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孔穴,汉语词语,又作“窍窦”。 读音为 kǒngxué,意思是分别为洞穴、穴位、气孔。 [1]
出处
汉·班固《白虎通·情性》:“山亦有金石累积,亦有孔穴出云布雨,以润天下。”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山东西二十里,高秀独出,积石相临,殆无土壤,石间多孔穴,洞达相通,往往有如数间屋处。其俗谓之峄孔。” 唐·元稹《分水岭》诗:“偶值当途石,蹙缩又纵横;有时遭孔穴,变作呜咽声。” 冰心《寄小读者》一:“姊姊,你走了,我们想你的时候,可以拿一条很长的竹竿子,从我们的院子里,直穿到对面你们的院子去,穿成一个孔穴。我们从那孔穴里,可以彼此看见。” 唐·刘知几《史通·书志》:“四支六府,痾瘵所缠,苟详其孔穴,则砭灼无误,此养生之尤急也。” 《旧唐书·太宗纪下》:“制决罪人不得鞭背,以明堂孔穴针灸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