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孙理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孙理莲(英语:Lillian R. Dickson,1901年1月29日-1983年1月14日),是一位出身明尼苏达州彼略湖城(Prior Lake)的美国基督长老教会宣教师。她是孙雅各宣教师的妻子,并在1952年创立全台第一个立案的社会福利机构-财团法人基督教芥菜种会。

在新约中,十二使徒的名称记载与顺序,在各福音书中有些微出入。十二使徒的身世及事迹,除了几位主要人物,如西门彼得[1],多数在新约中并没有记载很多。在耶稣死后,使徒之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被称为教会柱石的雅各、彼得、约翰,其中又以主的兄弟雅各[2]地位最高。

简介

1927年,孙理莲在与孙雅各结婚后连袂前往台湾传教,在太平洋战争之前,她以宣教士太太(a missionary's wife)自居,协助丈夫孙雅各的传教工作。二次大战期间,她与孙雅各受到来自台湾总督府的施压而不得已离开台湾前往圭亚那持续传教事业。

1947年,孙理莲再度返回台湾。看到战后台湾的百废待兴,她决定以太太宣教士(a missionary wife)的角色进行医疗、弱势救助与教育的服务。

1948年至1950年代,孙理莲参与门诺会在台湾组成的山地巡回医疗团,进入山区服务原住民,同行的包含吕春长牧师、门诺会宣教士高甘霖与谢纬医师。

1949年,她进入乐生疗养院,并在1950年代连结白信德(1909-1979,Signe Berg)、杜爱明、“埔里阿公”徐宾诺、“小儿麻痹之父”毕嘉士等医疗宣教士到乐生疗养院,提供院民医疗与物质的资源。

1951年,在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纽约总会(简称美盲会)的资助下,孙理莲与许多地方热心人士共同在新庄成立台湾盲人重建院,展开视障服务工作。

1952年,她成立基督教芥菜种会,借由机构展开更全面的社会救助工作;同年为乐生疗养院的汉生病患兴建圣望教会

1953年,她为汉生病患的孩童设立安乐之家,使孩童降低被父母感染的风险;同年并在世界展望会创办人鲍伯·皮尔斯的赞助下,为无家可归的孩子设立儿童之家。

1955年,她看到部落医疗资源的缺乏,因此在南投埔里成立基督教山地中心诊所,也就是今日埔里基督教医院的前身。同时肺结核在部落大流行,因此她于隔年陆续在南投埔里、花莲山广(佳民村)、台东新港(成功镇)、台东关山、屏东新埤设立肺病疗养院,治疗得到肺结核的原住民。

1957年,她在新庄成立爱心育幼院,收容各式各样需要帮助的孩子;并于同年为身障者设立慈爱残障之家,以及进入监狱推展监狱关怀工作。隔年,她于全台沿海地区设立25处牛奶供应站,发送牛奶与维他命来补充儿童的营养;并兴建义工学校给男性原住民与女子护理学校给女性原住民,提供技职教育训练。

1960年,她为台北的流浪少年设立少年之家;并为原住民在花莲市、台东关山、台东市、屏东新埤、南投埔里等地打造马利亚产院,提供原住民妇女可以安心生产的场所;同年由于乌脚病疫情严重,她也联系王金河医师与谢纬医师,在台南北门乡成立北门免费诊所(怜悯之门),由孙理莲资助诊所营运的资金,王金河与谢纬为患者义诊,开始近25年的医疗服务,孙理莲、王金河及谢纬也因此被称为台湾早期乌脚病医疗的“铁三角”。除乌脚病医疗服务外,孙理莲也依王金河请托,赞助病患的“手工艺工场”,让病患透过编织草席自立。

1962年,她所成立的财团法人基督教芥菜种会正式在台湾立案,成为全台第一个立案的社福组织;同年她设立垫脚石补习班,协助想继续升学的原住民。

1965年,她于新北市万里成立万里营地(今孙理莲纪念营地),让育幼院的孩子可以在暑期来到营地游玩。

1968年,她延续丈夫孙雅各宣教士的遗愿(1967年辞世),成立焚棘海外宣道会,开启台湾原住民牧师至南洋进行宣教与教育的工作。

1970,她在花莲成立待产妈妈之家,让未婚怀孕的妇女可以安心休养与生产。

1983年,她在工作中辞世,与丈夫孙雅各一同长眠于台湾神学院,芥菜种会事务由女婿唐华南(Rev. Vernon Tank)宣教士与女儿玛莉安(Marilyn Tank,1932-)接手。

视频

孙理莲 相关视频

带你走进开封天主教河南总修院,感受一下繁华过后的苍凉!
20170104北京天主教神哲学院中期末会讲宗教本土化

参考文献

  1. 西门彼得与保罗的殉道是怎样的一个故事,趣历史,2017-04-29
  2. 主的兄弟雅各,豆丁网,2013-10-21