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孔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孔奂
孔奂
原文名 Huan Kong
出生 514年
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逝世 583年
国籍 中国
职业 官员

孔奂,(514—583)南朝陈会稽山阴人,字休文。孔琇之曾孙,孔子的31世孙。

个人经历

孔奂几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被叔父孔虔孙收养。很好学,善于写文章,经史及诸子百家的著作,没有不通读过的。

州里荐举孔奂为秀才,参加射策考试,成绩优异。

后进入朝廷为尚书仓部郎中,转任仪曹侍郎。当时左民尚书沈炯[1]

被匿名信所诽谤,将要被判重刑,事情牵连到朝廷中枢机关,人人都心怀忧惧,孔奂在朝廷上发表议论辩审这件事,最后终于弄清楚了。

高祖受禅即位后,孔奂转任太子中庶子。

永定二年,授为晋陵郡太守。孔奂清白自守,妻子儿女都不赴任所,惟自己一人乘单船到达郡治所在地,所得的官俸,随即分给赡养孤寡之人。

等到继承帝位后,征召他为御史中丞,兼领扬州大中正。孔奂性格刚直,善于推理,多次弹劾官吏的过失罪责,朝廷官员对他很是敬怕。孔奂深晓治国的纲领要旨,每次陈述上奏,皇上没有一次不称好的,朝廷百司所积压或难解决的事,都托请孔奂决断。

兼领扬州大中正。孔奂性格刚直,善于推理,多次弹劾官吏的过失罪责,朝廷官员对他很是敬怕。孔奂深晓治国的纲领要旨,每次陈述上奏,皇上没有一次不称好的,朝廷百司所积压或难解决的事,都托请孔奂决断。 天嘉四年,重授他为御史中丞,不久又任五兵尚书,散骑常侍、大中正不变。

世祖驾崩后,高帝即位。孔奂在职任上清廉俭朴,对不当之处进行了很多改正,高宗对此很赞赏。 到了德元年死了,当时正七十岁。

人物轶事

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公元558年),会稽郡山阴县人孔奂出任晋陵太守.晋陵自南宋,南齐以后,一直是个较大的郡,虽几经盗寇骚扰,仍然是个殷实富足之地.在这里任职,对于那些贪婪的官员说,当然是一个肥缺.所以前后不少人在这里为官,都有贪沾公家财物的行为.唯独孔奂清白自守,妻子儿女都没有随他到晋陵去,只他一人单独赴任.不仅如此,他到任后,所得俸禄,常常用来赡养那些生活无靠的孤寡老人.晋陵郡的老百姓都很庆幸本郡来了这么一位太守,尊敬地称他为"神君".曲阿一家富户的主人殷绮,看到孔奂人为一郡之守,住的用的穿的都那么朴素节俭,以为他手头拮据,给他送来一套比较象样的衣服和一床毡被.孔奂答谢说:"太守的俸禄是很多的,怎么会买不起这东西呢 只是我看到郡中老百姓的生活还不富裕,所以才不敢使自己生活豪华.多谢您的美意了,但东西我却不能收下,愿以后也别再这样打扰麻烦您了."

由于孔奂注重品德修养,又十分干练,一个时期内在仕途上还算顺利.到陈宣帝太建八年(公元576年),孔奂已是南陈的侍中了,相当于宰相,握有选拔人才,黜百官的重权.有些人想走他的后门向上爬,他一概拒绝.即使是皇亲国戚,甚至那些公侯王子们,他也不肯通融.始兴王叔陵在湘州,曾几次私下活动,欲求宰相之职.

这天,孔奂与陈宣帝议论起此事,颇对始兴王叔陵的行为不满,对陈宣帝说:"我认为象宰相这样的要职,考虑人选时应以品德是否高尚为根本,不一定非得是皇帝的后代或亲戚."陈宣帝表示同意他的意见.当时陈后主为东宫太子,他想让江聪为太子詹事,让管记陆瑜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孔奂,孔奂直言相告说:"江聪这个人,虽有晋朝潘岳,陆机那样的横溢的文采,却没有汉初商山四皓中东园公和绮里季那样的见识和才干,让江聪辅佐东宫,我认为很难达到辅佐的目的."

