出于避免突发事故的考虑,嫦娥一号一共制造了两颗,而由于嫦娥一号正式星的成功发射,其备份星失去了备份功能,[[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嫦娥一号备份星(即嫦娥二号)将于2010年10月发射升空。备份星将不再进行多次变轨,而是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而且,备份星的月球轨道高度也会有变化,星载设备会有更换。
 
 出于避免突发事故的考虑,嫦娥一号一共制造了两颗,而由于嫦娥一号正式星的成功发射,其备份星失去了备份功能,[[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嫦娥一号备份星(即嫦娥二号)将于2010年10月发射升空。备份星将不再进行多次变轨,而是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而且,备份星的月球轨道高度也会有变化,星载设备会有更换。
 +
 +
==视频==
 +
===<center> 嫦娥一号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 嫦娥一号全程3D模拟</center>
 +
<center>{{#iDisplay:x0192wqzxyu|560|390|qq}}</center>
 +
<center> 回顾嫦娥一号到四号发射的全过程 </center>
 +
<center>{{#iDisplay:o09239bc1kq|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326 太空科學]]
 
[[Category:326 太空科學]]

於 2020年12月14日 (一) 00:36 的最新修訂

嫦娥一號中國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嫦娥命名。於2007年10月24日(UTC+8,下同)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順利發射升空。

衛星的總重量為2350千克左右,尺寸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太陽能電池帆板展開長度18米,壽命大於1年。該衛星的主要目的是獲取月球表面的3D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間環境。嫦娥一號是中國嫦娥工程[1]的第一階段任務,自2004年1月立項,第一階段耗資十四億人民幣。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前往月球預定地點。

目錄

研製

嫦娥一號工程由五大系統組成,分別為衛星、運載火箭、測控、地面應用、發射場。 嫦娥一號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研製,衛星總設計師是葉培建。衛星以東方紅三號通訊衛星平台為基礎,採用三軸穩定姿態控制,具有自身變軌能力。

  • 2004年,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立項
  • 2004年12月20日,衛星開始初樣電性星電測
  • 2006年7月,完成正樣產品的生產和驗收,進入系統級總裝、集成和測試階段
  • 2006年7月28日,國防科工委月球探測工程中心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簽訂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研製合同
  • 2007年1月5日,嫦娥一號探月衛星通過專項評審

主要任務

嫦娥一號主要有四個任務:

  • CCD立體相機激光高度計繪製完整的立體月球地圖,從而獲取覆蓋全月面的地形圖,有助研究月球地質構造的演化,為未來登月地點的選擇提供有用的參考數據。
  • 探測月球上的等14種元素分布,並會利用成像光譜儀[2],測定造岩礦物,如橄欖石、輝石、斜長石等在月球表面的含量與分布情況。
  • 監測月-地之間的空間環境,利用高能粒子探測器和太陽風探測器記錄太陽風數據,以及太陽活動對月-地之間空間環境的影響。

後期

由於減少了變軌次數,嫦娥一號省下的燃料足夠其工作一年有餘。在預計工作期滿之時,專家預計可以將衛星軌道調整為100公里,以獲得更清晰的月面圖像。另有計劃使嫦娥一號主動撞月。

出於避免突發事故的考慮,嫦娥一號一共製造了兩顆,而由於嫦娥一號正式星的成功發射,其備份星失去了備份功能,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嫦娥一號備份星(即嫦娥二號)將於2010年10月發射升空。備份星將不再進行多次變軌,而是直接進入地月轉移軌道。而且,備份星的月球軌道高度也會有變化,星載設備會有更換。

視頻

嫦娥一號相關視頻

嫦娥一號全程3D模擬
回顧嫦娥一號到四號發射的全過程

參考文獻

  1. 新聞背景:中國嫦娥工程大事記,中國新聞網 ,2018-12-08
  2. 成像光譜儀介紹,搜狐,201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