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孙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孙倬,冶金专家。他是中国密闭鼓风炉炼锌技术的开拓者及闪速炉炼铜技术的倡导者;解决了中国镍工业建设和冶炼烟气治理方面的许多技术难题,为推动中国有色冶金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简介

孙倬,有色冶金专家。奉天(今辽宁)沈阳人。1943年毕业于北平中法大学物理系。 曾任昆明炼钢厂技术员,沈阳冶炼厂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建国后,历任东北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局工程师,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副院长,高级工程师,中国金属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曾主持天宝山、通化两矿山的设计工作。是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工程设计总负责人。

人物生平

孙倬,1918年10月20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流亡到北平。1935年参加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939年考取上海中法工学院,后去昆明中法大学理学院攻读物理。1941年,他参与组织本校学生参加昆明市倒孔(孔祥熙)游行,招致国民党当局的通缉。1943 年大学毕业后,孙倬到昆明炼铜厂工作,任甲种实习员,并在昆明无线电训练班兼任教员。1945年日本投降后,孙倬到沈阳冶炼厂工作,1947年升为助理工程师。1948年初,他返回北平,集资开办怡和化工厂,维持生活,并掩护地下党电台。同年6月,地下党组织遭破坏,他在天津地工部的安排下奔赴解放区,几经辗转,到达吉林江北化工厂,负责组建铜电解车间,支援解放战争。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孙倬参加了接管沈阳冶炼厂的工作,担任工程师室主任,主管全厂技术工作,组织恢复生产。1949年3月,孙倬调往东北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计划处,任计划科科长。参加编制恢复东北地区有色金属工业三年计划,并为贯彻这一计划艰苦奋斗了3年之久。1951年,东北工业部为表彰他在这一工作中的杰出贡献,授予他甲等劳动模范称号。1952年,他晋升为计划处副处长。

1953年,孙倬调至新组建的中央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设计公司(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前身)工作,任工程设计总负责人办公室主任,协助院长部署和审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有色金属工程建设的设计项目。1955年,孙倬任中条山工程设计总负责人,该企业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设的大型采、选、冶联合企业,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孙倬带领设计队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制订了具有长远意义的开发方案,使中条山铜矿开采三十多年至今不衰。1956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1961年起,他历任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科研办公室主任,科研处处长。1979年后,他担任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他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注重将选题密切结合生产建设中的问题,使研究成果迅速应用于生产。例如:在60年代为金川镍基地进行的高镍锍磨浮分离铜镍的研究,为我国炼锌工业进行的密闭鼓风炉炼锌试验,以及70年代为金川提高镍电解电流密度的试验等,都在设计和生产上得到了应用。他对国外重有色金属工业的现状有深入的了解,积极追踪先进技术的发展,善于倡导、推进新技术的开发和引进。60 年代初,孙倬建议引进铜的闪速熔炼技术,并作了大量准备工作。1965年,以他为主进行了引进谈判,并在以后贵溪冶炼厂的设计和建设中发挥了作用。

主要贡献

镍是战略物资,在国防工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60年代初期,我国进口镍的来源被迫中断。为摆脱这种困境,金川镍基地的建设加快了步伐。金川炼镍工艺采用了电炉熔炼、转炉吹炼、高镍锍磨浮分离铜镍、硫化镍电解生产电镍的流程。高镍锍磨浮分离铜镍在生产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它是加拿大国际镍公司50年代初期开发的新技术,在当时的条件下,我国难以获得,只能由我们自己研究开发。当时任科研处长的孙倬毅然担起组织技术攻关的重担,孙倬知识渊博、平易近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尊他为师,乐于向他请教和切磋技术问题。他主持制订试验方案,开展小型试验,并进而指导半工业试验。经过课题组的努力,试验获得成功,取得了一套完整的设计数据,并找到了控制高镍锍缓慢冷却,使硫化铜、硫化镍晶粒长大的简单实用方法。金川镍基地据此进行设计,建成投产。

1975年,为满足国家对镍的需要,冶金工业部指令设计院做金川产量翻一番的设计规划。金川镍电解,原设计阴极电流密度为200安培/平方米,投产后仅达到150安培/平方米,产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围绕实现产量翻一番及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孙倬在金川现场作了长达4个月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技术方案,包括在转炉吹炼过程中降铁保硫,以控制阳极质量;改电解造液为化学造液、降低净液渣带走的镍,以提高电解液中镍离子浓度;控制阳级钝化,保证正常生产和电解镍的质量;以及通过试验提高电流密度,以保证电解镍的产量等。他不仅现场指导进行规划,而且亲自抓试验的落实。在冶金部的支持下,1978 年,天津电解铜厂做了工业规模的提高电流密度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结果。据此,设计采用了与加拿大相同的230安培/平方米阴极电流密度。这样,不仅在原有车间基础上成功地进行了技术改造,达到了产量翻番的目的,而且建设速度快,比新建一座电解车间可节省投资2000万元。

个人简历

1918年10月20日 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1943年 毕业于中法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1943~1945年 任昆明炼铜厂工务员。

1945~1947年 任沈阳冶炼厂助理工程师。

1948年3月~7月 在北平合办“怡和”化工厂。

1948年 赴解放区,在吉林江北化工厂工作。

1948~1949年 任沈阳冶炼厂工程师室主任。

1949~1953年 任东北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计划处秘书科、冶金科、计划科科长、计划处副处长。

1953~1983年 任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设计总负责人办公室主任、科研办公室主任,科研处处长,院副总工程师,副院长。

主要论著

1 孙倬,我国重有色金属冶炼技术的现状和发展.中国金属学会各专业学术委员会综合论述,1981:128.

2 孙倬.蔡建宁.DIE ENTWICKLUNG DER TECHNOLOGIE DER KUPFERHTTE IN CHINA.METALL,1981.

3 孙倬,毛月波,孟凡中.赴英参加“鼓风炉在有色冶金中的应用”学术会议.有色冶炼,1984(7):1~3.

4 孙倬,曹异生.2000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展望.中国有色金属报,1986年1月9日.

5 孙倬.冶炼烟气制酸三十年.有色金属,1986(6):32~33.

6 孙倬主编.国外铜冶金文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73.

7 孙倬译.矿物废料处理与二次回收.有色冶炼,1987 (5):10~21.

8 孙倬译.现代熔炼技术.有色冶炼,198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