陆瑜把这些话原原本本地说给了陈后主,陈后主为此对孔奂怀恨在心,并亲自把想让江聪任太子詹事的事问陈宣帝说了,陈宣帝竟然同意了陈后主的意见.孔奂听说后立即进谏说:"江聪是个文人,如今皇太子并不缺乏文才,何必借重于江聪!依我之见,应当选择品行敦厚又有政治主见的人辅佐太子."陈宣帝问他说:"依你所言,谁比较合适 "孔奂说:"都官尚书王廓,世世代代德行操守都很有名声,他本人又才识过人,是较合适的人选."当时陈后主也在旁边,连忙阻止说:"王廓是王泰的儿子,不可居太子詹事之职."

孔奂又上奏说:"南宋范晔即范泰之子,也曾任太子詹事之职."陈后主听了他这番话,仍然坚持已见,极力向陈宣帝陈述他的理由,陈宣帝最后还是听从了陈后主的意见,结果江聪成了陈后主身旁的要人,陈后主即位后又成了宠臣.最后南陈江山丧落在陈后主手中,与这件事极有关系.如果陈后主或陈宣帝听从孔奂的意见,那么后陈的历史恐怕是要另写的.

人物轶事

司马光评事

永定元年(557),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是为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霸先在位虽只二年,却很能干,史评“江左诸帝最为贤”。陈霸先喜爱侄儿陈蒨胜过自己的儿子们,常称道说“此儿吾宗之英秀也”。永定三年(559),陈霸先驾崩,陈蒨继位,是为陈文帝。

陈文帝起自艰难,知百姓疾苦。《通鉴》载有他勤于国事的一例。为避免晚上打瞌睡,陈文帝命每晚传送更签(古代夜间报更用的计时竹签)的人,一定要把签扔到石阶上,令其锵然有声,“吾虽眠,亦令惊觉。”陈文帝在位七年,表现也不差。

天康元年(566),陈文帝病重,国事皆由到仲举、孔奂两人来决断。此时中国版图上也是小三国的形态。北方原有东魏西魏,之后高洋篡东魏建北齐,宇文觉篡西魏建北周。

陈文帝知道儿子陈伯宗懦弱,担心“三方鼎峙”的局面,陈伯宗守不住江山,表示要将皇位传给弟弟安成王陈顼。陈顼扑通跪在地上,一把濞涕一把泪,推辞不做。文帝又对尚书仆射到仲举、五兵尚书孔奂说:如今局势复杂,需要长者为君,我想把皇位传给弟弟,你们依诏行事。

然而孔奂声泪俱下地表态:坚决拥护太子,不同意行废立事,况且安成王足可当周公之任。 将死的陈文帝闻言,很是高兴,称赞孔奂有直道而行的遗风。于是任命孔奂为太子詹事。“太子詹事”在南北朝时期是东宫所有官员的首长。也就是说,陈文帝将保驾太子的重任交给了孔奂。

然而一年之后,陈顼野心勃发,废了侄儿陈伯宗,自立为帝,是为陈宣帝。孔奂对此无动于衷,被宣帝从外任招回朝廷,历任清要之职而终天年。

司马光在“臣光曰”第84篇里,首先祭出“人臣之事君,宜将顺其美,正救其恶”一句。意思说,人臣事君,要玉成其美事,匡救其过失。然后分三点,把孔奂批得非常狠。

其一,孔奂负托腹心重任,决策国家大计,如果认为陈文帝的话不出真心,就应当像窦婴、袁盎那样,据理力争,防微杜渐,以绝陈顼非分觊觎之心。

其二,如果认为陈文帝真有那个意思,就应当请皇帝明下诏书,向中外宣布。这样,既可宣扬陈文帝舍子立弟的美德,又可避免陈顼后来废侄自立的恶行。

其三,如果真心拥护皇太子,就应当竭忠尽诚来辅佐他。可是陈奂在陈文帝活着时,一味揣测他的心思而去迎合。等到陈文帝死了,陈顼篡国却不能挽狂澜于即倒,嗣主失位又不能殉节去死。 司马光认为,象孔奂这号人,“乃奸谀之尤者”,是奸诈奉承到极品的人物。陈文帝托他顾命之重,是看走眼了。

