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孙万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孙万龄

本 名: 孙万林

字: 寿卿

所处时代: 光绪

出生地: 安徽利辛县

出生日期: 1843年

逝世日期: 1905年

孙万林(1843-1905),字寿卿,安徽利辛县孙集孙小寨人,家贫卖烙馍谋生。身矮力大,三次投军,都因为身高不足 未就。同治初年,到山东德州投入嵩武军张曜麾下,因作战勇敢,提升外委(额外低级官员),不久升为统领。张曜任河南 布政使时,御史参他目不识丁,孙由此警悟:欲成大器,必须读书。此后发奋攻读,闲暇时手不释卷,文墨渐通。1884年, 随张曜入京疏浚皇城北城河。1886年又跟着张曜查勘山东河工。张曜就任山东巡抚,孙则驻守烟台石灰窑,修筑宁海州(今 山东牟平)到威海卫西山口的道路,并以总兵任嵩武军左营营官。[1] 万龄幼年个性倔犟,爱习刀枪。刚到入伍年龄,他就踊跃报名参军。可是,因为个子矮小,三次报名皆未被录取。男儿未泯报国志,不达目标誓不休。同治初年(1862),十九岁的孙万龄执意辞别父母,离开老家,独自到山东德州投营参军。终于被录取,隶属嵩武军张曜麾下。

从农民到将军

孙万龄从军后,作战勇敢,旋提升为外委(清代编外低级军官),不久升为统领。张曜任河南布政使时,被御史以“目不识丁”参奏。孙万龄由此警悟:欲成大器,必须读书。从此,他发愤攻读,手不释卷,由是文墨渐通。他为人豪爽,机智果断,骁勇过人,作战时,身先士卒,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屡建奇功。因此,很受部下的拥戴和上级的器重。数年之间,他就由外委、统领升任总兵,加提督衔。 同治十一年,30岁的孙万龄荣膺同治皇帝颁赦圣旨的殊荣。圣旨称赞孙万龄“为宁夏肃清案内出力,赏授尔为武功将军,锡之诰命。”孙万龄之妻严氏因此被封为诰命夫人。圣旨较完好地保存在利辛县文化局。 光绪十二年(1886),孙万龄从张曜勘查整修山东河工。张曜任山东巡抚后,命孙万龄驻守烟台石灰窑附近,负责修筑烟台宁海州至威海卫西山口道路。数年间,孙万龄率军开通山道90华里,修桥53座。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山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次年1月20日,34600名日军从荣成附近海滩登陆,矛头直指荣成。山东巡抚李秉衡急令孙万龄部,指挥嵩武中军右营兼招募福字三炮队,驻守威海之荣成,策应先行抗日部队。军情万分危急,孙万龄接电迅即率军踏雪东进,在羊亭遇到从荣成溃退而来的阎得胜,绥军首领刘澍德也率两营人马前来助战。三股清军兵合一处,由孙万龄统一指挥。 1月22日,孙万龄得知日军占领荣成,并已向西进犯后,召开了紧急会议,对刘澍德部和阎得胜部分别作了部署,决定由自己率部在白马河西岸伏击西犯之敌。1月24日,日军骑兵行至白马河东岸,突然遭到孙万林骑兵侦探的伏击,被击毙一人,便不敢贸然前行。 傍晚,日军得知清军兵力不足,便派出一个大队和一个中队的步兵,摸黑向白马河东岸运动。早已埋伏在此的孙万龄部,趁敌人立足未稳,立即发起猛攻。 日军对地形不熟,只好打着探照灯照射进攻目标。 孙万龄手下多是刚招募来的新兵,手中拿的又是旧土枪和老前膛来复枪,一时被日寇的灯光战术弄慌了神儿,纷纷大叫:“不好,倭兵厉害!” 孙万龄纵身而起,朗声鼓舞士气:“弟兄们,洋鬼子不可怕,利用倭兵的灯光,打他个措手不及!”孙万龄喊着,在工事掩护下,巧妙利用日寇的行军探照灯光,开枪连续射击。 枪声响处,日军一个个应声倒地。众士兵见主将镇静地把几个入侵者撂翻在地,也纷纷开枪还击。与此同时,一颗颗炮弹开始在日军中爆炸。激烈的阻击战进行了近两个小时,日军被打死一名军官、百余名士兵,三名官兵当了俘虏,孙万龄部仅一名哨官受伤,一名马夫中弹牺牲。 白马河之战是甲午战争中陆军将领孙万龄以少胜多的首例。日军第一次受到如此重大打击,入侵的嚣张气焰锐减。在初战获胜扬我国威的形势下,阎刘两部理应密切配合正面战场,协同作战,给入侵之敌以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阎部却不战而退,率先撤走。刘部先是按兵不动,继而借口上司有令调回,也撤军西退。孙万龄率1200多人孤战无援,不得已撤出阵地,移驻羊亭以西孙家滩一带,不顾人困马乏,冒着严寒,继续日夜赶修工事,准备再战。 荣成失守和白马河阻击战后,威海卫陆路战情每况愈下。巡抚李秉衡心急如焚,他严厉指责“各路退缩者不止一人,而以阎得胜为最怯”。因此,电饬孙万龄,“阎得胜临阵退缩,即军前正法”。此时,日军已进逼羊亭,孙万龄考虑,临阵斩将于稳定军心不利,暂未按电令去办。 1月30日,孙万龄探知日军来犯,决定让李楹部为右翼,预防敌人迂回和包抄;阎得胜为左翼,预防日军直插威海卫,并时刻准备接应正面战场;自己率军防守孙家滩村东的羊亭河长堤,正面堵击敌人。 2月1日是旧历正月初七。天寒地冻,北风呼啸,漫天大雪。日军过河以后,直向孙家滩东面的护河大堤扑来。这时,埋伏在护河大堤树丛中的1200多人在孙万林的指挥下,用步枪和抬杆勇猛射击敌人。 在七八个小时的激战中,中国军队击毙敌军五百余人,缴获枪械479支,中国军队仅伤亡87名。双方炮声不断,战斗十分激烈。阎得胜见日军炮火凶猛,便下令西撤。 孙万龄两面受敌,不敢恋战,与李楹部连夜撤至酒馆集。2月2日上午,孙万林在酒馆集隆幅寺召开各军将领紧急会议,阎得胜被擒,当日军前正法。 2月3日,威海卫失守。万龄奉命在宁海、文登一带袭扰敌人,屡有战果。二、三月间,先后光复宁海、荣成、文登三县城。进驻文登后,将原部改为东字正军五营。 甲午战争中,白马河前哨战是中日陆军在山东半岛的首次接仗,也是日军入侵山东半岛后遭受的第一次打击。这次战斗虽然只是清军的一次小胜,但它创造了中日甲午战争中以少胜多的战例。山东巡抚李秉衡在致张之洞的电文中亦称:“兵固单,尤苦死将,前敌敢战之将,仅一孙万龄。”