孔奂不死于太子,这是当时的风气所致。从南北朝的实际来看,行的是绅士政治,皇帝的走马灯,士族们才不管,这一点我们在《城头变换大王旗》(臣光曰76)中说过。孔奂不算最典型,他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司马光的评论往往基于事实,又高过事实,他是从为人臣的大势来看,认为孔奂当死。但我以为,死不是尽忠的最高境界。尽忠的最高境界当是匡扶社稷,如周勃的安刘。孔奂于此两者都做不到,又不能匡扶太子,又不去死,所以挨批。

其实孔奂其人也有清介可取。孔奂,字休文,会稽人,孔子三十二代孙。善属文,通经史百家。有个叫刘显的,很是推重他,“尽以藏书相付”。

侯景之乱时,尽管他侧身侯景心腹大将侯子鉴的手下,但别人对侯子鉴都高看一眼,独孔奂傲然自若,说:“岂有取媚凶丑,以求全乎。”陈宣帝时,他任吏部尚书,谁来买官卖官,他都一律拒绝,连陈宣帝的太子、后来的陈后主的面子,他都不买。《宋书》称“其梗正如此。”

但孔奂力保太子登基,表明了他的不知大势。不管真心不真心,陈文帝的担忧是对的,不有一个成熟的智慧来处理时事,皇位什么时候被人抢了去还不知道。此一番顾虑宋初的赵匡胤也有。

赵匡胤与赵匡义有“烛光斧影”之说,传为疑案。但我以为,赵匡胤有陈文帝的心思是可以肯定的,赵匡胤本人不就是从孤儿寡母手中夺了皇位的么。基于此而言,可以肯定,疑案之说不能成立。

如果孔奂听从陈文帝的意见,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事。孔奂误导了皇帝。因此,司马光认为,孔奂是善于逢迎之辈。而其平生最为痛恨此类人,比如在“臣光曰”第22篇,就批叔孙通教唆惠帝文过饰非,但语气没见这么狠。此篇是司马光批此类人中语气最狠的一篇。

廉篇孔奂单船

廉篇孔奂单船

孔奂清白。赴任单船。俸分孤寡。不受衣毡。

原文

陈孔奂、除晋陵太守。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惟以单船临郡。所得俸秩。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号曰神君。殷绮见其俭素。馈以衣毡一具。奂曰。太守身居美禄。岂不能办此。但百姓未周。不容独享温饱。不烦厚意。

孔休文。靖之来孙也。少孤。为叔父虔孙所养。永定中。除晋陵太守。晋陵自宋齐以来为大郡。虽经寇扰。犹为全实。前后二千石。多行侵暴。惟奂清白自守。单船赴郡。应得俸秩。且分赡孤寡。况衣毡乎。

南北朝时候。陈朝有一个人。姓孔,单名叫一个奂字的。放到晋陵地方去做太守官。他的为人很清白自守。妻子们并不跟着上任去。只自己坐了一只船、到晋陵地方去。他所应得的、薪俸。随手立即分给那一般没有父母、和没有了丈夫穷苦的人。那一郡地方的百姓们。都称呼他叫做神君。

有一个姓殷名叫绮的人。看见孔奂很俭朴。就送给他一套衣毡。孔奂见了就说道。我做了太守官。得了很大的俸禄。难道不能够备办这些物件吗。但是百姓们还没有周全。当然不可以独自享着温饱。你这种厚意。是可以不必的。

诗作品

赋得名都一何绮诗

南北朝:孔奂

京洛信名都,佳丽拟蓬壶。

九华凋玳瑁,百福上椒涂。

黄金络騕袅,莲花装鹿卢。

咸言仪服盛,无胜执金吾。

参考文献

  1. 沈炯 白话二十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