深入险境罢兵戈

甲午战争后,孙万龄没有因有功得到嘉奖,反而遭受了不白之冤。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孙万龄因涉嫌阎得胜临阵脱逃案被革职,发往军台(设在新疆、蒙古一带的邮驿)效力。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正月,山西巡抚奏明其冤,赦孙万龄回充武卫中军前路前营,任管带。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孙万龄改任武卫中军前路统领,恢复原官衔,率军攻打东交民巷外国使节驻地,后改任陕西河州镇总兵。同年十二月,慈禧太后西逃,孙万龄护送至大同,改授南阳镇总兵。 光绪三十年(1904),孙万龄当了南阳镇三年总兵后,在“勤政为民,地方安谧”的赞誉声中调四川松潘镇任总兵。 此间,其弟兄曾去探望,孙万林煮菜汤吃,兄弟共忆往昔之苦。次年六月,川藏边境苗夷作乱。孙万龄在总督锡良面前从容地说:“苗夷小丑,罔知国家威德。万林不敏,窃以三寸舌贤于十万师也。” 锡良立即命令他代理建昌镇总兵。孙万龄抵建昌后,立即下令解除禁严,遂带随从两名,星驰入藏。见藏酋后,万林慷慨激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剖析利弊。藏酋大喜,遂罢兵议和,避免了一场大战。 归川途中,出于年老体衰,旅途劳累,孙万林身染瘴毒。回衙延医诊治,未果。病中,孙万龄仍坚持行政,竟死于公堂之上,享年63岁。 噩耗传出,满城百姓无不悲恸。总督锡良也悲伤地说:“万龄威镇苗夷,何天夺之速也?”赠银三千两,供治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